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8)zt (图)

(2010-03-27 19:23:46) 下一个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48)


中央研究员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五排右三为傅斯年)



純金製作的院士證章

1947年10月13日,在北平的胡适、陈垣等中研院评议员到达南京。翌日史语所为欢迎胡、陈等人的到来,由夏鼐主持,专门举办了一个由全体人员参加的茶话会。会上,夏鼐机智得体的表现,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在当天的日记中以赞美的语气写道:“史语所中很有人才。孟真确是一个好导师。” 10月15日,由评议员组成的院士选举筹备委员会正式开幕,在朱家骅、萨本栋的特许下,仅为副研究员职称的夏鼐以代理史语所所长的资格出席了会议。会上,众评议员对被提名的510位候选人进行资格初步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看被提名人是否在抗战期间沦陷区的伪大学等学术、教育机构任职。审查中,著名化学家赵承嘏、萨本铁等人被从名单上删除。当审查到郭沫若时,有评议员认为郭是站在共产党一边的人,其罪过远远大于赵、萨二人,前者不可留,后者更该杀。夏鼐听罢,认为此等言论明显有违胡、傅二人的意图,在胡适不便出面的情况下,夏鼐不顾自己作为列席者不能参加讨论的身份和规矩,当场起身为郭沫若,也是为胡、傅二人的推荐理由辩护,并说:“Member of Academia Sinica”(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学术之贡献为标准,此外只有自绝于国人之汉奸,应取消资格。至于政党关系,不应以反政府而加以删除。”

  夏鼐的斗胆进言得到了李济等部分与会者的支持,李济进而讲道:“郭是一个多学科有才华的学者,在考古学与古文字学领域造诣很高,虽其人没有直接参加田野考古发掘,也不属于中研院各所,但作为体制外的人士,我们应该给他保留一个位子。”李济的辩护并没有让反对派放弃自己的观点,关于郭沫若是保留还是“咔嚓”一下砍掉的问题,顿时成为争论的焦点。在一片势如蛙塘的吵吵嚷嚷与相互指责、怒斥声中,不厌其烦的中间派人士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争论双方都闭上嘴巴,由人文组正反双方各自拿起笔来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等结果一出,是砍是留自见分晓,众人皆以为然。最后,郭沫若以13票对8票的差额,被决定保留在候选人名单之内。当这个结果拍板定案后,胡适、李济、夏鼐等人都禁不住长嘘了一口气。

  经过此次审查,被推荐者由最早的510人减至402名,一下砍掉108人。经过初步选举,总人数再次减至150人。按原定计划,最终只有100人当选。有了这个既定数字,最后的角逐就显得异乎寻常起来。

  当时正在美国讲学的董作宾闻讯,于1948年2月2日由芝加哥致信胡适,特意谈到了他对此次选举的关注与态度,信中说:“春间中研院选院士,您必出席,关于考古学方面,希望您选(梁)思永或(郭)沫若,我愿放弃。因为思永在病中,应给他一点安慰,沫若是外人,以昭大公,这是早想托您的。” 此时的董作宾对郭沫若仍一往情深,“高宜”与“卓识”犹在耳边回响,为了郭的缘故,自己可舍身相让,敢落下风。不知同样的信是否还寄给傅斯年,但从胡与傅推荐的名单看,郭沫若一直在二人的推荐名单之中,后来梁思永也得以被提名推荐。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因许多名流在投票中纷纷落马,导致69人票数未能过半,最后只有81人被通过。按既定规矩,凡通过者即正式成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名单如下:

 数理组(28人) 
 姜立夫、许宝、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 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25人)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章、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殷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28人)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 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1948年9月23日至24日,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暨纪念中央研究院成立20周年大会在南京北极阁举行。为表示对科学与知识分子的尊重,蒋介石曾撇下十万火急的前线战事,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1949年,这批中国科研学界的翘楚和精英,名震天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们,共同面临改朝换代的历史关头,其中赴台赴美24人,余大部都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有关留在大陆的院士们的悲剧和命运,則是另外的故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