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张东荪-书生谋国悲剧(4)

(2009-05-27 07:00:50) 下一个
张东荪早已成为历史人物,重新反思张东荪的历史背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和他们今后的命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立刻必须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表明态度,在国共两党,蒋毛之间作艰难的选择。当时的学界和知识分子普遍左倾,苏俄的共产主义思潮对国人的影响也非常强烈,左倾是时髦。知识界大多反感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改朝换代的“变天”愿望尤为强烈。左倾的张东荪是知识界亲共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共内战前夕,张东荪即与政治观点曾经相同,反共多年的老友张君劢绝交,因而致使民社党分裂,随后民盟也分裂。

在毛泽东(以下简称毛)和中共问鼎中华之前,张东荪曾表明心迹:“若让我在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选择,则无异于在枪决和绞刑之间作选择。” 张亦心忧:“恐惧将来的变局会使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完全失掉”。由此可见,张东荪上“贼船”前,内心世界的矛盾和顾虑,甚至恐惧!

可是那年月,知识分子中能够象张君劢,胡适等看透毛泽东和中共本质的人为数不多。实际行动上能够与蒋介石国民党一道逃走台湾,飘离海外的人就更不多。究其缘委,除经济财力和故土难离等原因外,还有对毛和中共本质的认知深浅问题。即使在一个甲子后的今天,国人对毛和中共仍然存在认知问题。具体到个人来说,能够不党不团的,又有几人呢?

1949年后,被毛指责为战犯的张君劢移居香港,后转赴印度讲学。周恩来曾派张经武赴印度邀请他回国,为张君劢断然拒绝。

在胡适尚未离开北平时,中共曾有意挽留胡等右翼人士。毛曾命吴晗劝胡,但胡甩下了三句话:“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张君劢、张东荪同为国共两党外的第三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民社党的核心。国共内战决出胜负后,张君劢飘落海外,远离政治,潜心学问,成为著名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留下来的张东荪曾是毛和中共革命的同盟者。革命一旦胜利旋即被打倒,沦为敌人,永远退出了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严打”

毛和中共在夺取天下的同时,一直在中国农村进行“分田斗地主”的“土改运动”。毛和中共马上得天下后,1950年3月,7月和10月,先后三次发出了镇压“反革命”的动员令,下达了有名的“双十指示”,“决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杀此数的一半,看情形再作决定”。1950年6月25日,举世震惊的韩战爆发。 同年10月,毛和中共举国上下动员,几十万中国军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曾经战火刀兵涂炭多年的国人立刻又被置于军事管制的“战时状态”中。1951年底,毛和中共又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统称。) 但凡财务部门、金融机构的主管、私营企业主,资本家,几乎都成了贪污犯,嫌疑犯,“大老虎”(大贪污犯的代称)。有的人被“隔离审察”。从此开先河,无需任何实证、无需司法部门批准,单位或“工作组”即可非法拘留公民。著名的企业家,中国船王之称的卢作孚就被迫自杀于此时.

在轰轰烈烈的“土改”,“镇反”,“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一批批的“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被送上了断头台。毛泽东曾豪迈无比,意犹未尽地告示天下:“杀了70万,关了120万,管了120万”。

毛泽东治国初期的“严打”运动,用赤裸裸的暴力和强大的心理压力,彻底改变了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摧毁了同事、同学、朋友、家人间的亲情和友情关系。亦如满清入主中原,毛的残暴,诛戮的治国模式实际上否定其执政统治的合法性。从此,“朝无君子,人事偾乱.”毛的“阶级斗争”观念和“运动治国”,延续二十几年,直到毛皇晏驾。

后毛时期,1989年6.4,邓小平派军队血腥镇压北京学生和市民,则是毛和中共“镇反”运动的一贯思维和继续。

思想改造运动

1950年1月30日,毛和中共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思想改造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在大中小学教职员专科以上学生中,组织忠诚老实交清历史的运动,清理其中的反革命分子。

根据毛的指示,全国的学校掀起了“思想改造运动”。与此同时,毛又发出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运动的决定,于是“知识分子改造运动”迅速扩大到文艺、科技、民主党派、政府机关、人民团体、工商界、宗教界,形成举国规模的思想改造运动。

思想改造运动的具体作法是按单位,部门,人人“洗澡”。每人必须反审自己的历史经历和思想根源,作彻底“自我批判”,反复进行“自我教育”。对“落后分子”或“反动分子”则“组织火力”大加鞭笞,多次和全方位的揭发和批斗,直到“搞臭”。

毛泽东的这一套“批斗”,“整人”手段,实际上不过是屡试不爽的“湖南农民运动”的翻版。1942年3月,王实味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一组杂文《野百合花》,直言不讳地反对中共的等级制度。毛随后召开了批判王实味大会。混乱的会场里,“王实味每说一句,立即招来一片怒吼和痛斥声……萧军坐在会场后边,听不清前边人们说些什么。他便烦躁起来,站起来大声喊:‘喂……让他说嘛,为什么不让他说话!’大会不欢而散。萧军走在回家的路上气愤地说:‘这他妈的开的什么会,简直像狗打架倒尿盆......’” 1947年,王实味被虐杀,死的时候头上戴了三顶大帽子:“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头头”。

燕京末日

燕京大学的思想改造运动由蒋南翔为首的工作组领导。燕京的教师被划为“进步,中间,反动”三种类别。历史系的聂崇歧教授、齐思和教授,曾参加1946年《华北日报》公开发表的十八教授反共声明。心理系沈璋教授因被人检举,骂过共产党,因此都经工作组(以三五反委员会名义)批准,被隔离写检查。对于张东荪,蒋南翔传达毛和中共的决定:“批倒、批臭”。在所有的“运动员”都表示“痛改前非”而最后获得毛和党的谅解之后,只有张怎么也不能“过关”。经过无数次的“狗打架倒尿盆”的批斗会,到“思想改造运动”已经结束近半年的1952年12月,才由民盟(而非法院取证与审判)给张定了个“叛国罪”。(依清王朝还是国民政府的法律,“叛国罪”是可以处极刑的。) 当众多的打手向皇上谄媚,建议对张也要“严打”的时候,圣上反而放张一马,命其“辞职”,且“养起来”。张东荪再不能教书、更不能演讲、也不见文章发表,成了红色王朝里“养”着的无思想、无声音的“行尸走肉”。

这里还得一提,批斗张东荪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翦伯赞,曾把张东荪定为“四反”(即反苏、反共、反人民、反马列主义)的翦伯赞,立刻被万岁爷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走马上任北大历史系主任。

以知识分子为目标的思想改造运动后,燕大之类教会学校被定性为“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国的阵地”。学校奉命举办“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罪行展览会”,在大多数教师沉重地检讨了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崇拜美国的思想,并表示要彻底肃清美帝国主义的影响,把燕大真正改造成中国人民的教育阵地后,教育部发出通知,将教会大学改为公立;改组董事会与学校行政,行政权属中国校长。1952年燕京大学撤销并入北京大学。

今年是燕京大学建校90周年。1919年5月19,司徒雷登牵头创办并担任首任燕大校长。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了中国。燕大终止于1952年。燕京大学,渐渐被后人遗忘。曾经与清华、北大齐名的燕大,就这样沉入历史的长河中。

全文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