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张东荪-书生谋国悲剧(3)

(2009-05-11 09:04:08) 下一个
国士的命运

在毛泽东和中共当政初期,张东荪作为新朝重臣,政府大员以及民盟党派的领袖人物,完全可以比照朝内其他诸公,尸位素餐,逢迎新科皇王爷,何必要落得家破人亡,粉身碎骨的下场呢?
若愿揣摸圣意,稍存私心为自己和家人的身家性命,前途利益考虑,这又还是国士张东荪?

张东荪豁出去了,面对毛泽东和中共的亲苏反美,出兵韩战这样的重大国策,尤其是在国家命运前途和社稷安危的重要历史关键时刻,张东荪表现了自己坚定的一贯立场和独特的处世风格。对于“新中国”在内政外交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边倒”,张东荪居然唱起反调:“中国今后要工业化,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美国而不是苏联。”
毛时代初期,是否拥护“一边倒”的国策,是考验朝野上下政治忠诚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此一来,政府高官,爱国志士、学术泰斗张东荪立刻落入万丈深渊,丢官卸爵,被毛泽东指为“一贯反共”、“为美帝国主义服务”、“通敌叛国”等等,这些应该是张必然要面临的下场和苦果。

张东荪倒下之后,身居红色王朝高位的衮衮诸公,谁还有张东荪这样的耿直风骨?

张东荪被皇上“削职为民”,赶出了金銮殿。工资由行政三级的500块,降到了100块。“在五十年代中期,他的一个学生偶然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遇见他,只见他身穿陈旧的布衣,面容憔悴,十分苍老,低着头混在人群中,像是怕熟人认出的样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况且张东荪本来就对“官位”是不在乎的。但随之而来的“全盘苏化,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撤销......张东荪被迫辞去教授职务,再无可能潜心学问,更无缘哲学研究,这才真正的让人疾首痛心。

张东荪老少三代,一大家子人被赶出独楼小院的朗润园,张本人“调”到北京市文史馆当勤杂工,每日所作之事,恰好正是当年毛润之在北大图书馆打工时所干的活儿。

张东荪在燕京大学执教时的学生叶笃义,在“向党交心”时写的关于张东荪的材料中说:“党的30 周年大庆的时候,大家都欢欣鼓舞地在报上发表一些回忆庆祝文章。张东荪解放后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我劝他在这个机会写一篇。他还是不写,他说他要保持他的‘沉默自由’......

沉默是对强权最大的蔑视,此为张东荪晚景的真实写照。

全盘苏化

毛泽东和中共在韩战三年中,先後投入一百多萬“志願”軍人與美国为首的联合国軍对抗作战,死傷數十万。(依拉克的萨达姆是史上扮演毛当年角色的又一人。)
韩战使中国与整个西方发达国家为敌,国家建设严重懘后。韩战后,美中有长达20年的敌对关系,台湾统一遥遥无期。韩战后,毛泽东和中共已无选择,只有彻底投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阵营”,全盘照搬斯大林及苏共治国的一整套体系,同时承袭斯大林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极权独裁治国方式。

五十年代初期,毛和中共采用苏联的“国有化”和“集体化”方式,佔有了國家(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物質資源。以此同时,全面接受苏联的工业产品和二手设备。完全依靠苏联提供的图纸、技术标准和管理方式来进行国家工业化。由苏联科技和管理人员来实行“手把手,传帮带”。完全复制苏联式的国家工业经济,也复制了苏联式的经济管理体制,上层建筑和教育模式等。

苏式社会主义被引入中国后也变得不伦不类,甚至面目全非。同是专制残忍的斯大林,在几十年里,尚能依靠专家和知识界,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强国。以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毛泽东和中共,却把专家和知识界视为异端,仇敌。毛在统治中国的二十七年,始终一直把整肃,改造知识分子当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如此一来,大老粗领导,以“阶级斗争”和“运动”治国成了毛泽东时代最大特色之一。使得中国在毛皇晏驾,撒手西歸后,依然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历史无情地嘲弄了毛泽东的“一边倒”,毛以“全盘苏化”的闹剧开场,却以“反修”和反苏,甚至兵戎相见的悲剧告终。五十年代末,苏中开始长达三十年的敌对关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传到身陷囹圄,垂暮之年的张东荪耳中,张东荪百感交集,老泪纵横,面对铁窗,晾天长叹:“还是我对啊!”

历史不可能完全回到原来的起点上,历史却能够告诉我们应当记住什么。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