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天上九头鸟

(2009-04-26 14:34:23) 下一个
俗语: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负面理解可见湖北人的名声不妙。但若正面看则指湖北人做事超常,“人杰地灵”。

当年升学就业填表时,有一栏是籍贯。这籍贯是干嘛用的,年幼时并不明白。但知道我的籍贯是湖北,黄陂。说我是九头鸟,还得认了。祖父是湖北黄陂人,家父应是汉口人。我则生,长在云贵高原。本人对黄陂无丝毫印象。

当年的专政对象们动辄就被“遣返原籍劳改”。文革家中落难,自己也曾恶梦,梦里依稀看见家人都被押送到农村,那地方应是黄陂。

湖北黄陂的骄傲是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清末明初黎是叱诧风云人物之一。袁世凱稱帝後,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極反感不受。1916年袁死後,黎元洪接任為大總統。1917年與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向德宣戰而決裂,段以辭職威脅,黎免去其職務,段離開北京時,擁段的督軍在各地宣佈獨立。黎元洪急召張勳帶領三千軍隊入京調解,之後却發生張勳擁立溥儀復辟,張勳坐鎮天津,令總統解散國會,黎元洪逃入日本使館。復辟事件後又為段祺瑞的討逆軍所壓服,張勳逃入荷蘭使館,前後僅十二日......这段历史今天看来有如闹剧一般,但清楚的人并不多。

湖北还有黄岗人林彪,黄安人董必武。文革前共军将领中有62名是黄安人。湖北”黄“姓地方能出如此众多杰出人物,可知“九头鸟”的厉害。

朋友在武汉住了多年,问他:对湖北人的感觉怎样?朋友回答如下: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是有点笼统过时的说法。与时俱进的顺口溜是:

-湖北人‘醒’得早,‘起’得晚。

-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讲;东北人什么架都敢打;山东人什么礼都敢送;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湖北)仙桃人什么人都敢骗。

-房地产开发商,在上海只要完成了建筑设计,就知道能赚多少钱;在广东只要把房子建成,就知道能赚多少钱;在武汉把房子卖完了,还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朋友了解到黄陂是我的祖籍后,又对今日的黄陂多谈了几句:

黄陂是个地区差别比较大的地方,靠近武汉的部分发展快,边沿地区则仍较贫困。黄陂历来重视教育、重视文化,出儒生,出演员。黎“黄陂”(黎元洪)就被称为儒将。华中师大的创始人之一陈时也是黄陂人,曾倾其所有办学。

黄陂区高中的“应试教育”是相当出名的,在77年恢复高考以后,向高校送去了大量的学生。年轻人有了学识,必不安于贫困,于是敢于外出找机会,到外面“闯世界”。在周边城市中做生意的人也很多,无奈居家者若有可能也会力图创出事业。当地领导也善于引导。在普及网络的时候,黄陂是第一个由区政府出钱支持,把网络铺设到了所有的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天天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任谁也难死守着那几亩地,不得不“有所作为”、“穷则思变”。近十年来,黄陂政府抓的重要方向是旅游产业,也算是文化产业。黄陂的风景区是武汉市最多的,因此就建起了时速可达每小时80公里的配套公路网,并带动了周边农村,把相当多的农户从纯农业转为农业兼营服务业,收入大幅度上升。

看到此时,诸位对湖北,尤其黄陂的印象如何?若有不实处,请不啬指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