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王容芬当年给毛泽东的信

(2012-05-13 15:15:23) 下一个

王容芬当年给毛泽东的信

尊敬的毛泽东主席:

请您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想一想,您在干什么?
请您以党的名义想一想:眼前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
请您以中国人民的名义想一想:您将把中国引向何处去?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
我郑重声明:从即日起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礼!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
德语专业四年级一班学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
 

 

前不久,当年北外德语系学生、现旅居德国的王容芬女士,给胡总书记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到 今年6月,文革就42年了,这个历史大案该了结了。不了了之,后患无穷。真要促进改革开放,就当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尊重百姓人权,摒弃暴力路线,彻底否 定,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设立反人类罪法庭,宣布为反人类暴力组织,将文革罪犯及顶风作案复辟文革的现行反人类罪犯押上法庭,绳之以法。只有这 样,才能告慰文革死者,取信于民,建立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
      从反人类罪的角度来看文革并要求实现相应的法律正义,这是至今为止对文革最激烈和彻底的否定。虽然很少有人相信这封信会打动这样麻木不仁、做一天和尚撞一 天钟的人,从而对文革作彻底的清理,但这样的言论日积月累,不但地发表出来,一定会逐渐渗入到民族的历史意识中,从而在不远的将来导致对文革评价的真正的 突破。

41年前,她的另一封致毛的信震撼 了北京,也给她自己带来了20多年的牢狱之灾。1966年,王容芬19岁,是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德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对德国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或许给她 判断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某种参照,纳粹和红卫兵是那么相似。那年9月她寄了一封信给毛,批判文化大革命,一针见血地说“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群众运动,是一个 人在用枪杆子运动群众。”她还质问毛泽东到底要把中国引向何处。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导致王容芬决定割断联系,她在信的结尾郑重声明:退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

写完这封信后,正是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时候。王容芬听了林彪在和毛一起接见红卫兵时的讲话,觉得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这个国家完了!这世界太脏,不能再活下去!”她义无反 顾,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于是她写好信,贴好邮票,在棋盘街邮局发出。纳粹德国当年秘密反抗希特勒的青年学生都被处死,她也完全明白这封信会给自己带 来什么样的命运,于是她到王府井药店,买了四瓶敌敌畏喝了下去,要以死来抗争。

但王容芬没有死成,于是被捕受刑,在关押了10年后又被判无期徒刑,直到1979年才被释放。从19岁进监狱到33岁出狱,王容芬在毛泽东的监狱熬过了她的青春岁月。
出狱后,她没有消沉,重新捡起了德文专业,成为翻译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专家,有多种译着问世,为中国知识份子提供了抗衡极权主义的思想武器。

但是王容芬从来没有忘记文革。她对文革的记忆因为个人的受迫害而更加刻骨铭心。
当然玩世不恭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仍然号称崇拜毛泽东的人会说她对文革念念不忘是出于小知识份子在大革命中的个人恩怨。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迟早会看到正是无数这样的个人恩怨,汇合成言论和思想的洪流,最终会冲垮对文革历史设下的重重障碍,把文革送上历史的审判台。

在监狱里受到非人的磨难。有一次看守把她的手拧在背后,上了半年的"背铐",吃饭是滚在地上用嘴啃看守扔进来的窝窝头。当背铐终于 取下来时,锁已经锈住,用钢锯才锯开,手已经动不了。这位不凡的女性活下来了,活到了毛死的一天,活到了走出牢房的一天,精神丝毫不减。

在关押了近十年后,她在一九七八年一月被判处无期徒刑,三年后被无罪释放。

为了那封信,她在狱中耗费了十三年的青春,进去时她是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等到出来时她已经三十三岁,牢狱在她身上留下了永难磨灭的痕迹,她明显比实 际 年龄要老得多。她后来成了研究马克斯.韦伯的专家,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她是幸运的,比起那些因为揭穿皇帝的新衣而遭枪杀的遇罗克们,她毕竟活 下来了,见证了“文革”的潮起潮落,看到了造神运动的陨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