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父亲佚事

(2009-02-16 01:40:59) 下一个

       (纪实)


    (一)“我以为你爱吃。”

  那是1970年代。

  老爸是老派知识分子,根本不沾厨房的主儿;老妈自打和老爸过日子就是侍候丈夫。但到了“文革”,老爸被“改造”后也学着买菜。一日买条大黄花鱼,回来递给老妈,“不错吧?”

  老妈做好鱼放上桌,味道有点“那个”,所以只有她下筷子,并大战两天把鱼“消灭”了。

  老爸看在眼里,心里“哈”了一声。跟着又去菜市场买了条更大的黄花鱼。“给,老太婆。”

  “怎么又买?这么不新鲜的鱼你也买?”

  “可是你都吃光了。”

  “我不吃谁吃?”

  “我以为你爱吃。”


    (二)“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

  “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老爸进门面对着老妈,脸色阴沉。

  老妈顿时脸色惨白,从椅子中慢慢站起来,“讲,讲…讲吧,我受得了……”她扶着桌子的手在抖动。

  “咱们…咱们家的……哎,咱们家的……”

  “谁…谁呀?!谁…”

  “咱们家的副食本丢了。”老爸沮丧地说。“马上过节了,这…这真不幸。我进菜市场要买菜,一摸兜……”

  (此事发生在1972年的北京家中。那时副食本是多么重要啊。)


    (三)“你来得正好。”

  老妈在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买菜的老爸回来。“别是出了什么事吧?这大夏天的……”她念叨着急忙去菜市场,进门就看见来往的人群中站着老爸,他一手托着一块西瓜东张西望,满头是汗,看见老妈顿时大叫:“你来得正好。快帮我拿西瓜。”

  “你为什么不买个整瓜?这西瓜怎么买的?都碎的……”

  “我是买个整瓜。买好交了钱,抱着瓜刚一转身,一个小伙子撞过来,结果就是这样。”老爸指着地上。可不是嘛,地上还有不少碎瓜。

  “那个小伙子呢?”

  “不知道。”

  “那你就赶紧回家呀?”

  “地上的一些碎瓜还能吃。你来得正好,帮着捡一些吧。”


    (四)“就算我昨天少丢两块。”


  老爸是小偷的生存土壤。他从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下来,昏头昏脑地整整衣服,顺手一摸兜,楞在那里。钱包不见了。

  “这次丢了多少?”老妈问(已经很多次了)。

  “二十多块。唉。”(事情发生在1980年代初,那时的二十块不是个很小的数目。)

  第二天清晨,老爸去散步,忽见昏暗路灯下有张纸片在滚动,定睛一看,是两块钱。拿起来四下张望,不见一人,自语道:“就算我昨天少丢两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