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麦克尔的归宿

(2008-12-04 02:26:06) 下一个

        (纪实)

  1960年代末,越南战争如火如荼。二十三岁的老兵麦克尔正在越南服役。那次他所在的战斗部队受到越共伏击,伤亡惨重。随后,美国军队作为报复毁灭了附近一个隐藏越共的小村庄。这多像获得奥斯卡奖的著名电影“野战排”中的故事情节呀。麦克尔跟着战友们疯狂地冲进那古老、贫困的小村子大肆烧杀,发泄着心中的怒气。

  就在麦克尔领着几个士兵砸开门冲进一户村民家中时,一名越南少女尖叫着冲出来,死死抱住他的腰,低着头只是放声痛哭。麦克尔愣住了,面对着一屋子手足无措、浑身发抖的一个家庭,面对着紧紧抱在一起的老人和一大群孩子,他的枪口渐渐放了下来。随后,他向连长保证,这一家人绝对不是“可恶的越共分子”。

  后来这位十七岁的越南少女就一步也不离开麦克尔,为了报恩她以身相许,日后便成为救命恩人的妻子,并为其生了十六个孩子。你大概认为我在写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吧?真希望是这样。

  麦克尔来自波多黎各,是个西班牙裔。一般地讲,波多黎各大多数人都是混血,可麦克尔是个白人。不过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最多也就是小学文化程度。从越南返回美国后他仍然当兵。除了能当兵他还会干什么呢?当然,他那会儿和越南妻子生活在一起,并且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

  在军队干了十多年后他退伍了,便当了一名警察。可才两年就因为偷盗和渎职被开除了。此后麦克尔就成为纽约市贫民区里的“不安定分子”,经常地出入监狱,盗窃、贩毒是经常事。警察拿他也没办法,看见他又犯事儿进来就笑着直摇头。见他蹲了一阵子监狱出去了就嘀咕:不知这小子哪天又进来了。那他的越南妻子呢?像个典型的东方妇女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然怎么为麦克尔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呢?

  那麦克尔应该振作呀,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地活着,应该对得起妻子,对得起孩子,也得对得起自己嘛。然而……

  最近几年,麦克尔给一位犹太商人打杂。那犹太人在纽约有个点,经常需要个人帮他送些货物样品给客户。他雇了麦克尔,每小时五美元工资,付现金。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逃税,老板、雇员都没意见。可是给麦克尔的钱也太少了。但他也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一来他找不到相对高工资的工作,二来是他的自暴自弃。可他这一年才挣到一万美元左右,怎么养家糊口?这你不用担心。他拿现金收入,在联邦财政部门查账等于他没有一点收入。他和妻子连同未成年的孩子们都可以从各种渠道从政府那里领来救济。或者他在老板那儿拿的这点钱也就是用来喝酒、抽烟?也未可知。

  那个犹太商人胆子也够大的,怎么敢雇用这么个偷摸成性的人?人家老板比你精明。麦克尔也就是送送货,他把一卷布或几个窗帘拿跑了那能值几个钱。麦克尔老老实实跟他那儿干,还能拿几个子儿。老板对麦克尔也是提防着的,在他干活的那个点的办公室里有个保险柜。但老板在里面放很多钱时从来都不离开。可有一天终于出了事,麦克尔趁老板外出半小时这么会儿功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工具,撬开保险柜,将里面的三万美元罄其所有,逃之夭夭。

  先解释一下这位老板怎么会有这么多现金。其实这个犹太人最主要的生意是买卖珠宝。按照犹太珠宝商的传统,他们的珠宝生意从来都是现金交易(这给当贩毒者洗钱造成可乘之机,但我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另外我们在这里也不是说洗钱的事),所以手头总有大量的现钱。

  这天麦克尔的老板向一家卖主付钱,其中有三万现金。他打电话给债权人,不巧的是对方正在高速公路上,得半小时以后赶到。“那么好吧,我先出去一下,半小时后我在办公室等你。”老板说着把三万美金锁进保险柜子,随后出门办事。麦克尔早听得真切,见老板出去,立刻拿出早就藏好的工具,迅速撬开保险柜,拿了三万美元扬长而去。他蓄谋已久。等债权人赶到这位珠宝商人的办公室,见到的是一屋子警察和哭丧着脸的犹太小老板。

  这犹太商人对麦克尔是否坐牢不感兴趣,只希望能把三万块钱追回来。但他知道靠警察立刻追捕到麦克尔恐怕没什么希望。他到时候会被警察逮着的,那时他把三万美元也挥霍得差不多了。犹太小老板知道麦克尔的哥哥也在纽约贫民区里住,立刻托人设法找到他,郑重其事的保证:只要麦克尔把钱还回来,他将撤回对麦克尔的起诉。两天后珠宝商人得到麦克尔的哥哥的答复,“我真的不知道他在哪里。”

  犹太小老板只能苦笑。麦克尔的哥哥能不知道弟弟的下落吗?可这三万美元等于麦克尔三年的工资呀。对一个能混一天算一天的主儿,麦克尔为什么要还那三万美元?他或许会想:凭什么你能洗钱过好日子,我就不能偷钱花个痛快?你要对他大吼:你得进监狱!他会不在乎地说:我还很想进监狱找饭吃呢。

  麦克尔今年快六十岁了,他有没有想过他的今后?或许他根本就不在乎是否还有个今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