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欣赏水平

(2008-12-04 02:22:34) 下一个

欣赏水平

        (杂文)

  已故作家王小波先生曾报怨中国大陆的读者欣赏水平低,我也有同感。毛泽东统治中国时严酷地实施愚民政策,“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学变成了单纯的宣传工具,创造无从谈起,民众的人文主义教育等于零,读者的欣赏水平自然低下。八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共产党对文艺的控制逐步放松,大陆的读者的欣赏水平是不是提高了呢?现实给我们否定的答案,因为读者的欣赏水平还需引导--对思想性强,文学造诣高,有真正探索精神的文艺作品的“包装”,也就是大力宣传、扶持。然而,中共政府不会这样作,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有一个思想控制的因素。共产党怎能让作家引导老百姓敞开了“胡思乱想”呢?那作家们是否能坚持为了灵魂写作呢?经济大潮席卷中国的各个领域,文艺也不例外,商业化使职业作家们只能迎合读者才能生存。于是越是感官刺激的文字就越是有商业价值,中国大陆将变成“文化沙漠”。

  王小波先生愤愤然,称这种现像是“关怀弱势群体”--使我们的读者变得弱智。王小波的作品因大胆地涉及性,很难为国内的编辑们接受和出版。有人甚至劝他写些别的题材。这让他越发地气闷。老实讲,王小波写的书我仅喜欢《黄金时代》和《地久天长》(王小波创造初期的作品),《青铜时代》、《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没看懂,甚至看不下去。我是不是个欣赏水平低的读者?或许王小波的创造手法怪诞了些,不然我的那些知识分子的朋友为什么说只接受他的杂文,欣赏不了他的小说呢?

  别,别这么妄自菲薄,得说我和我的朋友们只是难于接受王小波的写作手法。我们不应该是欣赏水平低的读者。王小波先生如果还活着也不会报怨,众口难调嘛,有爱孙悟空就有爱猪八戒的。但这并不是说琼瑶、三毛迷、皇帝迷、武侠小说迷也是欣赏水平高的读者。只是很不幸,他们是最广大的读者。就是在美国,读者最多的杂志也是“花花公子”。在书店里专门有一栏放着通俗爱情小说,这种小说美国一年出好几百部,就是为爱做白日梦的女孩子们准备的。通俗爱情小说的写作有一套公式,学校里有这个课程。写这种爱情小说的写手们的“产量”非常之高。你说这些文艺作品有什么思想性?但商业性是不可否认的。

  怎么,你想奔着这“商业性”试一试?如果确实觉得自己没这“本事”就接受现实--读者是分三六九等的,越是欣赏水平高,读者群就越少。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蹩脚的作者面对不成功也可以叹息,“你们这些读者简直什么都不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