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并没死那么多人--格列斯堡战役

(2008-12-20 01:51:52) 下一个

        (游记)

  我这人孤陋寡闻,脑袋又爱犯人云亦云的毛病。来美国不久就听人说过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最惨烈的战役--格列斯堡(GETTYSBURG)战役,交战的南军、北军阵亡达五万人。当时十分吃惊,但还是信了(其实上网一查就知道这数字有误)。四年的南北战争双方阵亡62万人,格列斯堡一战就有五万军人失去生命,此役真是太残酷了。后来我还看了描绘格列斯堡战役的美国历史影片,战场上双方军人奋勇的冲杀和猛烈的炮火,加上逼真的冒死冲锋造成惨重伤亡的场面,让我更加确信那场战役有五万人战死(影片并没有证实这个统计数字)。不但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从中国大陆来的人们,凡是对美国南北战争有兴趣的,大都认为格列斯堡战役双方阵亡五万官兵。

  这回特地去了格列斯堡参观,很快发现死五万人的概念不确。正确的统计数字是,格列斯堡战役双方军队共损失五万。英文中用Casualties这个词表示军队的伤亡(包括被俘、失踪和生病)。我想自己和很多人都把Casualties单纯地理解为阵亡了。下面是1863年七月一日至三日,双方军队在格列斯堡战役的损失情况。

  北军阵亡3155人,受伤14525人,被俘和失踪5365人;共计23045人。南军阵亡2592人,受伤12709人,被俘和失踪12227人;共计27528人。双方军队共损失五万人左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南军统计此役被俘和失踪的人是5510人。北军统计被俘的南军官兵有12227人(有名单为证)。一般地讲,北军的统计数字相对准确,所以人们在研究格列斯堡战役时,就南军有多少人被俘会沿用北军的统计数字。这一万两千多南军战俘是七月一日至七月五日在格列斯堡地区被北军抓住的。或许有人会说,战役进行了三天,七月三日就结束了,为什么要统计到五日?会不会多统计了很多被俘的南军?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1863年七月前,南军统帅李将军突率南军主力近八万人挥师北上,攻入北方腹地宾夕法尼亚州,兵锋直指格列斯堡--北军物资集散地,旨在夺取战略物资,为一直苦于缺乏南军补充给养。战斗打响后,北军得到迅速的增援,军队增加到九万多人,而且战斗意志一直保持高昂。李将军在战役的第三天孤注一掷,对北军核心炮阵地发起一万多人的大冲锋,结果一个多钟头就有六千多人伤亡。至此,南军参战部队减员达四分之一以上,元气大伤。明智的李将军只好放弃进攻,指挥着遭到重挫的部队南撤。由于撤退匆忙,又赶上恶劣的大雨天气,一些部队失去联系溃散。因为南军是在北方地盘,失联的南军得不到当地民众援救,这些孤立无援、筋疲力尽的官兵遂被北军俘虏。照此看来,这部份南军俘虏统计进格列斯堡战役的南军损失是情理之中。

  三天的战役中,双方共有将近六千人阵亡,约三万人负伤。伤亡比例大约为5:1。这还不包括双方被俘人员中的伤兵。而在四年的南北战争中,双方军人有62万人死亡,约40万人受伤,伤亡比例约为1:1.3。难道格列斯堡战役打得没那么残酷?问题不能这么看。格列斯堡战役的伤亡数字反应那三天的情况。在当时医疗水平很有限的条件下,很多伤员过后都陆续死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整个四年的战争下来,双方军人伤亡比例是1:1.3。

  客观地讲,美国南北战争,双方打得都相对文明,很多地方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就拿被俘军人来说,实际上很多都是受伤被俘,他们都得到战场上敌方军队的救护,被关押在俘虏营中也得到尽可能的物质保障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总的来说,南军军人战斗素质好于北军,统帅李将军也是杰出的将才。但北方必胜。因为北方各州是工业州,物质财富、生产能力都是南方望其项背的,北方的人口也比南方多很多,兵源充足。军队的装备和后勤供应也相对好,北军狙击手的步枪的射程是南军的一倍就是例证。当时北军可以靠火车线运送给养、军队等,南方的铁路都在遭到破坏后无法修复。

  导致那场李将军发动的最后大冲锋的失败,也是由于北军强大的炮火。我认为李将军实际上是想夺取北军核心阵地后,摧毁其战斗意志。他有理由发动这场孤注一掷的大冲锋,因为七月一日至二日的战斗,保持高昂斗志的南军一直占上风,并一步步地使拼死抵抗的北军被迫后撤,尽管他们不断得到增援。只要南军这最后一击成功,北军就崩溃了。但他没有如愿。

  他的一万多官兵从隐藏的树林中出现,排着整齐的密集队形向北军挺进,在这片开阔地上,饱受北军大炮的轰击,伤亡惨重。当然,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视死如归,高喊着口号还是冲上了北军的炮阵地。就在南军认为胜券在握时,大量北军又冲回来与南军短兵相接。南军竟又被赶出了北军的炮阵地。

  在距战场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李将军拿着望远镜紧张地观察,最后他认为不能让他的将士再去牺牲了,北军的士气没有被瓦解,不可能被瓦解。他无可奈何,只能命令撤退。我站在当年南军大冲锋的那片开阔地前,仿佛又看见南军的“精神战”。他们排着一列列整齐、密集的队形,在一个个挥舞着指挥刀的军官的引导下,高喊着口号阔步前进。炮弹在他们中间、周围爆炸,密集的枪弹朝他们射来,冲锋的官兵们一片片倒下,而视死如归的军人前赴后继……惨烈的战斗,史诗般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