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南军”“北军”

(2008-12-15 01:58:58) 下一个

        (游记)

  田纳西州东南靠近乔治亚州的地方有个旅游小镇叫PIGEON FORGE,这里最出名的是马术表演。据说这个马术队世界闻名,曾去过中国大陆巡回演出。在观看马术表演之前,我对这马术队演出不怎么感冒,认为“世界闻名”不过是吸引观众的广告宣传;但看过之后改变看法,马术颇具特色,另外每个观众就在观众席上美美地吃了只烤鸡。边看边吃,哈哈!过瘾。我好吃,真满意。

  马术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南军”和“北军”对阵。这当然是指美国南北内战时期的南军和北军。田纳西州当年是个南方叛乱州,南方要求独立的原因之一是农产品问题。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南方希望把农产品卖给英国获取更高的利润,而需要农产品的北方工业州当然反对这样做。现在田纳西仍以盛产优质棉花著称。

  四年的内战(1861-1865)以南军投降告终。但当时的南方军民并不认为他们战败了。内战两军的阵亡比例,北军比南军多一倍,南军统帅李将军是军事天才,常能以少胜多。但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南方和北方都没想到会打四年的时间),为了和平,南方人决定忍痛放弃自己习以为常,并珍爱的生活方式(当然是不人道的奴隶制);南方人永远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豪。到了今天,这种情结仍在南方有点市场。在马术表演的剧场内一看你会忍俊不禁。

  表演大厅呈椭圆形,有点类似篮、排球体育馆。我估计至少能容纳观众一、两千人。观众席的一边到处都写着“南方专用(SOUTH ONLY)”,观众席、卫生间等都有这样的字样。另一半当然是“北方专用”。如果是当地来的观众,都尽量安排在“南方专用”的座席上,凡是组团坐旅游车来的,大都安排在“北方专用”的那边。我们一家三口当然也是YANKEE(北方佬)。

  每行观众席前都相应配备着长条桌子,为人们吃吃喝喝。当我们这个旅游团进入大厅后,根据每个人手里的票被安排在“北方”这边。大家坐定后,身着当年南军军装的小伙子们开始忙碌着上饮料,根据观众的要求,剧场提供冰镇百事可乐、冰茶、热茶和咖啡等。“南方”席和“北方”席都是这些忙得不可开交,来回小跑的“南军”小伙子们。他们个个彬彬有礼,英俊潇洒,并且手脚极其麻利,动作飞快地端茶递水,八成都是些打工的大学生。

  我最初想,既然是马术表演,场地一定非常大,露天的。看到之后才知道是室内的,表演场地也只有五、六十米长,二、三十米宽,心中不免纳闷。我过去在农场放过马,知道马奔跑的迅猛,觉得这点场地马还没猛跑没准就得撞到护墙上。

  你可以把表演马术的场地想象成一个“大池子”,场地上铺着较疏松的、潮湿的沙质土。“大池子”的高度有一米五左右,纵向的两面各有两个门。做为正面的两个门很大,那是马术表演队进出的门。两门之间有块巨大的幕布画的背景,那是一座庄园的门厅。

  演出开始了。大厅的灯光暗下来,只有表演场地有些地灯还在闪亮,地上升起一团团的雾气。忽然雷鸣电闪,表演场地的两个正门大开,二、三十头雄壮的美国野牛(BUFFALO)冲了出来,它们的蹄子踏得地面“咚咚”作响。野牛们在场地上绕了一圈的时候,一个牛仔跨着骏马从一道门里飞驰而出,他一声吆喝,所有的野牛立刻都卧下,而且还是排着方阵;他再一声口令,野牛们就朝一个方向翻滚,动作难以想象的整齐。牛仔再次大喝一声,野牛都跳起来迅跑,绕场一周后就一起冲进门消失得无影无踪。骏马带着平伸双臂的牛仔绕场飞奔,忽然另一个牛仔从观众席上蹦到表演场地里,在骏马飞驰而过的刹那跳上马背,两个牛仔大声呼啸着冲进门里。第一个节目结束。哈,精彩。由于剧场管理人员再三告诫观众不要照像,因为闪光灯有时会惊吓表演的马,不然我真的要拍照拍个没完没了。全场观众都很自觉,没一个拍照的,咱也就别让人“枪打出头鸟”了。

  跟着第二个节目就开始,从两个门里冲出骑着马的“南军”和“北军”。各六个骑兵,都是英俊、漂亮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他们身着当年南军和北军的军装,做工精细、笔挺,上面都是闪光的小灯泡(电池供电)。飞奔的马交错地绕场一周,然后停在各自的“支持者”的观众席边,鼓动着人们欢呼。最让我不敢相信的还是那些训练有素的马。它们并不很高大,但身材极好,最大的特点是非常灵活,能根据主人的口令一下子就飞奔,也能很快停下来。

  “开战”啦!“南军”、“北军”面对面,一起抽出闪亮的军刀,策动着马来回奔跑。啊,这是我见到的最棒的马的舞蹈。这六对“南军”、“北军”表演完毕就都策马冲进门。另外的“南军”、“北军”跟着冲出来,开始表演各种杂技一样的传统马术,都带有竞赛性质。

  “南军”、“北军”的马车也冲出来了。这种四匹马拉的四轮马车居然在场地里来回跑,还绕着障碍拐很小的弯道。两辆大马车交错着跑,路线类似速滑比赛,交错地跑双方的路线。嘿,看得我还真有些紧张呢。那些马怎么就那么听车夫的呢?不可思议。

  魔术也上来了。又上来一辆四轮马车,场地上三辆马车上各有个装酒的大空木桶。解说员和个小丑角色的人从观众席上拉下位妙龄女子,让她钻进其中一个酒桶,并盖上盖子。三驾马车相互转换了一下位置后,两个人就猜哪个桶里有那位姑娘。反正两个人都没猜对,那女孩子“失踪”了。到底怎么回事?老实告诉您,我当时没心思琢磨那事,正忙着吃哪。

  马术表演进行到一半左右,观众们的吃喝就送上来啦。黑暗中,身着南军服装的小伙子们开始分发食品。首先是含有消毒酒精的擦手纸。这种纸很大,不但含着酒精,而且还特别结实。作为服务员的“南军”们飞快地把冷饮和用过的擦手纸撤了下去,接下来一道道的食物就摆上来。有很好喝的面茶、烤土豆和用奶酪烤制的小火烧。这些还没吃完,一只烤得很嫩的童子鸡就上来了。鸡是经过佐料浸泡后烤制的,所以味道很鲜美。

  每人一只鸡,没有刀叉,拿起就啃,连撕带咬。我吃得像猪八戒一样快,过后又把太太和女儿剩下的接过来都吃光。最后,每人还得到一大片火腿。好吃,好吃!哎哟,减肥彻底失败,肚子都吃歪了。这可是“千鸡宴”,观众席上什么样的吃相都有。吃不完怎么办?服务员迅速地送上不透水的纸袋子,带回去继续吃。这满手、满脸油糊糊。没关系,人家在送上热热的,潮湿的擦手纸。不用担心,这种纸很结实、很多,足够您重新恢复成绅士的模样。太过瘾了,太过瘾了。

  吃的过程中,节目还在一个接一个地上演。先是赛鸡,然后是赛小猪。小动物都身着南军、北军的标记。“预备--跑!”一组组的“南军”、“北军”就从笼子里急不可待地奔出,在场地里按着规定的路线狂跑,一路上不断地摔着跟斗,最后一溜滚地“撞线”,冲进各自的笼子。遗憾的是,“北军”基本上都输了,相信这不是有意的,也没人在意,人都前仰后合地笑死了。

  鸵鸟也来比赛啦!两只巨大的,带有南军、北军标志的鸵鸟,各自驮着一位“南军”、“北军”漂亮妞赛跑。这真是滑稽的场面,两位姑娘死命地抱着鸵鸟的长脖子,骑在鸵鸟的屁股上。哎哟,没点技术还真骑不了呢。鸵鸟的步子太大,太难驾驭。“不幸”的是,三场赛跑的结果,“北军”一比二失利。

  孩子们也从“南方”和“北方”的观众席上被请下来,代表“南军”、“北军”赛跑。都是三、四岁的孩子,来回转圈跑,又钻洞,难免跑糊涂了。大家又笑死。这回“北军”完胜。讲解员和小丑奔上来,为所有参赛的孩子发奖。

  “竹马”比赛跟着开始。两对代表“南方”和“北方”的男女,各自骑在一跟竹竿上,绕着各种障碍物进行“障碍赛”。嗯,真得需要些配合呢。在大笑声中,“北军”再次获胜。

  演出进入高潮,不过这回是观众们自己表演。各三名“南军”、“北军”的姑娘站在场地的矮墙上,面对着自己的阵营--“南方”观众和“北方”观众,呐喊鼓劲,并让观众们跺脚。这是“南方”和“北方”的观众们在传递各自的军旗--当年内战时期美国的国旗和南方叛乱政府的旗子。两个“阵营”同时开始,从各个横排的尽头传旗。规则是,拿旗子的观众将旗子传给下一个观众之前,要起立、敬礼,接旗子的人也要起立、敬礼;然后再接着往下传。

  于是随着旗子的传递,胖胖瘦瘦、高高矮矮的人们都一个个站起立,郑重其事地敬礼,接过旗子递给边上已起立敬礼的下一位观众。大呼小叫,各种各样的敬礼,伴随着擂鼓一样的跺脚声,吃了一顿鸡肉的人们显得格外兴趣盎然。这回总比分“北军”又赢了。不过由于代表“北军”的鸡和小猪在赛跑中输得太惨,最终“南军”险胜。

  场内灯光又暗下来。从剧场的顶部徐徐落下一个大亭子,里面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当然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南方美国人跳的舞,确实赏心悦目。慢慢的,大亭子又徐徐升了上去。

  表演场地灯光大亮,所有的“南军”和“北军”都骑马奔出来表演列队。各种队形变换着、组合著,赏心悦目。这是压轴戏了。全体观众都起立为马术队欢呼,表示谢意。

  看完马术,我们一家人还特地来到马棚看了看。每匹马都有说明,父母是哪里来的。这些马来自全世界,有的还有中国马的血统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