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礼让

(2008-12-09 00:44:28) 下一个

        (杂文)

  在美国,到中国超市买菜时常有拥挤的感觉。联想是各种各样的:这里比中国好多了,要在中国大陆会更拥挤;中国人经营超市不容易,为了减低成本,不得不在相对小的地方放更多的商品;中国人平日相对更忙,更集中在周末进行食品采购,等等。当然,中国人不注意公共道德也是其中一条。有关的例子有,中国人总不遵守次序,一拥而上地挤公共汽车、民航飞机;中国人不爱排队总想“加塞儿、插队”;在公共场合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等。这一点其实早被我们华人自己反复提及,而且多少年来一直在说。不过今天我强调的是,很多中国人这样做并非故意。

  我在中国超市观察过。你看一对中国老夫妇来到卖蔬菜的地方,他们立刻把超市的手推车在狭窄的过道上一放,开始相互商量着认真地挑菜。过道正中摆了这手推车就把别人的路挡住了呀,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确实没想那么多。当你推着车过来,轻轻地把他们老俩口的手推车推到一边时,他俩这才想到自己用的手推车妨碍了别人,忙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把自己的车子推到边上去。

  这种现象并不是很偶然,有时可以说是经常发生。你或许会说:“这有什么呀?既然是常发生,你就别斤斤计较了。”是的,咱不会说什么,可到中国超市来买菜的还有些美国人,他们可是相对注意,不愿让自己妨碍到了别人。如果是他们在挑选商品,往往十分留意,不让自己用的手推车挡住别人的路。我这里有挑国人毛病之嫌,但还是要郑重地说:在可以不影响自己和他人利益的时候,我们华人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动已经妨碍到了别人。

  这大概和中国人多有关吧?回国探亲时我这种感觉特别强烈。一到了人挤人的程度,真有点儿自顾不暇感觉,免不了同周围人的肢体碰撞。这相互间的情绪和态度就成了问题。我在便道上走,一个姑娘骑着自行车一下子撞上来。我还没说“怎么在便道上骑车”,她先嚷嚷一句“你会走道吗”。看,这种情况下你还想着礼让吗?还想着自己是否妨碍了别人吗?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伙子,那天哥儿几个约好去郊外玩儿。等公共汽车时出现这么一幕。到郊外风景点儿的公交车少,等车的人多。我们来得比较晚,一看大家都排队,便也在后面排着。因为车子迟迟不来,等待的人就越来越多,终于有辆车姗姗来迟之时,排队的人们大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车,挤成一团。明摆着,一辆车装不下这么多乘客。那该有人谦让一下等下一辆呀。是呀,是这个理儿。可谁知道下一辆什么时候来?再说了,也不是我首先抢着上车的。我们哥儿几个不由自主地发起狠来,手脚并用,仗着年轻力壮一个个都挤了上来。车开了,等我们喘着气看着没挤上车的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我们谁也没说话。我想没人会觉得很痛快,但都感到无可奈何。

  我并不想为自己的恶劣行径开脱,但要强调,中美两国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中国人在追求物质享受上的矛盾太突出。如果那郊区的公交车不断的来,人们还会不遵守次序地挤车吗?车来之前人们都在排队的嘛。这仅仅是个很一般的例子。中国物质贫乏的现状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忽略他人的利益。

  但我们现在是在物质相对比中国丰富得多的美国呀。请我们大家还是入乡随俗,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礼让、礼让。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我在说礼让时是有个前提的--“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其实在美国,如果真正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礼让”便打了折扣。公路路口上一塞车,不少人都不排队,开到前边“插队”。我每天上班时都碰到这种情况,那些占小便宜的人大都是美国人。瞧,影响到个人利益了,这些美国人也不在“礼让”了。有的排队的美国人就气愤地使劲按喇叭。唉,这是小事一桩。如果真的个人利益受到很大损害,美国人没有忍的。“法庭上见!”最注重个人利益的美国佬是最喜欢打官司的。可你猜怎么着?在真正争取个人利益之时,我们华人反到“礼让”上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