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搞不懂美国为什么不增税

(2008-10-10 01:05:19) 下一个

       (杂文)

  新泽西泽新州长是民主党人柯赞先生。他鉴于州财政赤字债台高筑(达到45亿美元),提出一个缩减开支和增加销售税1%(原来6%)的提案,没想到在民主党占多数的州议院未获通过。增税不但共和党人反对,一些民主党人也投了反对票。其结果就是州政府在七月一日关闭。州议员们在日后的一个星期里节也别过了,经过反复讨论,最后还是增加销售税1%,不过特别说明,增加的销售税是用来弥补减少地税用的。

  真不懂,增税就这么不得人心?布什总统减税最坚决。他甚至有这意思:要增税,除非他死了。也就是说,在他任期内美国绝不增加联邦税。非但不增加,而且能减就减。

  减税的好处嘛,显而易见,直接刺激经济发展。何以见得?大家都这么说。我只能这么讲,咱是个外行,只知道美国的政客们大都这么嚷嚷--减税,还是要减税。共和党人尤其喊得凶。他们说,税收减少了,缴税的人们的个人所得就多了。多出来的钱干什么?当然是去买东西,去投资啦,这就是刺激经济。你想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要看销售市场需求有多大。美国的税收少了,肯定刺激需求。生产根据需求发展了,上缴的营业税等会增加。这会儿您该明白减税是放长线钓大鱼。减税就是刺激经济的发展,经济好,税收自然也会增长。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良性循环。

  可是美国的税收都是一个萝卜顶一个坑的;美国近年来军费开支在不断地增加;现在人的寿命长了,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社会福利开支也得相应增加;教育、科研、社安等等,各种各样的政府开支都需要税收来维持呀。现在美国各级政府各种开支不减都难以为继,减少税收这些活儿可怎么干?嘿嘿,人家说了,过去政府管得太多了,很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府计划运作起来效率极低,根本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养闲人。另外,这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实际上的效果也不佳,首先就不能促进人们为自身生活而奋斗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社会福利开支有养懒汉之嫌。我的确在低价商店看见过靠食品券生活的黑人。女人们胖极了,小推车上堆满食品和生活用品,身边、车上还有几个孩子。不过,是否所有领食品券的人都是胖胖的单身母亲?)。所以这种大政府真要不得。

  嗯,似乎有道理。可教育、科研、社安的政府开支得相应增加啊,这关乎国家根本利益呀。您这杞人忧天有什么用?税反正得减,当务之急嘛。联邦政府必须得有这些开支?那就先用赤字弥补吧,卖美国国债先维持着。到时候美国经济因减税好起来了,我们的税收就会大幅度增加,那时联邦财政赤字自然会减少。可我看布什总统在台上两届了,只看见连年的财政赤字。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累计的财政赤字都成天文数字了。你这说什么呢?还报怨上了。很多钱是用在反恐上了。怎么,你反对反恐?不敢。咱是傻冒儿。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不成,这心里还是堵。我丫头上大学,今年学费又长8%。同时,大学里管事的还说,因为联邦政府拨下来的预算又少了六千六百万美元,学校里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开支。这意味着很多课没有了,很多老师将被解雇,奖学金也要相应减少,连学校里的警察都要减少。那怎么着?!布什总统减税的钱就是让你交学费的!先生,这一年的减税金额对我这样不富有的家庭来说,最多几百块。可这学费增加8%就是小一千美元啦。我女儿学习成绩好,本来奖学金是好几千,现在要大大地打折扣了。这减税……再报怨!反恐更需要钱!怎么,你想被恐怖分子炸死吗?得,咱闭嘴吧。

  唉,我的一个朋友是理疗师。她告诉我,在美国现在很多老人不再理疗了,因为社会医疗保险不再包括这些费用。但她认为,其实老人们是很需要理疗的。经过理疗,很多老人的活动能力能得到改善……不听,不听!理疗不是抢救病人,可有可无。再说了,人活那么长还有什么乐趣?纳税人的钱还是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年前,我干活的电脑公司撑不下去,解雇了一大批人,我包括在内。咱没什么办法,先领半年失业救济再说。另外一个被解雇的家伙说,政府有失业再培训中心,因为是财政拨款,所以是免费的。好,您年轻,该学点什么新技术。可后来他扫兴而回,说是培训中心因为没有财政拨款关门了。好啊,关得好。象您那样的笨蛋再培训也是糟蹋纳税人的钱,是吧?

  前二年,纽约市的公立图书馆关掉一大批,工作人员都解雇。原因就是政府没钱了。你说以后孩子们都上哪儿去看书?嘿,您话说清楚点儿。是政府没钱了吗?政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省钱。现在电脑上网站多了,您要消遣、看书到网上一查就行了。要那么多图书馆干吗?我说,少罗嗦几句好吗?您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明,砍掉政府这些名目繁多的项目开支会怎么地影响美国人的生活。但税就是不能增加,能减就得减。这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健康成长。经济不好,什么都甭想了,首先得搞好经济(跟中国一样,经济是第一位的)。

  怎么办?等着减税后让经济吃伟哥吧。不过我还有些问题不明白。减税是让美国人自己手里的钱多了些。可美国人买的很多消费品却不是美国人自己生产的。这减税刺激经济到底是刺激的哪国经济?这些年不断减税,就算老百姓手头的钱相对多些,但这钱都买了从中国和亚洲进口的廉价商品了。这不是等于刺激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了吗?人家又不买美国东西,怨不得美国的贸易逆差累计也是天文数字呢。减税会使富人结余下来很多钱,他们当然会去投资。不过您能相信这些富人会把钱投到美国吗?富人要赚钱是没有国界的,他们会在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地方投资。这些地方多半不是美国。或许布什总统的减税就是这个意思:确实发展了中国经济和亚洲其他国家经济,但他们贸易顺差的钱没地方用,还得购买美国国债。这样美国财政还是有钱用。这等于发展美国经济。要不然就是债多了不愁先欠着吧,反正美元在慢慢相对贬值,拖上个十年、二十年,您帐面上的美元就不值钱了,这债自然而然的就少了(可是美国卖债券得还利息呀!这纳税人的钱得拿出多少来交利息)但愿我这是胡说八道。

  不管怎么说,贸易逆差只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2%,算我这个不懂经济的人大惊小怪了吧。毕竟,美国现在的失业率还在相当低的水平(主要是零售业、服务业就业增加许多工作岗位),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也还算不错。咱就别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了。

  不过咱还是忍不住还要告诉您一个统计数字。现在美国人的储蓄是负数。怎么解释呢?就是说,美国人的储蓄总额比债务总额要少。这么说美国人现在是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啦?没错,乐观的美国人就是敢欠债。房屋贷款、汽车贷款,还有欠信用卡公司的钱;他们甚至几百美元的商品也贷款。他们还的利息养活多少银行呀!哎呀,实际上他们活得值呀!哪天一死,一屁股两肋债都一笔勾销了。阎王爷可不替死人还钱。

  嘿,这些和美国各个大型企业的巨额欠债比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告诉您,现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车卖出去没有赚钱的。这三家公司欠银行的钱也是天文数字。那就别卖啦!啊,一辆都不卖,那赔得更多。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赔钱,美国的电器公司赔得更惨。怎么办?银行继续贷款呗。不然这些企业和银行--一根线上的两蚂蚱都得死。这种靠欠债形成的经济活力我听着有点儿心寒。你看,你看,我这儿又是杞人忧天。美国人乐观着哪,人家永远形势大好。现在不好,以后也得好。再说,我扯这些,和讨论税收的主题没联系。

  不过……又是不过,咱仍有一事不明。我怎么觉得穷人对减税应该不关心,富人才要嚷嚷着减税哪?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大部份的个人所得税是少部份美国人交纳的。美国交所得税都是有起征点的(三口之家的免税额就超过两万)。如果一户三口之家的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是三、四万,这户家庭交的所得税也就一、两千美元。孩子如果在17岁一下,从应交所得税中还要相应减去700美元。你说这一家能交纳多少联邦税和州税?我们这个家庭收入中等,年纳税额在六、七千美元。听起来挺多,但比起年收入在十万以上的家庭所纳的税就少多了(这样的家庭,如果不采取各种避税措施,大约得交好几万所得税)。布什政府在超额累进税的做些文章,让税率相对降低,我们这样的中等收入家庭每年大约会少交几百美元所得税。但对年收入在十万以上的家庭,由于税率降低而少交的所得税就很惊人了。如果您是个年收入在百万美元左右的阔佬,哈,那真能少交好几万!您说,我会对少交几百美元的税会屁颠儿、屁颠儿的吗?我要是挣几十万、上百万,那一听减税才会乐哪。可是你问问周围的美国人,他们一听交税,一个个都那么咬牙切齿。

  还有,富人在交社会保险税上是封顶的,也就是说按收入所得比例交纳的社会保险税到了八万四(2005年的封顶线)以上就不再征收了。想想看,一个富人,如果他年收入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的个人所得只有八万四是交社会保险税的,其他部份不交。我的意思是说,富人在交社会保险税上已经占了便宜,布什政府还要给他们减税。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可为什么没有政客嚷嚷富人们多交社会保险税呢?

  照我的想法,鉴于美国财政连年赤字,美国军费开支增长很快,美国的政客应该呼吁相应地增加税收才对。可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一说减税都振振有词,一提增税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奇怪。税收是社会调解器,多征富人的税,用这些钱救济穷人,使贫富差别不至于失控;这是美国民主社会长治久安的长远大计。多增加些税收为什么不好?难道穷人就是懒蛋吗?就算是有些吃救济的穷人是懒蛋,也比他们活不下去铤而走险,碰坏社会治安强。

  我希望谁能就减税就是好给个说法让咱心悦诚服。否则,真让人怀疑美国的政客只为富人说话。咱还真是不由自主地怀疑,因为政客们的竞选经费都是有钱人给的,穷人哪儿有钱呀。

  嗨,我说,美国这民主好,那还不是靠钱撑着。那年调查克林顿总统的拉链,前前后后花了纳税人的几千万。您说这钱花得太多?告诉您,美国往伊拉克送民主,估计得花八千亿美元呢。钱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块基石。为了美国的民主,增税!行了,行了,不说胡话了。还是先看看到哪儿讨个说法。



    (09/200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