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个人资料
kylel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博士龙点评:人民日报发话: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2019-01-13 14:37:27) 下一个

网络中又出现奇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关于保健品的功效,《人民日报》曾撰文称:“目前在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点评:世上没有绝对。如果《人民日报》也说出绝对的话,那就不是真理报了。

 

(点评结束)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很早就告诉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保健品中存在的专家义诊。权威证明,这些都是他们违法营销的惯用伎俩。

点评:义诊,是医生做的事情。保健品,不是医生做的事情。二者不可以混为一谈。

 

(点评结束)

让我来告诉你,保健品为什么一定是骗人的。他们要是不骗人,都对不起这么轻松优越的行骗环境。

理财、保健品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

点评:保健品,药品,营养品,三者各是各,有些人混为一谈,这是导致中国老年消费品市场混乱的主因,国家应该首先管制和把握这一大健康的领域,才能真正让老年人有健康安心的晚年。

(点评结束)

 

前段时间,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央视“3·15”晚会也曝光了食品营销欺诈乱象。

点评:还有很多老人因为其它方式受害而轻生,这里也不提及,因为作者只是为了说明保健品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分析整个社会为什么老年人会有轻生的念头,是一个社会问题。

 

(点评结束)

2016年8月25日,江苏南京

参加养生保健讲座的老年人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

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的把戏扯上关系呢?

保健品注定要骗人

点评:一个很好的大健康领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必定会有各种蚊蝇滋生。

 

(点评结束)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点评:按照这个定义,保健品属于早就被淘汰的名词,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名词是营养品,或者功效营养素。

 

(点评结束)

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点评:保健品或营养品种类分为食品型,营养型,补充型,功效型,医用型等等,不同的保健品或营养品有不同使用人群。国家在这方面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不是用一个“食品”来一刀切。

 

(点评结束)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

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

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

点评:任何营养品,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与营养师建议的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相辅助配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再好的营养品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效果有限。

(点评结束)

 

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

点评:维生素有人工合成的,那就是医院或药店的;也有天然植物提取的,那是比较贵的,因为里面含有与维生素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其它营养素或元素在一起。这也是高品质功效营养素为什么贵的一个主要原因。

 

(点评结束)

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

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

点评:不排除一些不法商家的恶意炒作,而且很多所谓的营养品或保健品本身就是滥竽充数,质量有严重问题。比如这个褪黑激素,基本上来自动物脑组织提取物,并非天然,而且有疯牛病的风险。普通百姓不知道购买营养品需要咨询营养师,而是相信广告。这是国家层面的管理问题,不是单一的厂家问题。

 

(点评结束)

?2017年3月9日,成都

一老人投资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

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投资小,过1亿元投资的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

点评:广告的管理,厂家的管理,不是营养品或保健品这一个行业,而是整个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点评结束)

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

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

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

点评:这样的产品管理和销售制度,是国家层面的社会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可以避免?

 

(点评结束)

?2016年5月26日,西安

80岁老太非要买保健品,三个女儿围堵

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

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

点评:这种情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子女对长辈健康问题的关心有问题,健康问题不是单一的有病就去看医生,而是日常的问寒问暖,一日三餐,生活方式等等。

 

(点评结束)

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

尽管价格常年处于虚高的水平,但是保健品的销售额却也在不断增加。

点评: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上当?因为他们有需求,有健康问题,而国家和整个社会给与他们的就是这些东西。按理说,老年人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会受骗上当。如果有更好的,他们一定会寻找。这也是这些年来,国外的营养品在中国销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点评结束)

而中国的人均保健品消费额仍然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保健品市场上,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与其他国家开始拓展更多种的营销方式不同,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仍然以直销为主。

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至今没有显现。

点评:这个资料有点过时,中国营养品市场的销售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营销,也非常普及。

 

(点评结束)

按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直销指以面对面且非定点之方式,销售商品和服务。

直销者绕过发给传统批发商或零售通路上架的方法,而是透过销售员的人脉从顾客接收订单,并从生产商那里直接出货到买家手中。

尽管国家工商局明确指出,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

但是在直销过程中,为了保证足够的贩售布局,人际关系就变得很重要。

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

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空头支票。

2016年12月1日,江苏南京

老人不堪推销保健品骚扰报警

不得不提的是,直销一直都是一种有限制,需要批准的营销模式。

从2009年的29个批准直销的企业到2014年的45个,国家对于直销企业的政策控制开始更加严格,但依然无法抑制直销队伍的快速发展。

直销队伍的增加说明了保健品行业对这一模式的依赖,但即便批准的企业数量增加,也不能满足市场扩大的需求。

根据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440件。

而45家直销许可、363种保健食品对于这个市场来说,是完全不够的。

?部分直销企业名单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

比如,在自杀老人的遗嘱中提到的青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即不在这一批准企业范围内。

另外,中国目前尚无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同时保健食品广告证明主要由工商部门管理,发布前不经食品卫生部门审查。

广告发布后,抽验的权力在卫生部有关部门,但执法权在工商部门,处理投诉则归消费者协会,多头管理使得对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有相当难度。

点评:文章在这里终于说出了一个问题核心。

 

(点评结束)

所以你看,这是一个注定会被虚假宣传的行业,可是在监管上,它又恰恰是最不足的。

点评:无论如何,中国营养品或保健品市场已经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走向正规。虽然有一定问题,但也不能一棍子把全部营养品厂家打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厂家还是守法,有合格的产品,而且效果也不错。 回顾中国在改革开放早期的倒爷,再看看现在的物流公司,还有马云的淘宝,是不是有一个发展过程?

 

(点评结束)

选择营养品,服用营养品,请咨询 加拿大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 博士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