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谁说毛泽东算不上诗人?(ZT)

(2008-11-23 16:46:33) 下一个
很同意作者的观点。本来也想要写一篇类似的文章的,可是苦于没有时间,所以一直没有动笔。今天看到现成的了,搬了来,也省去一桩心事。
————————————————————————————————————————
毛泽东(1893~1976)创作的诗词数量很少,活了83年,总共约留下了不到100首诗。于是,网上有人议论说:毛泽东一生才写了七八十首诗词,能算做诗人吗?

笔者拟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

写诗的人具备什么资格才能戴上诗人的桂冠呢?答案是:高超的诗词造诣和丰富的创作数量。造诣大多体现在诗词的独特风格和知名度上:造诣高则能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风格,才能吸引读者,从而赢得知名度。这是前者。丰富的创造数量也是诗人的资格之一,因为只有诗词才是诗词造诣的载体,如创作数量过少,读者就无法归纳出作者的风格。这是后者。其实,在二者之中,诗词造诣始终是最根本的。因为,诗词造诣高还意味着对诗词创作技巧的驾轻就熟,七步成诗,依马万言,自然就高产多收。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如诗词创作技巧虽然高,却因戎马倥偬没有时间写的,像三国时的曹操。

还有诗词的知名度,也常与作者的诗词造诣无关,最有趣儿的例子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共才三句革命口号,竟然至今驰名。平心而论,这三句口号是很有气势,然而却不是出名的真正原因。其真正原因是:汉高祖刘邦这个名号。

另外,对创作数量达到多少才能算是诗人,也难有肯定的标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是清代的乾隆和唐代的崔护:乾隆的《御制诗》多达43000多首,比《全唐诗》还多,尽管如此,还是没人会心甘情愿地称他为诗人;而唐代的崔护呢,《全唐诗》总共才收了他六首,就算有散失的,又能有多少首呢?可他有一首诗却很著名: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估计在中国读完中学的人之中,不知道这首诗的人几乎没有。那么崔护算不算诗人?估计没人敢说不是。

二:

接着按上面的讨论来比较一下毛泽东诗词造诣的高低,及其创作数量是否少得不能算做诗人。

1、先浅谈一下毛泽东的诗词造诣

也许有人说,毛泽东的诗是靠他共和国主席的地位出名的,这个看法颇值得商榷。地位高,是他诗词出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要说明这个问题,找一位几乎与他一样有名的人物做下比较就行了,比如共和国三军总司令朱德,跟毛泽东并称为“朱毛”。毛泽东曾赞誉他说,自己是“猪”身上的毛,没有“猪”哪有毛?由此可见朱德地位之高。虽然朱德留下的诗约有500多首,是毛泽东诗词数量的五倍,可谁能说得出他一首有名的诗篇?(请注意:笔者对朱德的德行和功绩都很敬仰,这里决不是贬低他,只是要说明,地位高低不是诗歌出名的决定因素。)朱德曾为诗人柳亚子题过诗:

为柳亚子题诗 (朱德)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八日

莫将胜利归麟阁,咱就人民子弟兵。
不爱金钱不惜命,愿为民主作长城。

不难看出,这首诗虽然表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但艺术内涵却太肤浅。毛泽东在1945年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也曾送过一首词给柳亚子,这首词就是中外驰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诗相较,高下立判。前一首,逼你记都记不住,而另一首则众口传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诗,海内外读书识字的中国人谁人不晓?

从艺术角度看,这首诗的夺人之处在气势。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中画面宏大无比,抒情气概豪放冲天。似在云端上看人间,千里冰,万里雪皆在眼前;如在时空中追往事,秦之皇,唐之宗任听评判。

如果纵向地与历代诗人咏雪的诗词做个比较,笔者认为只有金人完颜亮的《念奴娇》可立于其侧: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霑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其与谈兵略。
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这首词上片气势凶猛豪雄,但宏大不足;下片虽也转入抒情,但除了夸兵言志之外,缺乏新意。

再横向地与同时代诗人咏雪的诗词做个比较,则无一能望其项背。(笔者读诗不多,结论或有谬误。若哪位网友知道更好的咏雪诗词,请不吝赐教。)

若回顾一下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发表背景,则更让人从另外的角度来体会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前面说到,毛泽东1945年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前后共43天。诗人柳亚子索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送给了他,一时传抄者众。很快,此时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担当编辑的著名的剧作家吴祖光先生也设法得到了这首词的抄件,读后深为激赏,随后就在11月14日的副刊上公开发表了,同时还加上了一段编者按:“毛润之(毛泽东的号)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很快,重庆的其它十几家报刊也都陆续转载了。

蒋介石看到了,岂能不知毛泽东的用意:就是让国民党和重庆的老百姓知道,共产党人不是土包子,大有文武全才者在。为压下毛泽东在传媒中的势头儿,他随即责令国民党内的文人们以“和诗”的形式于12月4日开始,在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发表了近30首《沁园春》,非把毛泽东的词比下去不可,另外还在其它报刊上发表了10几篇文章,攻讦毛泽东有帝王思想。

可笑的是,这些词的水准都与毛泽东相去甚远,例如《中央日报》的主笔,化名“东鲁词人”首发和词,结尾两句是:

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
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语近恫吓,词句粗陋,反衬出毛泽东诗词造诣不凡,令蒋介石恼火。

除了蒋介石授意的这些攻击毛泽东的“和诗”外,当然也有拥护毛泽东的和诗,比较著名的有:

诗人郭沫若的:

说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轻飘。
看古今成败,片言狱折;恭宽信敏,无器民滔。
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
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
说红船满载,王师大捷;黄巾再起,蛾贼群骚。
叹尔能言,不离飞鸟,朽木之材未可雕。
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

连毛泽东的战友,当时远在山东的陈毅得知,也写了首和诗: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馀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在当时所引起的波澜由此可见一斑。

敌对双方的斗争是无处不在的,战场上的拼杀,竟然也可以在诗词上继续。传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还参加过一次文艺界的聚会,当人们谈到若重庆谈判失败,共产党能否战胜蒋介石的话题时,有人以毛泽东的“毛”字来揶揄毛泽东,毛泽东答道:

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它是“反手”,是“反手擒来”的“毛”。不像蒋先生的“蒋”,就是个“草头将军”而已。

这段儿传闻,即是诗词较量之后的浪后余波。

2、现在再讨论毛泽东诗词创作数量是否少得不能算做诗人

从网上能查到的资料看,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数量不超过100首,且其中还颇有些诗词的可信度不高:

最早看到的是他还在世时发表的39首。第一次是文革中的小红书 -《毛主席诗词》,共有34个题目,37首诗。第二次是1976年发表的两首词:《水调歌头 . 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 . 鸟儿问答》,这两首诗的突然发表当然是为了那时政治气氛的需要。

毛泽东死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79年,邓小平上台。由于文革的余波,当时的文化领域里禁忌还太多。于是,邓小平授意人民日报又分别发表了三首毛泽东的诗词,即《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和《贺新郎 ·别友》。不难看出,这是邓小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通过这三首诗词,让老百姓看到毛泽东政治家的内心里,也离不开普通的人的感情。尤其是发表了他写给妻子杨开慧的《贺新郎 ·别友》,更是为了打破了当年文学中写“爱”的顾虑。毛泽东在首词里写道: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知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

其中这几句:

“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更真挚地表明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和妻子之间也有误会,也有和解,也有惜别的温情。果然,这几首诗词发表之后,中国的文化领域里的紧张气氛一下子缓解了。而打着毛泽东旗号,意欲继续禁锢文化领域的人也都无话可说了。邓小平实在是高人哪。截止到这个时刻,正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共42首。

到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集》,共收入诗词67首,其中列为“正编”的就是上面说的42首,而“副编”的又增加了25首。这25首为何入“副编”?其原因尚不得而知。但这个集子应该说是截止到目前最为权威的集子了。

后来,其它出版社出版的还有《毛泽东诗词百首译注》等等,都不过是在上面67首的基础上,又加了列为“附编”的33首。这些附编的诗歌是否毛泽东所作,就很难说了。

为回答毛泽东创作的诗词数量少,能不能算诗人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两个不同的对比。

(1):毛泽东是共和国的开国“皇帝”,就先跟历代的开国皇帝们比较一下吧。

-秦始皇:0首
-项羽:1首,《垓下歌》
-刘邦:2首,《大风歌》和《鸿鹄歌》
-曹操:26首
-李世民:88首, 收入《全唐诗》
-赵匡胤:1首半,那半首只有两句
-朱元璋:约10首

上面这七位中,显然,只有曹操和李世民跟毛泽东有可比性。当然,曹操和李世民的诗歌数量只是流传下来的,估计还有散失的,但无论如何二人的诗歌也只应在100首左右,与毛泽东诗词的数量相仿。李世民虽书法和诗词的功夫都不错,但史学家们都只谈他的武功,而鲜及其诗词。奇怪的是,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对他的战绩后人感兴趣的不多,倒是其诗词,往往成为文人墨客的话题。连文革中的样板儿戏《红灯记》都引用了他的一句诗做台词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问题来了:他们二人算诗人吗?答:即使苛刻地说,李世民算不上诗人,那么曹操却总该算得上了,中国文学史里所谓的“汉魏风骨”,其中的“魏”不就是指以曹操和曹植父子为首的那些文人们吗?与他们的诗词创作数量相比,毛泽东完全可以算得上诗人了。

(2)再与唐朝的诗人们比比看:

-诗仙李白:900多首
-诗圣杜甫:1400多首
-诗佛王维:400多首
-诗魔白居易:3000多首
-诗鬼李贺:200多首
-诗哥崔护:6首

很明显,跟前五位比,毛泽东的诗是少多了;但跟最后一位比,可又多多了。

纵上所论,笔者以为:若说什么毛泽东是横绝千古的诗人,那是奉承,但说他不是诗人,又是贬低。其实,他就是一位类似曹操那样的,在戎马之暇颇喜吟诵的诗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散淡的人 回复 悄悄话 没有时间,不要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