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全世界都要对美联储“秋后算账”

(2008-10-28 02:10:51) 下一个




全世界都要对美联储“秋后算账”





  全世界都在疲于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也在探讨危机发生的根源。美联储,这个美国的“中央银行”,曾经被奉为自由经济楷模的组织正被推到风口浪尖,各国媒体对美联储异口同声的批评已经形成了规模。就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样的“大腕”也开始被大家“秋后算账”了。美联储10月21日又提出拿5400亿美元来救市,但这些缓慢的举措已经不得人心。吃过美联储“亏”的欧美民众觉得已经“受够了”,对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都有些不屑。俄罗斯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提高了警惕,不愿轻易再上美联储的当了。

  美联储被骂不负责任

  “美联储让我受够了!”在伦敦一家“英国阿比国民银行”的门口,一位名叫提姆的伦敦市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因为英国的银行跟随美联储降息,这让他的固定存款几乎无利可图。提姆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忍受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央行,而西方国家央行也愿意跟随这样一个为了拉动美国经济、压缩美元水分而不惜伤及其他国家的机构。提姆说,自己是欧元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希望看到英国能够早点加入欧元区扩充欧洲央行的实力,同美联储抗衡。

  对美联储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的美国人正在增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赞迪的预测,从去年10月以来,美国普通家庭资产净值总共减少了大约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户家庭减少大约5.5万美元。汤姆是已经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的金融分析师,他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主席任期内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金融危机也不会愈演愈烈。当听到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10月20日表示“美国经济疲弱很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的消息后,纽约的家庭主妇琳达气愤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联储应该下地狱!”琳达说,正是由于美联储的愚蠢和行动迟缓,才造成如此巨大的金融风暴。她的先生是美林银行的职员,但现在已经失业了,她抱怨说:“我们有3个小孩,还新买了房子,我担心下个月我们将无法及时偿还房屋贷款和信用卡债务。”为了尽量节约开支,琳达不仅开始买打折商品,而且已经将自己的跑车换成了小排量的日产车。

  格林斯潘从“高手”到“巫师”

  追究这次金融风暴的原因,有人说是华尔街的贪婪成性,还有人说是美联储的一系列举措助长了这种贪婪。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简称,其职能实际上就是“美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美国经济的主要手段。除了总部设在华盛顿外,美联储在全国划分成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与华尔街仅百步之遥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储备银行,在其地下有一个半个足球场大小的黄金储存库。

  同华尔街一样,美联储聚集了美国最顶尖的金融人才。仅以纽约联储的研究部为例,那里就集聚着三四十名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

  成立于1913年的美联储在货币金融政策上有独立的决定权,直接向美国国会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几乎超越美国总统。格林斯潘当主席时,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引起全球股市的动荡,有人说,“美国经济打喷嚏,世界经济就要感冒”。美联储的性质和来历在美国学术界和媒体报道中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禁区”。还有人说,美联储是美国私有的“中央银行”,华尔街的各大巨头是美联储的幕后推动者,自从美联储成立以来,银行家们就操纵着美国的金融命脉、工商业命脉和政治命脉。美国众议员麦克法登曾经说:“美联储是世界上最腐败的机构之一。有些人以为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政府的机构,它们不是,它们是私有的信贷垄断者,美联储为了自己和外国骗子的利益盘剥着美国人民。”

  在历任美联储主席中,2006年1月31日卸任的格林斯潘名气是最大的。他先后被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4位总统重用,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整个任职时间长达18年5个月20天。他导引下的美国经济经历过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泡沫和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曾有美国媒体报道说:“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行。”然而,这场金融风暴却让格林斯潘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因为他推动了次贷,助长了次贷危机的蔓延,这位“金融高手”被人说成了“金融巫师”。美国《华盛顿邮报》15日有文章把矛头直指格林斯潘,认为他的错误就是没有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文章透露了格林斯潘10年前与当时的美国财长鲁宾等人举行过一次会议,会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博恩提出要监管金融市场所谓衍生工具的问题,但格林斯潘等人却不以为然。文章评论说,“虽然美联储等华尔街大腕当时如愿以偿,但是没有料到今天的严重后果”。

  “美联储不可能打自己嘴巴”

  金融危机让美国人开始反思美联储扮演的角色。据美联社10月21日报道,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格雷?贝克尔认为,美联储有缺陷,政府应该介入。他建议美国政府应考虑适当参与金融经济活动,避免过分自由带来的弊端。美国广播公司(ABC)10月初的一个节目认为,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等联邦机构没有向公众提供明确的金融危机的预警信号,导致民众蒙在鼓里,错过了预防和解决危机的最好时机。《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日报》21日发表一篇名为“危机之源”的文章,也对美联储的作用提出质疑。

  10月20日,美国负责促进和鼓励主流媒体报道多样化的“公共精准协会”开始宣传众议院财经委员会经济学家奥鲁巴克写的《冈萨雷斯对抗格林斯潘》一书。奥鲁巴克曾经历过4任美联储主席,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很有发言权。奥鲁巴克在这本书中直言,就是美联储体系使得银行缺乏监管,酿成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危机。他说:“在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领导下,这个中央银行存在一个有缺陷的银行检查程序。”奥鲁巴克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12家联邦储备银行各自利益的博弈,“每家银行2/3的董事会成员都可以投票进入本地区的银行业董事会,是银行家们掌控着银行监管规则的制定”,因此,美联储不可能也不愿意“打自己的嘴巴”。

  对美联储的“炮轰”越来越多

  英国“开放欧洲”的经济师雨果?罗宾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和美国在金融制度的建立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强调央行的独立性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但因美联储的存在和其推出的有关政策,英国在金融领域吃过不少亏。罗宾逊介绍说,英国长期以来倾向于美联储的做法,跟随美国“不计后果地刺激消费”政策,结果导致英国多家银行因为次级按揭市场的塌落而不得不宣布破产或是被国有化,“这可能是自二战结束以来,英国人在经济问题上吃亏最大的一次”。

  很多国家在担心金融危机扩散之余,也把矛头指向美联储。俄罗斯《晨报》10月21日发表了题为“俄罗斯在为美国的错误付账”的文章。文章援引俄罗斯经济学家库科耶夫的话说,正是美联储实施错误的金融政策才导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印度《政治家报》17日的文章指责说:“美联储近些年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把钱随便借给‘傻子’,又从一个‘傻子’扩散到更多的‘傻子’。”斯里兰卡《星期日时报》在18日发表了专栏分析文章,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谁能想到发达的美国和具有强大实力的美联储没有很好规范金融体系?文章认为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事实却正是如此。津巴布韦《独立报》10月21日在一篇题为“自由市场是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文章中说:“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美联储向美国和全世界鼓励自由信贷,信贷泛滥的时代让贷款分到了容易受骗的工人阶层头上,但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实际上生活在现实之外。”

  印尼金融专家奔尼对《环球时报》记者谈了自己对美联储的认识,他说:“美联储本身是由美国几大私人集团控制,股东是私人,理事是政府,这种半公半私的央行特性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央行。外人根本看不到美联储内部的真面目,只能看到经过包装以后的‘美国央行’。美联储内部决策不为人知,由主要几个人控制的做法很不健康。”

  德意志银行曾经通过一个专家讨论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欧洲央行来自火星,美联储来自金星。”言外之意是两者的思路完全不同。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是《大萧条》一书的作者,该书成了为人称道的学术著作。在书中,伯南克对上世纪30年代初美联储由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导致危机加剧的教训深有体会。因此,在连续降息后,美联储不得不谨慎行事,或许真的要等上“几个季度”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