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启蒙老师

(2011-12-10 06:07:58) 下一个
文官带兵,比武将更危险。军人跋扈,老板必须通过文官控制武将,文官本身没有军权,武将要文官监督,这样才能阴柔兼具,控制局面。如果文官带兵,文武兼备,那么老板就碍手碍脚了。

曹操,孙权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从来不让文官带兵,陆逊打败刘备,拯救了东吴,但是回去后,马上被/滞夺兵权,宣退废用。文官不像武将那样短视只贪功,他们的脑子灵活更爱权,仗赢不赢没关系,权力一点也不能放,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一个文官对权力的渴望和贪婪。他用一个别人讲过很多遍,一点希望也没有的美好规划诱惑,控制老板,然后把自己的人安插到个个部门,就连老板本人也不放过,不痛不痒的点几句,刘禅看过后,哼了一下,“婆婆妈妈的,你以为天下人都和你一样爱权哪,我才懒得管这些烂事儿”。诸葛亮虽然劳民伤财,寸功未进,从未出过岐山,但是官衔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

诸葛亮带兵,魏国的武将们显然玩不过他,所以必须派一个和他智力相当的文官带兵,这样魏国也不得不放弃对文官带兵的忌讳,让司马懿带兵抗蜀。司马懿的智力在曹操的谋士中只是中上,颇有刘基对胡惟庸的评价,小牛出圈,早晚要挣脱枷锁。正是诸葛亮N次北伐,给予了不怎么样的司马懿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既然司马懿可以轻松的摆平诸葛亮,那么诸葛亮的智商不过如此而已。比起力挽狂澜的荀氏叔侄,郭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做个小国宰相就能把他累得吐血,让他管更大的国家真是难为宰鸡刀了。

司马懿从开始就知道小国北伐犯了大忌,所以采取消极应付诸葛亮,消耗对方的实力的方法,主要的精力放在统一和巩固陇西的军事领导,关西在董卓,李郭,马韩之乱后,平静下来,颇有蒋介石借抗日平定四川的味道,同时建立的自己的威信,后来夏候霸揭竿而起,竟然没有人跟着他,可见司马懿的威信之高,陈泰虽然一片丹心,但是最终屈膝在司马懿父子的威严之下。

诸葛亮爱权,爱名,所以就写了出师表掩耳盗铃。司马懿青出于蓝,看破了名,清名只是权力的华丽外衣,所以厚着脸皮抓住了权而且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第二梯队。再看看诸葛亮的后代,老师恐怕只能惭愧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omLee 回复 悄悄话 I do like your blog, and you are geniu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