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吓人的博客

自娱自乐兼储存记忆碎片以备老来反刍之用
个人资料
正文

亚洲社区儿童圣诞联欢会

(2008-12-13 21:33:43) 下一个
圣诞新年即将来临,我市的亚洲社区决定一起为孩子们举办一个party。我们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自然是联欢会的主力参与人员了。

我班上的学生有的是父母均是华人,有的是双亲一个是老中一个是老外,有的是父母均是老外,孩子是从中国领养的,还有的是跟老中结婚、希望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老外。

虽然学生的背景千差万别,但一个最显著的共性是:不但不会说中文,连听都听不懂。所以教学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发音中的“四声”,另外就是那些英语发音中没有的音如x、z等。

老外虽娶了(或嫁给了)中国人但不懂中文,那情有可原。双亲中一中一外,孩子不懂中文,也情有可原。但父母都是华人,孩子却听不懂更不会说中文,看起来很不可理解,但有的也事出有因。

比如有的孩子,是ABC的子女,他们的父母虽然有一副极其中国的面孔,但中文只是略懂或基本不懂,如此也就根本谈不上跟孩子讲中文了。还有的孩子,父母是说粤语的,普通话基本不会说,当然也就无法跟孩子讲普通话了。

我认为比较可惜的是那些父母都是成年后才移居北美的大陆人,但出于某种偏狭的考虑,在家也跟孩子说英文,导致孩子根本就没有一点中文基础,发起音来经常四声混淆,发音特点跟老外完全一样。

由此可见,如果从小没有机会说中文,那说中文的能力是无法随着中国心和中国血遗传而来的。

所以我总是话说千遍不嫌烦地一再叮嘱那些会说中文的父母们:学语言是需要环境的,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能会中文,那就要尽最大的能力来为孩子创造中文环境。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家一定要跟孩子尽量说中文,不要为图省事而跟孩子说英文,也根本无需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英文能力。我总是给他们举我儿子的例子:由于我当年一直坚持在家完全跟儿子说中文,同时鼓励他读中文,所以现在虽然他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是以英文为主了,但他的中文能力已经定型在还算不错的地步了:能听(看中文电视剧没问题),能说(跟我聊天带辩论没问题),能读(看中文武打小说),能用中文打字跟我聊天,唯一可惜的是用笔写中文的能力大部分丢了。

今天的联欢会,我班的学生表演了小合唱“铃儿响叮当”,鉴于每个人都会英文唱法、全不会中文唱法,我要求他们只将jingle bell ,jingle bell ,jingle all dthe way这句用中文唱成“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大家很高兴,一下就学会了。而且在最后一句结束时大家齐喊“嗨”并伴以击掌,听上去很欢乐也很有气势。

学生们和家长们一致认为我是个既严格又能寓教于乐的好老师,我也非常享受跟学生们相处的美好时光。传授知识真的是一种莫大受益。

跟08年说byebye,让我们09再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