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走廊和走廊文化

(2007-12-30 04:21:23) 下一个
文化走廊是网络论坛。挟文化之大名,依茶轩,建走廊,以号召天下文人墨客,风流韵士。走廊初成,玄宗君临,和尚念经;七喜毕至,一哥咸集。更兼有淑女当胪,小花涤器。一时间走廊名头之大,声振海外云天。“君不见走廊灌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长叹不能走廊眠。” 至极端处,小儿夜哭不得止,乳母必连声大喊:文走廊,化走廊,我家有个夜哭郎。所以四夷臣服,万众归心。可惜的是,铁打的云盘流水的兵。冬去春来,走廊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写就了多少风雨沧桑。 俺生也晚,俺来也迟。错过了走廊许多经典时刻,华丽瞬间。藐予小子,不能躬逢其盛,何敢赞一言?没心没肺,有何远见卓识,那敢谏半句?

是为文化走廊。

走廊文化是网络文化。借走廊之舞台,抒胸襟,浇块垒,以呼应宇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然而文化之大,包罗万象,“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虽然前有走廊两字限制,走廊文化并不因此少了雍容的气度,反多了点草根的亲切。所以,何谓走廊文化?既然是走廊,就必有走廊的特点:

曰曲折,曰幽远;曰能遮雨,曰不档风。

以曲折而言,文似看山不喜平。白开水贴必不能登走廊之大雅。所以有曲折心苦如干枯胡杨之 “消失的村庄”,跌宕回味如坐地闻香之“留学生活”;所以有水浒人物,红楼系列;所以有三国戏说,史记通解;所以有夜帅的堂皇,船长的瑰丽,史迷的雄浑,骄阳的飘逸。

从幽远而论,文当似天马行空,以观时间之深邃,阅历史之静默。所以走廊有啊兄评古喻今的“通鉴评说”,八哥亦壮亦谐的“韩信刘邦”。当然不乏人文关怀,熊熊识字,豆豆吟诗;晓芙执金笔,落苏伴青茶。走廊深得浮生偷闲、曲径通幽之妙。

既然为走廊,也要能遮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既然天涯飘人,何不相濡以贴?一掬开心的泪,几句知心的话,便胜却人世无数。雨过天晴,海偃河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当然,走廊能遮雨,未必能挡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既然人在走廊,免不了磕磕碰碰。大度者,闻过不怒;较真者,其恶狠狠;有从容的,砧板置于前而色不变; 有麻木的,月牙酥于左而目不瞬。多亏走廊智者五六(WISER56),温文儒雅(WINZOOM),谈笑间,止闲话于无言,如风之过水无痕;兴利剑血南蛮,如獐之衔草思德。

走廊文化就是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走廊之所以兴旺发达,也在于其包容之心。

是为走廊文化。


---------------------------------------
注: 谁能数出文中有多少走廊人物网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