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离人心上秋

(2007-12-30 04:15:53) 下一个

又是秋天。

一阵疏风细雨,天气便开始转凉。秋风扫落叶,冷雨摧枯枝。自然界的法则就是这样透骨冰凉,给人带来莫名的失落感伤。尤其在这样的季节,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便会如游丝般挥之不去,缠绕于心。

时常想起弘一法师的悲秋歌: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这首短歌,是母亲用来教小孩子背诵的。一字一句,孩子记住的是珍爱光阴,惜时如金,而歌中隐约透露出的生命易逝、韶华难长的情绪,小孩要用一生去体会。

曾经在杭州盘桓数月,常常到虎跑定慧寺流连。知道了那是弘一法师的出家地。

当年百艺皆通的艺术家,万缘俱空,遁入空门。一经披剃,穿上百衲衣,便断绝了尘缘,超然物外。从此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

这是艺术家大警觉大转身,成了弘一法师。

定慧寺的一个殿里放有签筒,供香客们付卦资红钱后,顶著签筒去摇。我知道江湖有谚:野签高,庙签低。所以更喜欢去寺外的一个避静处求签,那里常常有一些走街游方、算卦抽签之人。

记不得什么原因,有次我去抽了一签,结果是抽了个中平。还记得签上有一句说:“离人心上秋。”

这句我是熟悉的,因为,它让我想起一次旅途经历。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一个初秋,我从重庆坐火车由襄渝线出川北上。沿大巴山脉,一路上崇山峻岭,数不清的万丈深渊、百尺沟壑。列车穿行隧道间,窗外初秋的景色如变幻的图画,一幅幅、一帧帧,满眼都是秋风萧瑟,万木凋零。

车到湖北的一个小站,列车要换车头、加水、补充给养,停车大概半小时。车窗外有旅客陆续上下,也有小贩叫买食物水果。

我注意到不远处车门边站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背负沉重的行囊,看上去要出远门,留长辫子的姑娘是来送别。两人相对无言,从姑娘颤动的双肩看,她似乎在低头抽泣。

开车的信号已经发出,列车员一再催促旅客赶紧上车。长辫子姑娘终于抬起头,给男的整了整衣。就在男的从她身边离开的那一刹那,姑娘突然抓起男人的手使劲咬了一口,然后用大得让人吃惊的声音喊道:记得回来!

显然,车厢里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场面。坐我对面的一个老先生,感叹一声,用笔写了一行字给我:

“离人心上秋(猜一字)”

我摇摇头,不解其意。老先生告诉我,这谜语出自宋词: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心”上“秋”就是“愁”字。

是啊,“一低头,一垂泪,一整衣,一咬牙”不知隐含了多少的离愁别苦、期盼等待。

其实退一步想,人生本来就是荒诞无奈。既然天涯漂泊,便注定萍飘梗泛,升沉无定。那些聚散离合、欢喜伤悲、老病生死,终有天数。所谓人生何处不离群,难怪弘一法师涅磐之前,手书“悲欣交集”。

记得回来!

         ※   ※   ※   ※   ※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水巷人家 回复 悄悄话 这段路从重庆翻过大巴山,到湖北的路,以前,我常走。
水巷人家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很让人惊喜。你一定很自重的人,你的文章后面透着尊重。幸亏你留言给我,不然,我一定不知道还有这里,这么曲径通幽的地方。

说实话,我写博客,别有目的,所以偶有小得,但是骨子里面是轻浮的。
这会儿我无意到了你这儿,自己,就明白了。
福田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很早以前朋友送我了这句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