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太噜苏了

(2007-12-30 04:15:16) 下一个

丰子恺先生有次携友游莫干山,半道上公共汽车坏了。他们便下车,趁师傅修车的功夫,顺便访问了附近的一个农妇家。

农妇家里就一灶、一床、一桌,和几条长凳,还有些日常用品。都是吃和住所需要的最起码的设备,除此以外并无一件可以看看的或玩玩的东西。丰子恺先生对此想起了他自己的家里来,感叹设备复杂得不可言。他说自己有写字桌,有椅子,有玻璃窗,有电灯,有书,有文具,还有壁上装饰的书画。

丰先生叹言“真是太噜苏了!”

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弟子,一生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出世的理想是超然不群的,他相信做人的本质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有人的尊严。可入世的现实却是心为形役,羁绊多多。嘴上可以说“一切非我有,放胆而走。”但身前儿女身后事,终究是累赘,不是那么容易就象老师一样一走了之的。

按佛的说法,他最终是无缘之人。

风骨清俊如丰先生者,尚不能超脱,更何况我等俗人。虽然身陷西方红尘,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相对舒畅宽松,但同时也常常觉得处于无根的生存状态。好像一面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漫游,一面又不断地尝试着寻求一个有所寄托的精神家园。

但通常这种寻求都会毫无结果,渐渐地,寻求者或者成了现实生活的逃避者,或者成了现实生活的狂欢者。

贝娄说有理想的人是痛苦的,理想越高,与现实生活越格格不入。

但这也是理想之所以为理想呀?

也许,生活太噜苏了。不如旷达一些,象诗品所说的: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水巷人家 回复 悄悄话 丰子恺的这篇,我也不时会想起来。
看到这里,我都觉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