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法国薰衣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吉他 Guitar (zt)

(2010-08-18 02:22:08) 下一个


Classical guitar

Classical guitar: six strings instrument which actual shape originates from 19th century.
Headstock: part at the top of the neck where the pegs are located.
Peg: small button used to control the tension of the strings.
Fret: metal piece that marks the position of the notes.
Neck: part of the guitar where strings are pressed to produce the notes.
Heel: piece that fasten the neck to the body of the guitar.
Rib: piece of wood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bottom.
Bridge: piece that supports the strings and transmits the vibrations to the body.
Hollow wooden body: hollow part that amplifies the sounds.
Rosette: wooden pattern around the soundhole.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为结他或六弦琴。属于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吉他(英语:guitar),又译六弦琴。其面板与背板都是平的,琴身腰部无角而往里凹。琴颈很长,指板上有弦枕并装有很多窄而稍向上凸起的金属制的横格,称之为「品」,它把琴弦划分为许多半音。 吉他被用于多种音乐风格, 它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弗拉门戈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吉他亦有被于用古典音乐,有大量的独奏曲, 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偶有使用。它通常有六弦,但亦有四弦、八弦、十弦和十二弦。吉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悠久、以木制共鸣箱扩音的木吉他,二是二十世纪被发明、以电扩音器扩音的电吉他。原声吉他有四种:平面吉他(在中国也叫民谣吉他),拱面吉他(又名爵士吉他),古典吉他和弗拉门戈吉他。木吉他通常被用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 电吉他则通常被用于摇滚音乐、蓝调及流行音乐。电吉他的发明对西方流行文化及音乐有重要影响。

  作为乐器家族中弦乐器的一员,吉他是一种通过拨动上面一根根的琴弦发出声音的有弦的演奏乐器。弹奏时用一只手拨动琴弦,另一只手的手指抵在指板上,后者是覆盖在琴颈上的金属小条。弹奏出来的声音会通过吉他的共鸣箱得到增强。
发展简史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纳乐瓦埃斯、穆达拉,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科尔贝塔、维赛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道兰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价值。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师有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卡罗利,和卡尔卡西。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乐家有考斯特、默茨、卡诺、雷冈第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经典。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
  吉他成为和钢琴、提琴一样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还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吉他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

吉他分类

  吉他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发声原理可以大致分为木吉他(如古典吉他,钢弦吉他)和电吉他(如标准电吉他和低音电吉他)。除低音电吉他外,其他几种吉他使用相同的定弦方法,即从粗到细依次将各弦定为E,A,D,G,B,E。特殊情况也可以将某一弦或者全部的弦降低定音或者升高定音。如比较普遍使用的将低音E弦降低为D。各种吉他一般在琴颈上安装有18至24个不等的音品,单弦的音域在两个八度左右。

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

  是吉他演奏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与钢琴、小提琴并称世界三大古典乐器。通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形式出现,一般以演奏传统的古典音乐为主。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古典吉他造型优美、典雅,指板扁平且略宽,音箱较厚。装有三根尼龙琴弦和三根金属缠弦(尼龙弦外缠一层细金属丝),琴弦横拉于共鸣箱上,用手指拨动琴弦发音。一共有19个音品,指板与音箱衔接处为12音品。音孔呈圆形,下方无挡板。面板和底板都成水平面。
  

民谣吉他(Folk Guitar)

  最早是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通常作为歌曲的伴奏形式出现,以美国西部乡村音乐为主要演奏题材。民谣吉他比古典吉他略长,音箱较大,稜角呈方形。指板稍细,表面呈弧形。音孔比较大,下侧有挡板。指板与音箱连接处是14音品(琴格)。通常装有六根金属弦。
  民谣缺角吉他是其中一种现代改良形式。近年来出现的电箱两用民谣吉他给舞台表演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佛拉门哥吉他(Flamenco Guitar)

  西班牙民族乐器。外形与古典吉他基本相同,面板上由有护板,使用尼龙弦,但音色较古典吉他硬脆。用于演奏西班牙民间音乐,节奏复杂,技巧丰富,后流传世界各地,成为一种风格鲜明的具有西班牙民族
  风格的世界性乐器。

夏威夷吉他(Hawian Guitar)

  传统的夏威夷吉他外形类似于古典吉他,使用钢丝弦。演奏时平放在腿上,一手持金属滑棒按弦,另一只手带金属指套拨弦,音色华丽,是一种擅长表现旋律的乐器。

爵士吉他(JAZZ Guitar)

  同电吉他与民谣吉他,爵士琴一般都是使用带共鸣箱的电吉他,这样的电琴在音色调整上,音色效果靠后,成为厚重柔软的音色。
  

电吉他(Electric guitar)

  按照演奏类型分为无共鸣箱实体琴体与有共鸣箱音孔琴体
  琴颈类似于民谣吉他,使用钢丝弦,使用磁性拾音器,根据弦振动到电声转换的原理,然后用扬声器放大声波信号发声,通过效果器可发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音色,是现代流行音乐及摇滚乐必不可少的乐器。周边设备庞大,如效果器、放大器等。经过给类周边设备可以使吉他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音色,可塑性强,表现力随个人爱好而定。
  演奏可使用拨片、滑棒等工具创造更多效果。

电贝斯(Electric Bass)

  电贝斯也属于吉他的一种,用于电声乐队中弹奏根音低音吉他,其发声原理和制作用料与电吉他相同.与电吉他不同的是电贝斯只有四根琴弦,且弦硬而粗,弹奏出的音色浑厚,沉闷.由于自身的特点,贝斯一般不被用作表现旋律.电贝斯主要负责电声乐队中的低声部的演奏,是电声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低音乐器.

纳米吉他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全世界最小的吉他,比一根头发要小20倍,用水晶硅雕刻而成。这个纳米吉他有六根弦,每根有100个原子粗,这些琴弦可以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下弹拨(这把吉他确实可以弹出音乐来,但它产生的音频远远高过了人耳的听力范围)。

演奏方法

  吉他演奏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用手指弹奏,但指甲容易受损,固常有人使用假指甲或在指甲上涂上能强化指甲的指甲油, 二是使用弹片(Picks)拨弦, 三是用金属圆管(滑奏吉他, Slide Guitar)演奏, 第四种较冷门,是使用一种可带在手指上的指套来演奏。
  吉他弹奏技巧
  1. 滑音 (Slide)
  2. 搥弦 (Hammer-On)
  3. 勾弦 (Pull-Off)
  4. 点弦 (Tapping)
  5. 推弦 (Bending)
  6. 扫弦 (Sweep Picking):多用于电吉他演奏,常见于重金属摇滚乐
  7. 打弦 (Slap):多用于低音吉他(Bass)。
  8. 琵音
  9. 颤指(轮指):古典吉他最迷人的演奏技巧之一。其中塔雷加(Tárrega)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erdos de la Alhambra)》是轮指奏法的代表作。
  10. 打板
  11.制音
  12.切音
  13.摇把(摇杆)摇把颤音

吉他大师  

        *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 (Andres Segovia, 1893 - 1987)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
  * 帕克·德·路西亚(Paco de Lucia) 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费尔南多·索尔(Fernando Sor,1778 -1839)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1852 - 1909)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詹姆斯.马歇尔.亨德里克斯 (James Marshall Hendrix),1942年11月27日出生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 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 )英国最伟大的布鲁斯吉他手1945年3月30日出生于英国苏里。
  *Jimmy Page生于1944年一月九日英国的Middlesex,他弹奏双柄电吉他的功力与地位,在摇滚史上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B·B·金(B. B. King,原名Riley B. King,1925年9月16日-),美国布鲁斯吉他手和歌曲作者。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布鲁斯音乐家之一,外号「布鲁斯之王」("The King of Blues")。2003年在滚石杂志评选的一百大吉他手位列第三(位于吉米·亨德里克斯和杜安·阿尔芒之后)。
  * 卢家宏,中国台湾著名吉他演奏家,华人首席指弹(Fingerstyle)木吉他手,擅长 吉他(木, 电, 古典) , midi编曲录音。
  *刘军,中国著名吉他教育家、著作家, 临沂兰山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吉专业委员会《吉他》杂志编委及杂志副刊主编、上海《吉他之友》杂志编委、广州《流行吉他》杂志特约主编,多次参加全国吉他考级曲目编审工作,多次出任全国吉他比赛评委.并创办阳光吉他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吉他人才。
  * 耶佩斯(Narciso Yepes,1927-1997):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音乐家。有"吉他旗手"的美称。
  * 朱里安·布林姆 (Julian Bream, 1933 -) 英国吉他演奏家。
  * 约翰·克理斯多夫·威廉斯 (John Christopher Williams, 1941 -) 澳洲吉他演奏家。
   * 黄家驹(WongKakui,1962年6月10日-1993年6月30日)吉他手、歌手。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的队长,无论是电吉他还是木吉他家驹都擅长。虽然英年早逝,但留下的Beyond(超越)精神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
  * 黄贯中(Paul Wong,1964年3月31日-),与黄家驹同为Beyond乐队吉他手。 
  * 黄家强(Wong Ka Keung,1964年11月13日-)Beyond乐队低音吉他手(贝司手)。
  * 托米.英曼纽,(Tommy Emmanuel)世界顶尖指弹大师,Tommy独到的演奏风格–他个人只简单称为”手指技法(finger style)”,的职业生涯已经超过四十五年了,而且不断与世界各地的顶尖乐手有所交流.在澳大利亚他是一个国宝级的人物,Tommy在五大洲已经拥有超过几万个忠实的乐迷
  *押尾光太郎(Kotaro Oshio) 生于1968年2月1日,大阪人,原声吉他演奏家。
  像Tuck Andress、Michael Hedges、Alex De Grassi都是影响他很深的国外吉他手,我们也的确可以在他的弹奏中看到他融合了他们的手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5277.htm

(个人意见:这里吉他大师名单里怎么都不见南美的吉他大师名字呢?黄家军的吉他手都不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