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吴冠中+红豆豆-美什么美

(2006-03-19 13:32:36) 下一个

靠在床头读吴冠中所著《画外音》,其中有一篇,题为《扑朔迷离意境美》,里面谈到文学与绘画的美感:


“立足于文学的构思,只借助绘画的技法手段来阐说其构思,这样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不成功的,被讥为文学的或文学性绘画,因未能充分发挥绘画自身的魅力。虽然人的美感很难作孤立的分析,但视觉美与听觉美毕竟有很大的独立性,绘画和音乐不隶属于文学。”

“我也不爱读那些不厌其烦地用了许多形容词的写景段落,强迫语词来表达视觉美感,弄巧成拙,甚至只暴露了作者审美观的平庸。丹青写景都忌描摹的繁琐,文学写景似乎更直用概括手法发挥景中之美感因素,我国传统绘画中重写意、大写意,这是绘画的特色与精华,这个“意”的表达,倒更是文学之所长吧!”

“要抓住对象的美,表现那倏忽即逝的美感,很困难,极费劲,我漫山遍野地跑,鹰似的翱翔窥视,呕尽心血地思索,就是为了捕获美感。”

于是我刚刚读到的红豆豆【艺术●真●美●自由●诗●诗人】又回来了,让我有下床开机写点什么给红豆豆的冲动。

正好儿子哭了,带他去尿尿。尿完之后,倦意突然袭来,关灯睡觉。

今天孩子们开学了,一早起来大呼小叫,大便小便洗脸刷牙梳头换衣服吃早点上车出发,到学校一边办理入校手续一边制止小儿子的哭泣。他可真是条汉子,持续以头撞墙逼我带他离开学前班这个魔窟。

终于一切安排妥当,出得门来正是塞车时间导致上班迟到一个小时。我安装的一个系统的防火墙总是有问题,他们的SSL证书又一而再再二三莫名其妙地过期。这帮讨厌的家伙还没被我安抚好,我就又要上路了,因为孩子十二点放学,要赶去接他们。又是一个小时的路程,之后回公司匆匆吃了两口东西开始工作,同时心里很清楚,明天是更加庞大的债务等着我去偿还。临走时,一个同事神神秘秘地在洗手间里对我说:网上无名同学,我发现你今天一天都很飘逸,来无影,去无踪。

终于熬到晚上孩子们上床睡觉了,我长舒一口气,坐在电脑前开始写这篇有关于“美”和“诗意”的文章。

可是昨晚我本来想写的东西,在今天一天的经历之后,不再成立。我当时的冲动,是由于我在半睡眠状态,以为自己看到了吴冠中和豆豆的交叉,在同一天奇异地发生在我面前。他们二人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阐述的对美的理解有着惊人的相似。尽管他们分别从绘画和诗歌这两个角度说自己的话,但他们共同崇尚的意境,都与华丽的表达和禁锢的再造无关。因而他们在捕捉的美,都给人“呕心沥血”的感觉。

红豆豆说:

-真●美●自由-
1
写自由诗,要的就是自由。要真实,自由地写。
2
语言只是一种形式。感受的是心底渗出来的意思
3
有楷书了,大家都看懂。为什么要有行书,草书?有的字我还不识。多看,多认,
也就识了。
有可能,那是比楷书境界更高的艺术。
4
工艺美术店的工艺美术品再精致完美,毕竟是工艺品。
现代艺术厅的艺术品再粗糙,再荒唐,它是原创;它给其他艺术家和观者以启迪,
反思,震动,甚或厌恶,憎恨 ---- 这是工艺品做不到的。
5
美在精。美又在粗糙。
真在理。真又在荒唐。
感在爱。感又在憎恶。
殊途而同归。

但是那终归是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我圆月之下的想象。白天来临,我们都或者奋不顾身或者无可奈何地开始又一天火热的生活,这时红豆豆的真正意思才更加显现出来。她几乎是在摒弃美,如果是为了她所谓的真。这其实可能才是这两篇东西的本质不同。也就是说,吴冠中总是在紧紧抓住意境美的,不论他对这美的来源和表现如何看待。红豆豆则是在义无反顾地强调真实的撼动,为了它牺牲什么也在所不惜。为了这个缘故,豆豆让我有点感动。


-艺术●真-
1
艺术,绝非也不必表达真理。
2
现代艺术,充满心理挑战。
3
现代艺术,常难以预料 (UNEXPECTED)。
4
时或难以捉摸。
5
现代艺术,更接近生活或感受的本质。
===========================================
●诗●
1
诗,仅是一种凝炼的,被选择后的语言。
2
诗是表达爱与恨最强烈的武器。
3
诗,不必表达哲理;或产生诗意。
4
与任何艺术一样,诗,可直触人的感官,甚或灵魂。
5
写诗的一切技巧,最终仅是如何触及人的感官和灵魂。
6
诗, 是人生一种极至的享乐和武器。
它的力量超过美女的性爱。或许低于美女的情爱。


红豆豆宣扬的,是传统意义上美的无力。她追求的意境,不是靠美来完成,而是靠动人的力量。但那动人来自哪里呢?我想她有她的答案,但是她的答案很难有人认同。

比如我就不能认同。我一向相信,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好,但好的东西一定美丽。这当然牵扯到美丽的概念,但是就算撇开概念不谈,我也可以看到严重的分歧。

王晓波在《我的文学师承》一文中写道:“道乾先生和良铮先生都曾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因为他们杰出的文学素质和自尊,都不能写作,只能当翻译家。就是这样,他们还是留下了黄钟大吕似的文字。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但假如没有前辈来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啊。”

我对这种观点,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赞成。而且我一直喜爱王晓波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时刻都在身体力行。

而红豆豆她是一颗红色的炮弹,企图对抗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文字艺术的承受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试验,令我煞是吃惊。我迫不及待地等待她以勇士的姿态写出说服我的东西,或者是以勇士的姿态头破血流。

不论结果如何,我都敬佩她,因为她让我对另外一个领域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使我更加清醒地感觉到写作的某个分水岭。超出对文字对情节对形式乃至对思想的探讨,将不可论证同时没有穷尽的这个极其模糊的领域扩展下去,不断扩展下去。那是一个很少有人认真关心的领域,红豆豆是这个领域的符号。

我说的不是她文字或者意念的特立独行,不是的。是一个文学、美学、艺术等等概念交错的东西,并没有明了的表现形式,所以大家觉得它可以忽略不计。或许它确实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对日常运作毫无影响。但是它确实对于有一部分人,不能被忽略不计。而且当它扎根的时候,必将显露力量。

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的创作当中,冲动的一部分是为了表达,另外一部分则是为了成就,成就到一个理想状态。但是沉淀的内容往往被所有这些人们包括经历沉淀过程的人们所忽略。终归它不做什么,也不到达哪里。

尤其当我们一天一天的日子像我今天这样匆忙而过。我的心不能安宁。

今天下班回家的时候,车子前方是一点点黑下去的道路和天空,我的脑子里有吴冠中这篇文章的配图,是这一幅《海棠》。这时候,我所读的两者又有了融合的一片,一个脱离文学性绘画,一个脱离绘画性文学,因此短暂和谐地飘荡在我心中。

----------------------------------------------------------
更多最新文章请浏览我的博客 - 网上无名的理想之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