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样米百样人——由涂君坠楼事件看不同人等的反应

(2009-10-25 11:17:49) 下一个
一样米百样人——由涂君坠楼事件看不同人等的反应

最近涂君事件闹得纷纷洋洋(当然只是在海外很少一部分人中闹,国内的人是不关心的),本人做了一点观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类真的是只看得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对于此事件的反应,主要有如下几种:

1,涂君的死亡再次证明了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和问题,所以能在海外立足千万不回去。
2,被涂君之死惊醒了,决定还是美国呆着吧。
3,无论国内国外,教育体制都存在问题,天下乌鸦一般黑,涂君的死亡是其太天真。
4,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涂君应该坚强一点,过一两年他在国内的境遇会大为改观。
5,涂君的死亡是个人悲剧,最有可能是忧郁症所致,与教育体制关系不大。


持第一种反应的是海不归或者海归后又重新归海的,同时也包括一些海归后境遇很不好的。
持第二种反应的是尚未打定主意要不要海归,正在左右摇摆的;
第三和第四类,则是铁杆海归族,有些是正在准备海归的,有的是已经海归了还混得不错的。
最后一类,不太好说,应该是以归族为多,即便还在美国,也是倾向于海归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还归不得的。

同样一件事,有如此多的不同反应,且每一种都是理由充分论剧充足,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洋洋洒洒,非常具有说服力,虽然结论却是背道而驰……以我之见,这完全是因为我们只看得到我们想看到的事情所致。

第一类,即不归类(我也在其中),看到的是国内的种种负面因素;第三四五类,同属海归类,要么是夸大国外的问题(第二类),要么只强调国内的优点(第三类),要么是把问题都推到个人头上,完全忽视了外界因素(第四类)。

不幸得而,本人也是普通人,难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也从自己的观度来谈谈看法。

一,涂君事件有个人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外界因素。

不可否认,他没在国内工作过,对国内的种种问题没有切身体会,又因为一帆风顺惯了,可能养成了那种宁折勿弯的个性,最后选择了彻底了断。
他的做法过于偏激,但是我不相信是忧郁症所致。据我所知,忧郁症大都是对外界漠不关心,他这种因为外界的不公和无信而自杀的个例不多。而且忧郁症有轻有重,最后选择自杀的是极少数,他在国外那么多年都没自杀,回国3个月就自杀了,最低限度,是国内的大小环境加据了他的病症,而且是极大的加剧了,这怎么能说是由忧郁症导至的,而完全忽视最直接的那个原因呢?

二,国外的学术界也存在问题,但是与国内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涂君这些年只生活在国外,估计博士读得辛苦,博士后干得窝火,又远离亲人,浙大一抛出条件就坚定的回去了。结果回去一看,国内更糟(这个不多讨论,只说一点,如果国外国内差不多,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留学生和这么多的华人教授?),他的世界就此彻底坍塌,万念俱灰生无可恋,就此一死了之。

(另,请不要随意指责死者,一个人要处于怎样的绝望才会选择死亡?指责他之前,还要想一想历史上那个最著名的自杀者——屈原。不赞同他们的决定,但我自认除了他们的家人,谁也没有资格对他们的决定说三道四。为他们的家人难过,也同情他们的遭遇。)

三,我们从中学什么?

这点属老生长谈,坚决不归的当然更不想归,坚决要归的肯定也不会受影响,主要还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如果决定留,就打起精神过日子,如果决定归,就一定要对困难有所准备。归与不归,不是输与羸的关系,仅仅是个人选择,不论归还是不归,哪里都有不如意,不要把一时之得失看得太重,有句老话叫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之得保不准就是明日之失,拥有一个平和乐观的心态最重要。不过,要问我的个人观点,我的观点与不归派相似,对于那些国内没背景没人脉,又不擅长钻营和投机取巧的“老实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在国外呆着好,这边好歹制度完善,赁本事挣一份心安理得的小康日子还是很容易的。

另外还有一点,有小孩的老中要注意了,你们的孩子如果是在美国长大的,肯定不会明白那些弯弯绕的“中国国情”,如果发现他们有想回中国发展的苗头,赶快进行挫折教育,想要适应中国社会,这个远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重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