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文革中的北京轴承飞车派

(2006-07-02 10:57:54) 下一个
文革中的北京轴承飞车派 文革的时候,人们喜欢到处贴大字报,就像现在的人们喜欢在网上写贴子一样。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于是人们就把大字报贴在路边的墙上。除了大字报,还有大标语,什么“炮轰刘邓陶”“油炸杨余傅”,有空的墙面,都贴满了大字报大标语。最严重的时候,中南海靠府右街这边的红墙上,也贴上了大标语。 贴的东西多了,墙面不够用,于是后来的人就把自己的大字报,糊盖在前面别人的大字报上。一层压一层,越贴越厚,太阳一晒,就干燥裂皮,再来贴大字报的人,就撕掉这些裂皮的旧大字报。撕下来的纸片,就被捡破烂的检走了。 那时候北京很少有外来人口,捡破烂的还都是北京本地人。北京有不少城市贫民,男的上班,女的当家庭妇女,四五个孩子,再加上有个老人什么的,生活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每个胡同里都能见到有捡破烂的,这一点都不稀奇。家里有老人的,老人出去捡,没有老人的,当家庭妇女的老婆出去捡。那时候垃圾都堆在地面上,一三五炉灰,二四六脏土。所以捡破烂也跟着日程表,一三五捡煤核[发音huer, 胡儿],二四六捡烂纸和其他破烂。 文革一开始,烂纸就多了起来。这对捡烂纸的城市贫民到不是坏事。但是垃圾堆一般不是贴大字报的地方,因此胡同里捡破烂的老太太,家庭妇女,都到大街上去捡烂纸。后来变成小孩子去捡。为什么呢? 文革的初期,66年和67年,学校都瘫痪了,根本不上课。中学生懂事,自发的组织起来,闹红卫兵。小学生当时还没有红小兵,也没有组织,就在家里呆着。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就跟着老奶奶,或者老妈捡烂纸,帮助家里多挣点收入。 在小孩子上街捡烂纸那两年,不知道是谁发明了一种轴承车,并且很快风行起来。一块船型的木板,前面尖,下面安装一个轴承,便于转向,后面平的,安装两个轴承。三点立面。木板上放着一个藤条筐。双手扶框,一脚塌住木板,一脚蹬地,来回交替,推动轴承车飞速前进。也可以双脚塌住木板,任凭轴承车自由滑行。 小孩子们爱扎堆儿玩,一般都是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小孩子,哗啦呼拉地在大街上踏着轴承破烂车飞奔,飞到贴大字报的地方,捡地上的烂纸,捡完以后,再飞奔到下一个地方。于是在北京,除了造反派和保皇派之外,形成了独特的轴承派。 轴承车好玩,踏车捡烂纸的孩子就多了起来。我家不困难,但是我看着好玩,也跟着我的一个捡烂纸的同学,捡过烂纸。开始这些孩子捡地上撕下来的废大字报。后来从墙上揭已经破损裂皮的旧大字报。后来索性就揭新大字报。新大字报最好揭,浆糊还没有干,一揭就是整个一张。贴大字报的人离开没有多远,回头再看看,就发现大字报被轴承派给撕了。气得那些革命造反派,跳着脚地骂那些小孩子是反革命。他们骑上自行车,追逐轴承派。轴承派小孩子灵活,破烂小车瞪的飞快,很快就逃走了。 68年复课闹革命,学生们都上了学,从此轴承派推出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舞台。[2006-02-0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山间百合 回复 悄悄话 好玩儿!
SWEETGAL 回复 悄悄话 继续继续。好看!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哥们儿。侃的不错。接着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