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胡杨树(3)

(2007-07-09 01:02:03) 下一个
新疆日前启动人工增水保护天然胡杨林工程,希望借空中水资源滋润干渴的大漠胡杨。

  人工增水将在塔里木河流域建立10个作业区,在每年4—8月采取飞机作业、火箭作业和人工高炮相结合的方式。作业受益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新疆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已初步摸清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区大气、云、水的宏观及微观机制,并获得大量资料,为胡杨林区增水作业奠定了基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便到了胡杨的王国。这里绿树浓荫,掩映牧舍羊群,曲折绵延数十万亩,成为大漠里的桃源盛境。

  胡杨是一种既古老又长寿的树种。胡杨林是沙漠绿洲的主体。可以说,没有胡杨林,就没有绿洲;没有绿洲,这片“地热、多沙、冬大寒”的漠土就不会有人类的生存发展。胡杨林同这里的生命息息相关,胡杨倍受人们的珍爱。在我国新疆库车千佛洞地层中产曾发现它的化石,考证至今约有6500万年了。我们些行看到了一株300多年高龄的“胡杨王”,至今长势繁茂,挺拔翠绿,具有繁殖力,它周边的世代子孙和它一起在笑傲黄沙,茁壮生长。

  胡杨生长在荒漠逆境中,具有奇异的生物学特征。一是它的异叶性,胡杨在子叶、幼树或成年树基部及萌条上,其叶呈披针形,狭长如柳;而成年树枝上的叶形,有卵形、菱形、心脏形、三角形,颇不一致。二是胡杨的花期、种子成熟期长,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都可以看到漫天飞舞的白色种絮,长达100多天,这在其它树种绝无仅有。三是胡杨繁衍能力强。它的天然繁衍形式有根蘖、萌芽和落种,而以根蘖最为普遍。一般情况下,一株胡杨大树就可以根蘖一亩林,而且这种根蘖能力可延续100多年。这里的胡杨林,就是根蘖世代异龄胡杨林。

  在大漠人的眼里,胡杨是抗风沙的英雄。它有庞大的水平根系,在土层中延伸半径长达20--30米,它能经受8级大风而不倒;若被沙埋后,主枝干上能生芽长出大量的根,继续生长。胡杨是耐盐碱的勇士,它全身都能贮存盐分,而叶内最高,据估算,一亩普通胡杨林地,每年将有7--15公斤盐分,由落叶返回地面。胡杨是战寒暑的冠军--在极端低温达-42.3度(北疆)、极端高温到49.6度(南疆)的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胡杨不怕水淹--在常年积水处,浸泡150天,竟毫无畏色,长势良好。

  胡杨属杨柳科,因为叶片的形状在生长期有不同的变化,所以也叫异叶杨。是中亚腹地荒漠中唯一的乔木,胡杨林5月开花,8月种子成熟。在冰雪融化、河水横溢的季节,种子得以四处漂游,在湿润的土地上迅速萌发。而成片幼林的发育成长,又可以改变土壤结构,稳定和抬高河岸,让漫溢的河水改道去哺育另一片幼林。所以胡杨林的幼林、成林、成熟林很少混杂在一起,而是随着塔里木河的流动变迁而成块地分布在两岸不同的台地。胡杨林在新疆、内蒙、甘肃都有分布,但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区是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生长旺盛,最高可达20米,最大三人合抱不拢,成为荒漠中威武雄壮的森林。作为一种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起着千万年防沙固沙的巨大作用。它护卫着塔里木河,挡住了世界第二大的塔里拉玛干沙漠北移。而且这种森林自成系统,庇护着各种草类和灌丛,是各种鸟类、兽类和昆虫的栖息地。张骞、马可·波罗、徐霞客等,都到过塔里木河流域,进入过胡杨林。根据许多古籍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溪流纵横,胡杨林茂密到难以穿行,林中的马鹿、狼、野骆驼和新疆虎都非常多。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许多胡杨林地域变成了农田、道路。河流枯竭,大片的胡杨林被滥砍滥伐,它衰败了,枯死了。千万年来所形成的流域、荒漠、沙漠各种生态所交汇形成的自然格局正在遭到破坏。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由于它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当所有的生命都退却了,只有她,还在飞沙走石中屹立;当所有的艰难都接踵而来的时候,只有她还在大漠尽头挺立着。

  自古以来,塔里木河滋润着胡杨林,胡杨林保护着塔里木河。她们共同创造的绿色走廊已历千年,万年,百万年,一直在保护着生态环境,也为人类在最残酷的沙漠环境中创造生存的条件,同时为这里开辟古代的丝绸之路创造了自然环境,以传教和商贸为中心而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古代国际文化的交汇点。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
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木河中下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走廊”。“绿色走廊”西起尉犁县的卡拉,东南延伸到若羌县的罗布庄,全长400公里。它不仅阻挡着罗布沙漠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的脚步,而且成为联接库尔勒与若羌、且末,以及新疆与青海、甘肃的重要通道。国道218线正依“绿色走廊”通达若羌。1983年,中国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在塔里木河流域建立,面积3800平方公里。“绿色走廊”是塔里木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也是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塔河上游大量垦田截水,致使中游大西海于水库以下完全断流,“绿色走廊”面临枯死和大面积沙化的威胁,2000年塔河治理工程启动。2001年利用博斯腾湖丰水期经孔雀河向塔河下游紧急输水近4亿立方米,保证水头直抵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提升“绿色走廊”地下水位3—4米,使部分枯萎胡杨、怪柳重新恢复生机。胡杨树苍劲虬蛐,被人们誉为“大漠英雄树”,它有三千年的生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每株有三种叶型的胡杨树是“绿色走廊”的主角,也是沙漠绿洲中一个难得的自然景观。它们或独立于沙岗,或群居于湖畔,或结成几平方公里的茂密林海遮天蔽日。胡杨林中的塔里木野兔、跳鼠和马鹿给宁静的沙海绿岛增添了许多生机。水旁林间,到处生长着柽柳、芨芨、甘草和罗布麻。
传说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麻是美丽的少妇变成的,她的丈夫为寻找水源渴死在荒滩之上,变成一条波涛澎湃的大河,挽救了家乡人民的生命。妻子在河边日夜呼唤丈夫归来,天长日久,变成了罗布麻。夏天罗布麻一开花,花儿密匝匝地迎风摇摆,象少妇在河畔呼唤亲人时窈窕的倩影。2002年底,国道218线铁干里克至若羌段柏油路面铺设竣工,将库尔勒至若羌15~18小时车程提高到4—5小时。

金秋时节飞驰穿行于“绿色走廊”之中,碧兰的河水和金黄的胡杨在窗外划过,若羌之旅就从“绿色走廊”开始了。旅游者不可错过的“绿色走廊”中的一个景点叫“吉尼斯纪录砖铺公路”该景点位于阿拉干以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未和七十年代初,国家在对218国道改造时,修筑阿拉干段的团场工人迫于当地除沙土、柽柳、胡杨树外,别无石料铺路基,随采纳了一位技术员的建议,就地拾柴,拌沙土脱坯烧制红砖,以“人”字形立码,铺出一段80余公里的砖铺公路,成为世界之最。2002年218国道改造工程中保留了一段保存尚好的砖铺路面,并申报为吉尼斯记录,立碑纪念供人参观这一我国公路史上的奇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