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茶亭

夕阳在山,清茶在手,正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2014-12-13 04:45:22) 下一个

在一本美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协会的会刊上,读到一篇Bill Sullivan写的文章,谈了他教授之路的辛苦,以及眼下美国科研界的弊病。读后感慨良深。这是一封虚拟的写给父母的信,陈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的抱负,奋斗,所受到的不公正,和为之作出的牺牲。 现将他译成中文,大概会引起一些共鸣。Sullivan教授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爸爸:

我曾决定读研究生,拿生物科学的博士学位。我要为社会对我们身体细胞的了解作出与众不同的贡献,希望有所发现,从而减轻痛苦,拯救生命。

这听起来是一个高尚的愿望。我被告知,没有挑战和成绩是达不到目标的。

比如,我的经济独立和建立家庭将比一般人晚。我将花五年多的时间取得学位,这时间取决于我的实验是否成功,而这,却是很难预料的。自然科学是一个狡猾的野兽,我们对事物的推测常常都是错误的。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知的结果,使事物变得诱人。我要使自己身列前沿,取得突破。

我希望我的导师一直有基金,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的基金主要来自NIH,他们为筹金已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了。如果我的导师失去资助或决定离开学院,我将不得不另谋新路从头开始。

要说好事就是读博不用付学费。实际上还为此拿到钱。但先不忙将你的帐单置之脑后,我取得的奖学金每年只有24千美元。对一个每周为课题工作80小时以上,而有朝一日他的工作将造福于几百万人的人,只付这么一点钱,听起来真近于荒唐。但我不是为钱而来。哦,别指望我周末或节日会待在家里!我照顾的细胞和小鼠是从不在乎今天是什么日子的。我曾不知道我如何付得起房租,直到后来我在全市最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住处。管他的,就住这儿吧,反正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切都如意,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我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我仍然没有一个真正的工作。由于竞争太激烈,我还需要23年的博士后训练。博士后是什么?你们会问。呵呵,那就像一个学徒,在这段时间里,我受到更多的实验技术的训练,学会严密的思考,而且,很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介绍我的科研,吸引基金资助,从而使自己可升级到课题领头人。作为一个博士后,我得比研究生时期更努力工作,不断将知识向前推进,不断取得大的创新性的重要发现。

你也许会想这样的付出一定能得到相当好的报酬。嗯, 和读博时期比,确有明显的增加。如果幸运的话,可拿到3.54万的年薪。有这笔收入,我大概终于可以考虑建立家庭了。但是,如果我推迟这事,也请你们理解,因为我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是最具挑战性的。

博士后结束后,我得想法找到一个正当工作。眼下这可是极端困难的。但由于我已经十多年不在求职市场上了,我还是有点乐观,希望形势会好转。这时我已是30出头的人 了,也许有点烤糊了。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还得往下深挖。我所有的奋斗,多年的训练和牺牲能没有回报?我难道不该建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基金,接受新人,用新的发现造福社会?

但,我必须承认,失败率是高得叫人胆颤。85% 的申请都在NIH碰了钉子。因为他们钱不够,尽管作为一个新人,我会受到某种优先照顾。我希望从今往后的十年里,我们的政府能对花了那么多时间和财力培养出来的精英提供确实的资助。我们的政治家们喜欢对癌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等疾病宣战。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需要基金垫底,就像面对真正的战争一样。

你们能想象得出吗,那个睁大眼睛喜欢将东西拆开,看看它们究竟怎样工作的孩子,那个总喜欢用无休止的问题打扰你们的宝贝,会成了教授?教授的称号听起来似乎很安定,而且多少会令父母感到骄傲。但很多人大概没想到,我得自己付自己部分或大部分的工资。大多数人都以为,大学会付她教员的工资,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工资来自我自己的科研基金。增加工资是一件叫人又喜又忧的事。工资增加了,但必须更加倍地工作,以便拿到钱来付自己。这不是荒唐吗?我知道。但是,嘿,谁叫我爱科学的呢。

我真心希望,我们这系统能让我集中精力于科学发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养活我家庭。我得留住我的学生和博士后,付他们的工资是我的责任。我得完成我必须完成的教学学时, 去培养下一代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还得参加大学的各种服务。还有,得评审别人的基金申请,论文。如果有人能第一个理清事情怎么会这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种成就和欣快感,将是无法估计的。

写完这些,我感到问题的危险性是前所未有的。我有点担忧,甚至有点害怕。我知道有很多轻松的生活方式,但我要研究生物学,要弄懂我们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我坚信取得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重要的, 它甚至会导致对危及千百万人的疾病的治疗,作出革命性的发现。我不懂为什么这条路上会布满如此多的障碍。但是,你们了解我,我是充满激情的人。我将尽力而为。

爱你们,

你们已萌芽的科学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阿留兄说的是事实。所以我读后感慨良深!而作为一个华人,越往上走困难会更大些。种族的歧视有时会掩盖得非常巧妙的。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唉,在美国读生物专业确实很苦。认识几位做生物或基础医学的朋友。医学院的教授,确实大部分工资要自己付,俺们学校是60%,哈佛医学院甚至是100%靠自己的研究经费。所以大老板或跟大老板合作才吃得开,新人想独立门户颇为不易。做生物统计的似乎最保险,因为什么项目都需要,不愁没有合作者。

相对来说工科要好得多,至少工资是学校付,但通常经费远没有NIH多,上百万的已经算是大项目了。这两年我们领域NSF的中标率只有5%左右,相对来说NIH的15%是很幸福的了。

曲师节日快乐!
较瘦美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汉至' 的评论 : Bill Sullivan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校区UCSC的生物学正教授。
ONCOCIDI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莫佳利' 的评论 :
情况反映可信。太多的教授、导师都有心理和人格障碍,他们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对待下属和学生就会苛刻刁难,一点都不nice。这种坏习气在学术和科研机构就这样代代相传。人性使然,很无奈。
莫佳利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女儿曾经在全球最知名的休斯敦癌症研究中心读博士,后来实在耐不住长期,寂寞的试验和来自导师的压力就退学了。那个时候她每天脸上长满了包,周末要去做试验,真的很不开心。学了两年没有看见陈果,还要看导师的脸色。所以就退学了。现在在一家数据公司做咨询。每天都高兴。她一直认为退学是最正确的决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科学家和当教授的。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Bill Sullivan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在这条路上尚且这么辛苦艰难,可想而知有志从事基础研究的第一代移民该有多难了,要有多大的才能加运气才能如愿以偿。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瑞冬' 的评论 : 嗯,很有可能,這裡的教授是一般性的稱呼。在我還是助理教授的時候,學校里也一般都稱呼我教授;現在我已經是終身教授了,回想經過的故事,這篇文章里講的,不過是開端的開端而已。
ONCOCIDIA 回复 悄悄话 Here is the link for the full article
http://www.asbmb.org/asbmbtoday/201406/OpenLetters/
Cheers!
ONCOCIDIA 回复 悄悄话 当教授难,当终身教授更难,中国人在西方大学当终身教授难上加难!与瑞冬兄共勉。
autumnsun 回复 悄悄话 走这条路要比作者写的难得多。
首先,要遇到一位好的导师,不但是学识,要能给学生选最合适的课题,还要有一定的人脉,最重要是有时间并愿意指导学生。
其次,要在有分量的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否则即使拿到了教授的位置,想转为终身也不可能。
还有,情商也要高,要有团队工作的能力。这不只是申请工作时需要,否则,即使拿到位置也是混不下去的。
周老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bby41' 的评论 :
写这封信的时候不是教授,他现在已经是教授。他谈的是路的起点,这很难理解吗???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看文章,这人还不是教授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仲伯由序' 的评论 : 原文 Bill Sullivan, The road to professor, ASBMB Today, 13:38-39, (June/july), 2014. 也许我单位电脑里还保有电子版。谢谢留言。
瑞冬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汉至' 的评论 : 下面是杂志的作者介绍 Bill Sullivan is a professor at the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Publish or Perish?
ingodwetrustforever 回复 悄悄话 this problem is most serious in biological field - because too many ph. d. graduates are produced, and there are only a limited full-time faculty and researcher positions. Thus there are a high number of postdoc fellows accumulated - waiting in the pipeline. The situation is getting worse a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also compete for these positions.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好象他连助理教授都还不是。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其实,Sullivan教授所陈述的是较为理想的,或是通常的过程。对很多人,尤其象我们外国留学生,成长的路上的艰辛和压力(stress),要比文中描述的要大的多。因为,我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有文中涉及的科学研究本身的挑战,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关卡和随之而来的工作环境中的bully和risk。
仲伯由序 回复 悄悄话 充满荆棘、磕磕绊绊的科学家之路,有血、有肉、有骨感的感慨,真实啊。
原文可是英文之笔,能否一读为快?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科学家这一头衔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似乎掺杂了不少错误认识.
其实这是一群entrepreneur,靠一些创新的想法企图解决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实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基本不能把握成功,所以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风险的,也完全没有稳定的进展可言,进一步退两步是常态。
唯一比实业家好的地方是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政府资助或者某处来的资金。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比较辛苦(实业家不也在车库起家么)?如果成功了名誉地位和稳定的收入都是不成问题的。不成功损失的也只是自己的时间。反正想要研究科学的人有很多,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aguy 回复 悄悄话 耐的住长期寂寞是从事基础科研的必要前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