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杂谈

(2007-04-24 22:58:49) 下一个

民主杂谈

200695

灯下夜读,偶然翻阅《辞海》,对“民主”一词的解释字数颇多,从古希腊讲起,讲到。资产阶级民主并进行了批判,又讲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又讲了社会主义才使劳动人民真正享受到“民主权利”,又讲了民主是相对集中而言等等,絮絮叨叨,不吝笔墨。

以上解释还不如《现代汉语词典》讲得简明扼要: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民主这个词,不管他的渊源有多深,来历有多大,都可以说是舶来品。等到我们拾起它来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统治了二千五百年。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时,民主人士黄炎培和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窑洞谈话,黄炎培先生说,他考查了中国历史,王朝的更替无论是“其兴也浡焉”,还是“其亡也忽焉”,基本遵循兴衰交替,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周期规律,谁也走不出这个怪圈,无论是贵族世界纪录的禽、唐、宋、元、清还是市井小民建立的汉、明王朝都是如此。他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历史遵循这个怪圈走下去,而无法打破它?对此,毛泽东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打破这个怪圈的道路,那就是——民主。

毛泽东讲得一针见血,乃真知灼见。

但是,自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民主制度的实行确难尽如人意。至高无上的民主变成了集中的工具,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五十年代的反右斗争,起因是有人发表了一点意见,于是七十万知识分子遭殃;庐山会议,彭德怀元帅提了点意见,功勋卓著的他成了反党集团的魁首;文化大革命,民主更是荡然无存,那个人人自危,血雨腥风的年代,不知让中国倒退了多少年。

改革开放应该说民主获得了一点生存的空间,但离“参与国事”还相差很远。宪法规定人民应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国事:“代表应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这个制度被严重扭曲了。事实是,公众的选举权,代表的选举权都形同虚设,事实上的任命制和变相的任命制取代了选举,这是事实。

但也不能说民主完全没有进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村级委员会首先推行了不记名投票的直选。这让国民和关注我们的外国人着实兴奋了一回。但好景不长,中国历史上具有前驱性质的“直选”,不久就变了味,拉关系走后门的,用金钱贿选的,用武力逼选的,上级指定硬选的各种现象都出现了。连城市中居民社区依法成立的“业主委员会”,也遭遇了民主的“麻烦”。于是有人认为,几十年计划经济与国有体制,使人们习惯于他治,而不知自治为何物。面对陡然到来的自治,人们才发现,原来民主并不那么简单­­

于是有专家在报纸上讲,在中国民主要缓行,要稳定,不能乱。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人素质差,要提高国民素质,才是实行民主的条件。于是国民盼望的民主的梦慢慢变得遥远起来。

我们应该承认,民主是个好东西。不然的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它呢,就连不喜欢的人也不敢公开的说。那个好东西在人家手里玩得好好的,一到中国人手里就变了味,玩不来了。是我们不理解游戏规则,不会玩,还是某些既得利益者不想玩?如果按有人所言要等到国民素质提高,按教育家的标准,即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再推行民主,恐怕按中国现在这个超高速发展的高校扩张规模也得要几百年才行。天哪,千万不能让康熙老先生在歌里唱的:“再活上五百年”兑现,那可不仅仅是我们,甚至我们的子孙后代也难享此尤物了。

2006年四月,胡锦涛访美,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也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看来,推进民主进程,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保持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环节。

民主不是中国人的敌人,而是我们从五四以来日思夜盼的朋友。但要玩好它,需要有人指导,有人组织,有人行动。就像绿茵场上的足球,玩得好的队是因为指导得好,组织得好,有勇士们出来行动;玩得不好的队,譬如中国队,总有那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几十年都冲不出亚洲,更不要说走向世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