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鬼子和满清

(2007-06-04 18:48:49) 下一个

鬼子和满清

这个题目让人发昏,一个古代史,一个近代史,能拉一块吗?这是个伪问题,按此思路推下去很危险:如果“坚持”本民族立场,世界将会被无限划分,想象力丰富的人大概可能会设想“以家为国”了。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今天审视历史,一般情况下,从当代的视角来考察。

满清贵族和日本军部有着本质的不同:

满清贵族进军山海关,目的是入主中国,满清贵族和明朝廷的战争是统治权的争夺;日本军部是法西斯,是种族主义者。
从满清入主和日军部占领后推行的政策看,满清贵族迅速汉化,成为华夏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日本军部在日占区推行奴化教育,屠戮中国人,妄图消灭中国人,中断中国文化。
二者都曾有过大规模杀戮,但有着本质区别:满清政府虽然在初期有过大规模杀戮汉族人的劣迹,但整个决策层没有推行灭绝汉族的政策,初期的行为带有更多的策略和手段性质,其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日本军部的政策我想不用多说了。
日本在文字,语言,风俗等多方面相较女真人和汉族有着更多的相似性,似乎我们和日本人更“亲”。但你忽视了地理,历史沿革宗教等等这些当时对世界格局有着更深刻影响的东西,而且你所说的那些“相似点”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英美之间文明的相似性明显要比我们和日本更强吧,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国家。北到西伯利亚,西到葱岭,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到黑龙江流域,南到南沙群岛,东到大海,在这广阔范围内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断交往,融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个民族共同完成的,中华民族是充满活力的,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经常看到狂欢式的,歇斯里底试的狭隘民族主义论调,动辄对少数民族进行辱骂,怪叫。这是很危险的。诚然,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兴起,体现出强大的优势,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历史,割裂历史和任何民族虚无主义都最终会将我们推向民族分裂,消逝的深渊。前南的不幸才发生几年,每每回想,依然会叹息不已,他是我们的警鉴。

照你这逻辑,满清就该当顺民,甘心让明朝殖民,连自己老爹给杀了,也得陪着笑脸? 口口声声说尊重满族, 把人家祖辈骂了,还说尊敬人家 那有人骂你的前辈, 你能认为他是在尊敬你么?

元清对宋明的征服,在传统语境中是夷狄入华夏的概念。用今天的国家关解释,当然会说是国家之间的战争,同样考察汉唐开疆拓土,岂不也是一场场侵略战争?既然元清可以非中国,新疆西藏又怎么不可以非中国?是否一并澄清历史,还以公道?

历史进入现代,国家观念形成,民族主义形成,吞并另一个国家便不可能采取先武力征服,再王道教化就可以做到了。历史潮流如此,不能抗拒,也不能超越。

再来看看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不假,但凝聚之后必然有一个以族群为对象的对外发力的结果。我们看到中国可以说不之后,发力对象是美国日本,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发力对象,汉族主义呢?发力对象是谁?    

从何处借力,便向何处发力,这是逻辑上的必然。90年代中后期的民族主义,借力点是中美冲突、日本靖国神社,发力对象便是美日两国,汉民族主义呢,借力点是元清历史上对汉人的屠杀,是血统角度解读的清宫戏等等,那么它的发力对象还会是美日两国么?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明智的选择么?恶花无善果啊。

民族主义是近代才流行的概念,所以日本和满清不好比。而且就他们所作所为来说,也是一个天,一个地。满清不过以中华正统自居,日本比他恶劣多了。 

日本杀人数量名列二战之首,远远超过德国杀害犹太人及全世界人民的数量。日本轰炸上海商务图书馆,中国最大的藏书中心,很多是绝版书。当时主要目标就是商务图书馆炸完就走。在座不会认为轰炸一 个 图书馆是有什么军事目的吧? 中国大量书籍被烧毁,日本有目的的轰炸各地的图书馆。最有名的是周口店猿人头盖骨。被日本人抢走,并销毁。日本的”猪之国“不是种族歧视,种族隔离?日本人是优秀民族,优秀人种,中国是猪之国?还有日本的粮食政策,日本侨民大米白面必须充足,中国人荞麦皮,和混合面可是很有名的。

古文里"中国"特指拥有号令四方,令整个"中华世界"对其称臣的帝国中心地区。天子直接管辖的国家!在朝贡体系中处于四方来朝的中心!正如周朝时期,周是中国,而其他诸侯国都不能称作“中国”。帝制从1912年就已经废掉了。现在所说的"中国"已经扩大到中华全境了!现在都是共和国!什么是满清思想?

先不说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杀了多少人?有几百万人么?你有何证据?满清如关时候军队是多少,你知道么?有多少汉人混在其中,你又知道么?难道你认为道听途说的和夸大事实的东西不是煽动么?明的祖坟是被李自成挖的,和日本有何关系?



向日本借兵的除了朱舜水,还有郑成功,郑成功由于有日本血统,向日本借过兵,并在日本招募过武士。向日本借兵的资料如下:
  
    
第一次  正保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十二月。
仕于唐王的都督崔芝,以林高为使者,派去日本,要求派兵三千。(郑芝龙汲取书信中说“……前云借兵五千……”一般认为就是指的这次崔芝要求派兵。)对于这次借兵,幕府向长崎奉行指示说:“……此次林高虽来申述,然而事起仓促,无意满足。可将此意告知,令林高早早回国。”
表面上做出的答复是拒绝,据说其实是在暗暗地作出兵准备。但是京都所司代板仓重宗曾经向其侄儿板仓重矩透露了出兵计划,而且极其具体地记录下了计划的内容,决定派“主将一人,副将十人”,“知行一万石征发一骑和步兵三至五人”。由此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出其中内幕情况。
    
第二次  同年冬。
海盗出生地水军都督周鹤芝,要求与其有旧交的萨摩藩主岛津氏派遣援兵。据说萨摩藩答应以第二年四月为期,借兵三万。(另,有人认为第一次派求援使来的崔芝和这位周鹤芝是异人异名,也有人认可是异名同人。)
    
第三次  正保三年(顺治三年)(1664年)三月。
周鹤芝根据前一年与萨摩藩的约定,准备派遣参谋林斋舞把计划付诸实现。但找到副将黄斌卿的反对,据说未能实现。
    
第四次    同年九月。
(也就是上述郑芝龙的乞师。)
    
第五次   正保四年(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
周鹤芝遭到黄斌卿的反对,一度放弃了向萨摩乞师的念头,这次又要求派援兵。但这时福州已经失陷,唐王也被捕,萨摩藩尽管与周鹤芝之间有“父子之义”,但其救明的意志已经减退,因而不了了之。

第六次   同年三月。
看来周鹤芝向日本乞师最为热心。他一义子林皋为使者,随同安昌王于这一年再次向日本乞师。但据说不得要领而还。
    
第七次   同年六月。
安昌王曾作为第六次求援使去过日本。这次他借同御史冯京第及黄斌卿的弟弟黄孝卿,又来日乞师。但据说黄孝卿耽溺于长崎的妓女,把乞师之意忘在脑后。由此可以看出,明朝遗臣方面也开始出现了颓废的萌芽。
    
第八次  庆安元年(顺治五年)(1648年)。
(即上述郑成功的乞师。)
    
第九次
庆安二年(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
冯京第偕同黄宗羲去日本乞师。从《海东逸史》来看,与第六次的记述(《日本乞师记》)、第七次的记述(《海东逸史》)同样都记为“不得要领而还”,大概是基本上未予受理,稀里糊涂地回去了。
    
第十次
同年冬。
据说舟山群岛的鲁王处任职的御史俞图南来岛了日本。汪光复的《明季续闻》仅作了这样的记载,详情不明。但可想而知也是为了乞师。
    
第十一次
同年十一月。在鲁王处任职的将军阮美去日本乞师。但其背后有*僧捣鬼,表明乞师情况正走向穷途末路。
    
第十二次
万治元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
(即上述郑成功的乞师。对他来说是第二次乞师。)
    
第十三次
同年。
    
郑氏家族郑泰的请援。《外藩通书》在记载《郑经呈长崎奉行书》的后面,附有近藤守重的按语:“郑泰于永历十三年(明永明王的年号)(清顺治十五年)向日本请援。”但按语仅次一行,不知是否属实。

第十四次
万治二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    
朱舜水乞师,朱舜水后来作为水户藩的宾客而收到重视,最后以日本为埋骨之地。他曾经多次去日本,所以关于他的乞师计划,也很难决定其年代。现在根据中村久四郎的说法,把他最后去日本的年代(也就是最后没有回国那次)看作是乞师的年代,因而就以万治二年为期了。
    
第十五次
万治三年(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
(上述郑成功部将张光启的借兵。)
    
第十六次
贞享三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
这时候三藩之乱已经平定,占据台湾的郑氏家族已经投降,清王朝的基础已经十分巩固。但还是有一个名叫张斐的明人来到长崎,声称:“闻水户候甚重道义,为得其助,以谋恢复而来。”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有人不舍复兴明室之志,确实令人惊愕。这是所能知道的最后一次乞师了。

 

 

Q: 日本鬼子虽有日语,但是自大唐开始就被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所同化,日语用的大多数文字都是汉字,日语的发音并不比国内某些地区的方言更难懂,他们的血统更是极大的接近于我们华夏民族的血统,有种说法认为现在日本人的主体就是华夏大陆的移民。
A: 日本是被大唐同化?你了解日本古代史吗?倭奴是秦始皇帝给他们倭国国王的封号。并不是现在的日本。说到中华文化圈,最多能把倭国算进去,却算不到整个日本。说起血统很多人会说,日本有中华血统。确实九州一带曾有华裔。咱们这个大陆一但发生战争就不断有人移民过去。他日本人就是一群X种,你还哈个屁啊!咱们的人到了那里,被他们的“王”叫做“归化人”,根本把我中华看做未开化之国。在帝国时代,从文化和国际关系来看,很像西方世界的巴西。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也早就有了自己的“天子”脱离了中华帝国!!日本这个国家既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日出处天子问日落处天子无恙”大有取华人天下而代之的念头。

 

满汉是兄弟,中日是邻居,兄弟相争就算打的头破血流关邻居啥事?邻居要真好心给劝劝也好啊,它看热闹,看热闹也罢了,毕竟不是本家人,可气的是它还趁火打劫,还想着霸占邻居的产业!据说是以邻居的远房表亲的身份来的,可它咋拿邻居往死里打呢?就因为邻居拒绝把祖宗流下的产业给它! 

连前国足外教“米卢”这样一个斯拉夫人都知道中国是权力的代名词。,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和汉族有恩怨而已 对于那段历史而言,异族政权之间相互征伐扯不上什么道德 满族也好,吐蕃也好,蒙古也好,突厥也好,打汉族,只能怪汉族自己太弱 突厥吐蕃蒙古后来都被汉族打回去了,怎么都不说了? 满族没给汉族机会,因为更强大的洋鬼子来了,结果汉族就念念不忘了,可笑

Q: 日本右翼说:中日同文同种,日本不是侵略!
A: 日本右翼,一向无耻。文化和国际关系上他们是隋唐年间的“葡属巴西”。后又独立有了自己的“皇”,而这个皇毫无“皇汉血统”。说的是和语。语音上跟他们日语里的“吴音”“唐音”毫无相似之处。竟然还有脸说“同文同种”,原来日本右翼骨子里竟然如此下贱。倭奴的说法还真没错。 

这段历史在现在还是淡化点为好,有些人大肆渲染不知道为何?明显是将隔阂扩大!现在这股愈演愈烈的排满风不知道又是哪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往已经愈合的创口上撒盐越撒越痛,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人喜欢满遗两字,不知道是怎样定义的?但你要记住,满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需要自己独立思考,非常反感有些人将满族等同于小日本,你们的心中丝毫没有现代中国的概念!
  
满族有功劳,现代中国的疆域是清朝时候奠定的,这点要搞清楚!非常反感某些人否定这点,说这由中共奠定,关键是中共军队,我们的子弟兵打来打去还是没有超过清末的版图呢?

中国人喜欢华夷之辩,以周朝为例,看看谁是华夏,谁是蛮夷?
              
左传·昭公九年     
              
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   

周土,南面包括楚国不包括吴越,北包括肃慎,燕国,他们都是华夏

 

是中国华夏民族的民族,可能统治中国.可是外国绝对不可能,比如日本.当年八国联军,英法联军,英国军队自己都占领过中国.统治过中国.甚至八国联军总司令还做在龙椅上拍照.为什么最后统治都失败了.可能仅仅就几个月.它们成功了入侵成功而且统治了.可是外国民族,外国人.所以不可能统治中国.日本倾全国之力也成功统治中国了.而且学习了蒙古,满族对中国的一切做法,甚至远远超过这些民族.因为它们用了现代的科技,现代的文明.日本把中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没有对手.成功的占领的全中国!!比满,蒙轻松很多,杀人不用人工杀了,毒气,化武,大炮飞机...现代文明.但最后失败了!为什么?因为它是外国人,是外族.不是中国人.所以必然失败.当年成功统治中国为什么失败,因为不是华夏民族.如果不是华夏民族,统治10年也是个奇迹了.日本不错了.外国人统治了8年,厉害了.在全世界中对中国人最狠毒


清朝怎么入的关?首先是咱们汉族自己人内乱! 为什么内乱?明朝咱们汉族的朱家皇帝搞腐败!老百姓不干!李自成一个陕西农民揭竿而起!当家的打不过了,自杀了!支持老当家的下属老吴(原来在替当家的清算擅立门户的满族小弟)见新当家的抢自己的娘子,火了!干脆跑到隔壁找到原先自立门户的小弟帮忙干架!小弟帮忙本就是想趁活打劫!捞一票就走,可进关后发现原来当家那么容易,好处真不少!还有老当家的手下实在是窝囊透顶!既然当家的位子正好空着,干脆自己就坐了!可老当家的人不听话呀!人家要按资排辈!你这小弟算老几?小弟怎么办?打呀!直打到认这小弟当老大!想当初被小弟打得像猪头!不好好自己反省!却在四处拿着以前被狠揍的丑事张扬!咳,那些汉网的蠢人!俺都不好意思认你们这些人为汉人!

 

满族是不是小弟?问你努尔哈赤是不是明朝的官员?明朝一直在收复关外,也就是说他从来都不同意满族自立门户!换句话讲明朝一直认为满族及领地属于自己!满族当时也就相当于现在民族独立者!至于大西军大顺军后来都和南明合作,连日本人都打算借兵凑热闹!这说明嫡系的继承权被庶出的小弟掠夺了!合法继承人当然不甘心了!就好比本是你大哥继承的房子被你弟弟拿走了!你不甘心打算夺回继承权!个人可以打官司!国家内部政权更替这官司怎么打?还是那句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跟邻居的帐却是很好清算的!

反唐复周的有一个——武则天。

 

曹魏时期的安定郡
在曹魏的短期统治中,陇东少数民族不时举旗起事,以反抗郡县的暴政。文帝黄初年间,安定羌酋辟?率众举事,波及诸郡,魏选派左将军郭淮率兵镇压了这次起义,并且用兵他族,逼使休屠胡(安定羌人的一支)梁元碧等3000余众降魏,被安置在安定高平一带。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九月,居住在安定一带的匈奴人胡薄等率众起事,抗击郡县的暴政,魏遣胡遵率兵追讨,胡遵赴安定采取招讨并用的手段,逼使胡薄等众投降。匈奴的这次起义,“为魏将胡遵击败”而告终。

今日的安定郡身上的汉人血、羌人血、匈奴血统统都流干了吗?有夏”放在哪里了?还敢称自己是华夏后裔!丢华人的脸。受到小日本言论影响,就把历史忘得干净。你回去看〈〈史记〉〉再来谈什么是汉!

把魏书翻一翻。别以为拿两句不着调的狗屁诗文当令箭!!真正的诗人应该心系天下,关爱人性。你有文才就能证明你是伏尔泰?笑掉大牙!知道为什么古人提到诗词就大骂离经叛道?告诉你:李白永远不可能封侯拜相。皇帝高兴了就唤来写写颂歌,不高兴就放逐一边。而周邦彦这种人只配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

 

Q: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原汉族豪。
  不使胡奴留片甲,轩辕华胄是天骄。
   ------------鉴湖女侠
A:   妇人之见!查查你自己祖谱,研究研究你的祖上有谁,从什么时候从豪门庶出,或者什么时候出了名门望族!  
  回你一首叫花子诗:
  有熊国处称黄帝,祭起灵旗战蚩尤。
  我笑河伯不自量,九州定鼎作禹贡。
  天出九日炙黎民,看胞祖夏后射日。
  玄鸟降而生商汤,姜原感而生后稷。
  狩猎农耕各有方,风雅并存颂周王。
  天才云集演风流,上帝慧此中华国。

 

从道统上来看 给所谓的"民族英雄"写《颂》始终是落后时代,不能"与是俱进、与时俱进"的体现. 不需要!整个就是不知道什么是“风雅颂”而“附庸风雅”的人。 那些所谓的“开国皇帝”在儒生眼里来看始终是“皇帝”,是肮脏不堪的。因为他们站在过去的历史上来看的!儒生,颠倒黑白,制造种种所谓的“卖国言论”,其实自己就在卖国,损害国家利益。他们没有“公民”概念。而这个“汉人”一直以来,其实是中国人传统的“国民概念” 无论谁的心都是向着“汉人”的。而不是“儒汉”。他“儒汉”根本不是“汉人”。是败类!秦始皇是“汉人”?秦时的汉在哪?周人是“汉人”?周时哪来的“汉”?狭隘!

禹真的要称"帝"吗?这不是胡说吗?"禹"这个英雄就是被人捧为英雄,然后把英雄身上的"理性"歪曲成了"神性"  然后"禹"只好畏众人之言,成了帝!而做了<禹贡>!舜和禹本来都是圣贤之人,结果到了"巫儒"嘴里成了"神" 原始崇拜和信仰也就产生!也就造成了后来的分裂!所以道德惊才会说"一生二"然后"生万物" 然后使一统变为"混沌"! 舜和禹 在古文里的意思是"鱼" 然后这个"鱼"被"巫儒"这个"水"捧上了天,成"龙"!
所以《道德经》和《易》才会说"鲲鹏化为龙” 以后这种种图腾都是从“鱼”转化而来! 所以为什么“禹”变成了“蛇”变成了“龙”  全是因为“巫儒”的“造谣诋毁”!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后悔自己去周游列国! 他后悔了!他心痛!

 

儒生在各个朝代的做为和地位——
儒生淳于越进言:“古时殷周分封子弟功臣,故能长有天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秦始皇焚书坑儒维护国家统一。
  
汉高祖刘邦: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元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如今:百余名“学者”力挺“汉服”,鼓吹满汉分裂,煽动民族仇恨... ...
  
五十六族是兄弟,满汉一家是同胞,要彻底揭露、坚决批判身穿各类马甲的日本网特和国内汉奸!

 


===========================

看到现在大家对满清的推崇和怀念,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和鄙视,我不禁生出几分疑问,还请大家解答
  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当年不是满清入关,而是鬼子入关
  现在银屏上会不会整天充满对日本天皇文治武功的缅怀和景仰
  大家会不会一提到中华的伟大历史就会首先想到鬼子奴化统治下的“伟大”文明
  或许有人说鬼子和满清是有区别的,不能放在一起比,那我们就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对比下满清和中华民族的关系,与日本鬼子相比,在入关之前,满清比鬼子更异族。满清祖先自大宋时就多次欺压和屠杀我中华儿女,他们是一个游牧民族,与我们异风异俗,也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和我们中华民族的血统也相距甚远。日本鬼子虽有日语,但是自大唐开始就被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所同化,日语用的大多数文字都是汉字,日语的发音并不比国内某些地区的方言更难懂,他们的血统更是极大的接近于我们华夏民族的血统,有种说法认为现在日本人的主体就是华夏大陆的移民。
  看看这两个“异族”对华夏民族带来的苦难。日本鬼子的事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说别的,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就足以说明他们的罪恶了。那我们再看看我们“英明神武”的满清“圣皇”们都对华夏民族做了些什么,那扬州十日,少则也屠杀了我80万华夏儿女,窥一斑而知全豹。还有著名的留发不留头的法令,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保留自己脑袋上的那点尊严而死于刀下?就在“伟大”的康熙大帝手中,又有多少捍卫中华文明的一代大儒被灭族?那可是动辄成百上千的屠杀阿。为了让我华夏的士人们以当满清的奴才为荣,我中华民族的多少历史和经典被他们卑劣的篡改,以至于大家一提到大明就想到昏君和宦官,这难道就是事实真相吗?再看看当时的老百姓是否真的就那么喜欢当满清的奴隶,我只说一个细节,就是现在在广大的农村,在老人去世前都要缝“老衣”,所谓老衣,就是进棺材时穿着见老祖宗的衣服,必用绸布缝制,款式与戏文上明朝的传统服饰相似,但绝不类与满清的奴才装,这足可见民心所向,生时为满清奴隶,只有死时才能挺直腰杆去见祖宗。中华民族在明朝结束以前,无论在科技,文化还是在国力方面都是为全世界所景仰的,为何满清在近300年的时间内让中华退步到人人皆可欺凌的程度,满清的闭关锁国,愚民统治,以及统治阶层对享乐的推崇和对科技的蔑视,让我中华民族在近300年间不但没有任何进步,而且倒退了一大截,他们让大多数中国人变得愚昧无知,他们以一个粗俗卑劣的蛮族的心态来重建我们这个伟大的文明,让我们文明中高尚的光环消失殆尽,糟粕充斥其间。感谢老天,他们没有完备的文字系统,要么中华民族早就灭族了。
  说到这里,我再作一个假设,万一当年正不压邪,日本鬼子占领了中国,若干年后,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们会不会像现在赞扬满清一样赞扬日本鬼子呢,如果我们泉下有知,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最后声明,这篇贴子我在煮酒论史一发就被封号三个月,理由是煽动民族仇恨,所以请各位在理解此文时把握好一个度,我是在谈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事情,而且是人人皆知的,我的目的是要告诉华夏民族的子孙们要有正确的历史观,而不是要大家仇恨现在的满族同胞,父债子偿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