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芳华

记取生命中的那些瞬间
正文

你我是否也是如此颠倒和迷惑呢?---抄写和学习《僧伽吒经》的报告

(2009-11-22 15:09:28) 下一个

                                      你我是否也是如此颠倒和迷惑呢?

                                             ---抄写和学习《僧伽吒经》的报告

        这段时间末学抄写《僧伽吒经》,抄经过程中对自己的颠倒、人生的大苦和大怖畏、轮回的可怕以及世尊的苦口婆心有很多感触。现将经中对末学有所启发的经文和诸位同修大德们分享,以期共同精进。
     《僧伽吒经》揭示众生颠倒如斯:
“尔时彼人。以偈答法王言
我愚痴无智 亲近恶知识 造作不善业 由欲迷于心
我以多习欲 今受苦痛报 多杀害众生 破坏和合僧
破坏佛塔寺 愚痴无智慧 口作不善语 呵骂于父母
我以不觉知 自多造众过 我见所生处 在于大叫狱
于众合地狱 受于大苦痛 复有阿鼻狱 受无量剧苦
大莲华地狱 受于无量苦 黑绳大地狱 百千生受苦
于一切地狱 遍受诸苦恼 无数百千劫 受于大苦痛
行于黑暗狱 不见其门户 复堕火镬中 展转受众苦
复有一地狱 名曰刀剑狱 百千亿刀剑 行列在我前
以此割截身 自业受苦恼 非工师所作 业感自然生
大风吹令起 割切遍其身 我应受如是 地狱诸苦恼
一切诸众生 见我受此苦 我所有财宝 尽留在世间
男女及兄弟 姊妹亲眷属 父母及知识 奴婢作使人
牛羊诸畜生 我意迷于此 贪着金银宝 及精妙衣服
贪着造舍宅 善工画舍宅 众婇女娱乐 箜篌箫笛音
以此痴心着 香汤自澡浴 如是自娱乐 顽痴无智身
种种而供养 我亦无兄弟 虚妄心贪着 今日受无量
苦痛不可尽 世间胜上味 贪着而噉食 香泽以涂发
宝珠以为鬘 贪色自迷醉 今无救济者 眼为恶业因
见已则生贪 耳因诸音声 闻已则生贪 臂贯以宝钏
指着金宝环 咽颈着宝璎 脚着于金钏 作金宝罗网
交络覆其身 身着种种宝 以此自庄严 世间第一者
以为身庄严 细软上妙触 增长于爱欲 种种妙床榻
以自悦其身 种种妙好香 以涂其自身 栴檀龙脑香
以此自涂身 麝香等诸香 用之自涂身 瞻卜须摩那
以此涂其发 第一精妙衣 白氎自衣身 若舍白象乘
复乘于马乘 为王治国政 众人悉敬重 宫中诸妃后
善学歌舞戏 禽兽在旷野 无事猎残害 作如是等恶
不知后世报 食噉他肉故 受如是苦报 愚痴无智慧
不知当有死 我以愚痴意 养育于身命 今日至死门
无能救济者 汝等诸亲族 何用视我为 何不服胜衣
何故自忧哭 何故不梳发 而受于苦恼 我命终不存
造恶增多故 狐狼乌鹊等 食我此身肉 长养此身体
为诸虫所食 生死因此身 众生则有生 应如是授药
令得离此难 世医不能治 无人救济者 今日授法药
令灭烦恼病 种种养此身 会必归于死 世间无上尊
救度诸众生 寂灭诸佛子 亦能救众生 施诸妙法药
令远离生死 食肉长此身 不知诸苦报 长养于此身
无有少利益 此身顽痴聚 不知少恩分 妻妾男女等
目视不能救 怨结心悲恼 啼哭而号泣 妻妾男女等
不知其恩力 长养得成立 无能救济者 绝望无有知
忧愁入地狱 众生生有苦 后则有死苦 想行触受等
是则为中苦 愚痴爱所转 生在于诸有 为爱欲所缚
乐着于境界 众生无知故 唯有忧恼苦 善法不识知
心但着名利 不知于后世 犹如恶毒蛇 无明缚众生
远离于解脱 不识解脱故 恶业所流转 心有烦恼故
众生住生死 烦恼烧众善 如火焚干木 流转于五道
无有少乐受 不知好妙乐 在于何处所 清净佛国土
世尊转 如来净音声 说戒定智慧”

“。。。。。。浴以香汤。衣以上服。食以上味。耳听乐音种种自娱。种种好色乐欲观之。一切好味舌求贪食。细软之触身欲着之。二身和合痴心谓乐。此身顽痴何处有乐。。。。。。”。

         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是这样对自己精细呵护呢? 对自己眼、耳、鼻、舌、身、意诸方面的妄想和贪恋是否也是竭力满足而且不懈地精益求精呢?即便接触到佛法,从理论上知道需要控制自己过多的贪欲,可是我们是不是又不停地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将这些贪恋解释为现代生活必需的正常的需求呢?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企图忽略或者逃避上面长偈中所说的这样的真相:“长养此身体,为诸虫所食”,“种种养此身,会必归于死”。无论我们如何精细地呵护,我们终会老去。无论曾经如何光鲜的外表,最后这身臭*皮囊只不过是诸虫的一顿美餐而已。但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的这些暂易失的虚幻,象鸵鸟一样蒙蔽自己对生命的终究不做思考;即使思考了,可是惰性总为我们找到很多借口关注眼前的区区小利。真的可谓“生在世间驰逐象马”啊。这些使得末学更深体会到《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人在爱欲中,独生独死”,所有的外在更多的只是修行的障碍。

       对于自己身口意的果报,我们有多大的警觉呢? “作业时虽少,得无边果报,种子时虽少,得无量果实”,看到这里,又有何感想呢?如同一粒种子,播在田地里,等秋天收获时得到的果实总是数倍于种子。我们的点滴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带来的果报也是可怕得无量。每每读到这里,末学真的是背后发凉,因为自己很懈怠,总有很多的理由藉口来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开脱,可是因果无情啊,自己已经背了多重的果报,想想都不寒而栗啊。《地藏经》也告诫众生不可轻视点滴的起心动念,因为纵使丝毫点滴都脱离不了因果定律("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而且果报的可怕使得即便是父子也“无肯代受”。

       众生所有的病根终归为贪、嗔、痴:“世间贪为大病。能除灭之。嗔为大病。无智众生流转地狱畜生饿鬼。痴为大病”。而最根本的则在于一个“贪”字,“一切过中无过贪心”哪。

        如何修行?末学读的经书很少,听法师大德开示也不多,可是这些真的是老生常谈,师兄们肯定比我熟悉,比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比如“持戒、忍辱、精进”。该经中再次反复告知我们“诸菩萨法。不应懈怠。勤修精进。舍恶行善”,“勤修精进。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可见世尊的慈悲和对众生的无限耐心和期望。而我们总是看的时候心潮澎湃,激情万丈,可是过了几天,甚至一转身,或者遇到境界,又回到原地。对于修行,世尊强调“阎浮提中满中珍宝。汝等莫失所望。于佛法宝中莫作异学”。在《僧伽吒》经中,世尊是针对婆罗门尼揵子等外道作此开示,告诫他们不可以少学多闻便傲慢而且更要修学究竟道,因为“非究竟道终归破坏”而且依非究竟道修行终将虚过此身。一旦错过,便为业力所牵轮回流转于诸恶趣。个人理解推开看来:便是要将各种境缘都看作修行的机会,恶也好,善也罢,顺逆境通通都是修行的契机;而且修行的目标是解脱是回归圆满的自性,而不是神通或者福报。
   对于修行中的一些境缘,经中也有相应得开示。对于逆境,“当来末世后五百岁由诸菩提萨埵心愿菩提,以发心故,得众多人毁辱打骂。药上于彼但应为其说法。菩提萨埵不应起于嗔恚之心”。世尊在〈金刚经〉中也有相似的开示。对待这类逆境要平静接受,此是不可多得的消业机会。可是在实际中真的遇到了此类境遇,我们有几人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老实说,末学做不到的时候站绝大多数,似乎抱怨、反驳、针锋相对成了本能反应,不但当下做不到,而且往往要很久才能消除嗔恚的念头。听了回家人老师对此部经的讲解,老师特别强调“转念头”的方法来对治一些不善的念头。老师的这个提法来源于他对〈僧伽吒经〉中世尊对初发心菩提萨埵一些恐*怖梦境的开示。世尊开示这些恐8怖的梦境都可积极地被看作消除妄想烦恼业障。这个开示使末学受益匪浅,开始用正面积极地态度看待一些问题、一些困扰的梦境、一些脑海里冒出来的可怕假设或者想法。“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末学离这个境界相差太远,做不到“境随心转”。可是这个善巧方法的确让末学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心。

      原经文如下:
    “善男子。如初发意菩提萨埵。不堕恶道总知诸法。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发意菩提萨埵而见梦也。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初发意菩提萨埵。于其梦中多见怖畏。何以故。净一切业不可以身而受众苦。以是罪故梦见怖畏。药上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提萨埵。梦中见何等怖。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其人梦见炽然火聚。彼菩提萨埵应作是念。以此火聚烧我一切烦恼。药上。是名第一梦见怖畏。又见水流垢浊不净。彼初发心菩提萨埵应作是念。漂我一切结缚烦恼。药上。是名初发心菩提萨埵第二梦见大怖畏也。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见何怖畏。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于其梦中自见剃发。药上菩提萨埵。见已不应恐怖。何以故。应作是念。剃贪嗔痴堕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萨埵不堕地狱。不堕畜生。不堕饿鬼。不堕龙中。不堕天中。药上。初发心菩提萨埵。惟生清净佛国土中”

      经中告诫众生不可执着外相,“(世尊)如虚空尘无有住处”,“我观众生以何应度随其方便为其说法”。这些告诫有助于对佛法树立正信,破除民间很多对佛法的迷信的不如法解释和习俗(忏悔末学未学佛前也是这样看待佛法的!)。个人以为当前佛法的兴盛急需破除民间这类迷信的误解,否则很难在大众眼睛里逃脱学佛便是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种种好处。同时,末学也更一步认识到要善待周围的众生,说不定那个痛骂末学的是佛菩萨化身来度化点悟自己的。

     想到一个小小的因会造成无量可怕的果报,想到佛菩萨无处不在以各种形态来点化提醒我们,你可会体会到为何一些高僧大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么?对佛法认识体悟越深,对佛法的恭敬和对因果的深信程度就越高,而在日常生活中越关照自己的身口意的点点滴滴。

     这些便是末学对抄写《僧伽吒经》的简单汇报。末学学佛时间短,而且修行懈怠,障深慧浅,而且语言能力很差不会用专业的更贴切的词汇来描述和表达,恳请诸位仁者不要见怪此报告心得的浅显。而且末学所体会到的只是缘于末学个人的情况,更多地也是针对末学的陋习,一些体会其实就是非常感慨很多高僧大德都强调数遍的东西是那样类似和平淡简单,可是我们却总在貌似高深玄妙的词汇里迷失。所以这里更多得是已经被重复千遍的内容,只希望能够使自己和更多得同修警觉。

   “大道至简”,可是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长串的东西来保证自己,却不料这些所谓的保证最后却成了障道的累赘。生活中做加法很容易,可是做减法却总是太难。更多时候我们被自己加的零零总总搞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最后成了我们放弃的借口。就如同养生,〈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可我们总因为其简单不够复杂“深奥”, 转而寻求复杂的营养学,跟着各种健康风跑,最后我们非但没有得到健康而且亲手毁掉了健康。

  最后,若有不当之初恳请诸位仁者坦率指出,以帮助末学能够树立正念。

  认识到了,不代表能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代表以后都能做得到,修行之路漫漫。

末学感恩过去发生的一切使末学有机缘学佛!
感恩师兄们的帮助!感恩佛法!感恩父母和手足!感恩末学累劫怨亲债主和历代宗亲、师长!
感恩末学此生生命中所有的人和其他众生!
祝愿所有修行人: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勇猛精进不退转!
也祈愿更多众生听闻深信正法!

     愿正法永驻,法*轮常转!

  顶礼《僧伽吒经》!
顶礼僧伽吒法门!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观世音菩萨!
顶礼大势之菩萨!
顶礼回家人老师!
顶礼介绍引导末学认识《僧伽吒经》的诸位师兄大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