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der51

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
正文

若尔盖之四

(2007-03-22 19:15:24) 下一个

若尔盖之梦四

郎木寺

一路飞驰,我们终于在日近正午到达此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郎木寺。郎木寺实际上是群山环抱之的小镇的名字,藏语叫达仓郎木,意思是“虎穴中的仙女”,传说古时这里猛虎出没,伤及村民,佛祖派下仙女将其降服,随后变为洞中钟乳石守护这里一方平安。纳摩大峡谷中奔涌而出的白龙江轻灵地穿过这块狭长的谷地,将镇子分为两半,西北的一半镇子叫朗木寺,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东南另一半镇子叫纳木镇,隶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镇子不大却颇为热闹,狭窄的街道上甘、川、渝、宁、陕各种牌照的车辆川流不息,八方游客填塞在各色首饰工艺品店或餐馆里。据说这里的Lesha's Coffee有中国最好吃的Apple Pie,不过时间有限,美食怎敌美景,还是忍着饥肠辘辘一路鸣笛直取郎木寺

郎木寺其实里有三座寺院,一世格尔登活佛在纳摩大峡谷谷口建了一座山庙,经过几世活佛的努力,至五世格尔登活佛时,终于建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格尔底寺,也就是我口中念叨的郎木寺,和它遥相对应的是甘南州的赛赤寺,还有一座郎木寺清真寺。格尔底寺与四周的民居交错而置,并没有围墙分割出佛与人的明显界限,藏民随时可通过条条小径去寺内顶礼膜拜,也许在他们心中佛本身就是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围墙多余而可笑。寺内高低错落着四个雄伟的大殿,闻思院、医学院、时轮殿和护法殿,飞檐翘角,红墙金瓦金顶,殿前悬挂的黑色布幔上各种巨大的白色符号传达出佛对人世的洞悉和智慧,揭示这豪华装饰之下轮回的深邃,今生的苦难,来世的幸福。郎木寺最主要的胜迹是一世赛赤活佛的肉身灵塔。一世赛赤活佛圆寂后肉身被供奉在塔内,经年累月肉身不但不坏,且须发继续生长,该寺的高僧每年四月十五日举行仪式打开灵塔,为真身修剪须发,五八年寺庙被毁真身也付之一炬。如今闻思院旁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肉身舍利,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舍利,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肌肤仍保持弹性,面容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大片松树林间香烟弥漫,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殿前光可鉴人的木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记载着他们的虔诚。一群年轻的红衣僧侣兴冲冲地顶着扎满已燃烧过半的红烛木架,爬上殿前的山坡,据说那是专门收集及将燃烧殆尽的红烛的地方。

登上寺后的山坡,整个郎木寺尽收眼底,古老的小镇映衬着巍峨起伏的山峦,格外安静祥和。五月阳光映照着面前山巅残留的皑皑白雪和东西两面高峻挺拔的石壁,巨大的苍岩和山体上白云投下浓重的影子,光与影随时变换交替着,衬托出高原天空不变的辽远。 陪我们一起上山的藏族少年显然对眼前的景色习以为常,闲散地躺在上坡上,随手拔下根枯草晃来晃去,黑红的脸上挂着好笑的表情看着这一群不停拍照摄像的游人。

天葬台

山后不远的一座小山上有中国国内现存的四大天葬台之一的郎木寺天葬台,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一片飘动的经幡。天葬台虽然规模不大但每年在这里进行丧葬的人很多,郎木寺一代的藏民称为“德拉”,意为“神民”,甘南玛曲、碌曲、迭部一带的藏民都可以享受天葬的待遇。可能是猎奇的心态太强烈了,听说早上刚刚进行过天葬我们不顾山路的颠簸驱车来到天葬台。天葬台分了两部分,山顶是天葬僧人的地方,山坡是普通人的墓场。经幡围出一片空地,到处是散落的遗骸和衣物。据僧人说,尸身要在这里先分解,骨头也要敲碎,然后裹上酥油糍粑,人离开后大约10分钟左右就会被鹰吃完,人活的时候功德越多,就会被吃的越干净,而他的灵魂也会越早地升入天堂。站在这里,气氛变得有些压抑,我们都不由地小心压低了声音,害怕打扰到死者的安宁,手中的相机也有些沉甸甸的。但旁边的喇嘛却说他们的灵魂这会儿都在天上呢,享受了天葬所有的罪过都会解脱,是一切的终结。问了个冒昧的问题,是否有人会不被吃干净,喇嘛很自信地说当然不会,从没有人会有那么深的罪孽。

从天葬台下来可能是佛祖要小小惩罚一下我们的冒昧,小切被陷在了稀软的泥坑里,又是垫石头,又是左挪右拐前突后退,车轮翻起的烂泥溅满整个车身,才最终成功突围。童言无忌的我忍不住揄弄起我们家的胖老公:要是天葬,别人只用10分钟,你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因为你比较…。当然被他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这就是随行的niaobiech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