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糗事话当年:假痴不颠

(2008-08-13 23:17:05) 下一个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我说,有华人和中国人的地方
也就有江湖。

初来新加坡工作是在一间小公司,老板是一个华校生,深谙“挑动群众斗群众”的
管理经营之道。于是,公司的职员们也就分化成了坡人圈子、马国华人圈子、中国
人圈子、菲律宾人圈子、马来人圈子,公司不大山头林立。这还不够,老板还要在
圈子里搀沙子挖墙角,各个击破,而这招对于中国人是最见效的。

当时在一起工作的共有四个中国人,开始还一起吃午饭、喝茶,谈天的时候也是说
怎么要团结,怎么联手对付老板等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彼此之间渐渐地变得留
有戒心,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少,一旦谈及公司特别是老板都尽量避开,飘忽不定
的眼神是国人特有的,也是测试其内心诚信的晴雨表。渐行渐远的人际关系是身在
异国他乡的大家彼此都不想看到的,也是无奈的,都是为求自保。症结何在?

苗头不难看出,幕后的黑手就是老板。老板经常喜欢就同一个问题分别问大家,然
后看大家各自的长短,比较后旁敲侧击以彼之长攻此之短。他尤其是喜欢挑唆那些
急于表现自己的人,对他们一打一拉,开张口头支票给他,让他自以为受重视,自
以为真的有能力,真的有机会升迁,然后尽量表现自己,不但工作卖力还要表现得
比其他同胞优秀。这样,国人同事在老板面前争功争宠的同时彼此之间的芥蒂也就
结下了,接下来就是勾心斗角互相揭短,老板就可以各个击破分而治之了。

有一次,老板又借汇报工作的机会教训我:“我听说你在国内多做的是工业项目,
没有商业项目的经验,是不是?”
我心知肚明:又有争宠者走水了。这个时候不能争辩,否则又会被老板抓住小辫子
挨整,直勾勾地看着老板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对呀,是这么回事。”
老板心里有数,还是一副嘲讽的口吻对我说:“那你看人家什么都会,可工钱和你
一样,你对公司的贡献远远不如他啊。”
我依旧满脸真诚地回答:“是啊,您说的对。”
老板看我不反驳也不找借口开脱,还不甘心:“你总这个样子不行啊,公司同样工
钱请两个人,一样什么都会,一个样样不行,怎么留你啊。”
我当然还是毕恭毕敬地答话:“那是那是,您指教的对,我要努力工作。”
老板看还是问不出什么,终于不耐烦了:“好了好了,真是个牛皮灯笼。”
“好的好的”总算熬过去了,起身走人,不过临走时候眼皮一撩,注意到了一个细
节:老板桌子上靠近我的椅子位置处放了一个小录音机。
好吧,我继续做我的牛皮灯笼,老板对我也是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我认真做好本职
工作就行了,因为再怎么表现怎么争宠,功劳永远都是老板的,错误永远都是伙计的。


还有一次,一位年青的国人女性发来求职信要求应征。老板故伎重演,又把中国职
员叫去看其个人简历和评价她在国内做过的项目,我是排在最后一位。没等我进去,
就从出来的两位自认为被老板看得起的牛人的闲言碎语中猜测得到两位刚才又指点
江山了。等我一进去,老板递过来求职者的简历和其项目梗概,要我评价。显然,
我要是说好或者说不好,老板都会参照前两位的意见,要么说我眼光差看不出问题
能力不够,要么刨根问底追问下去甚至可能翻旧帐问起以前其他人的事。
我一眼望去,就拿着第一张附有其玉照的简历信口雌黄起来:“哎,老板,这妞长
得不错啊,正点哪这,什么时候来,安排在我身边坐吧,我一个人呆着太闷......”

没等我话说完,老板先咆哮起来:“滚出去,问你东你答西!”
等的就是这句话呢,赶紧跑路。

到了新的一年,我的加薪和花红是中国职员中最高的一位。倒是那个自以为让老板
看得起的,其花红不到我的一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