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 物质与存在

(2007-01-24 22:40:33) 下一个

让我们先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

价值问题是吃辣椒问题:有些人喜欢吃辣椒,有些人不喜欢--
事实问题是种辣椒问题:没有光线,辣椒不能生长。

还有一类问题,不能归到上面的类别中。比如我们问:宇宙外面是什么?在时间的初始点之前,世界存在什么?这类问题,按哲学史的传统,被称为形而上学问题。这类问题,可能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就象问:“

世界最终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什么?这也是哲学历史上著名的形而上学问题。被辨物者称为基本问题。笛卡尔称世界由物质和心灵两种“实体”构成,两种实体相互隔离,物质和心灵之间不发生作用。莱布尼兹认为世界由单子构成。

辩证唯物的观点是什么呢?--从出发点开始就犯了错误,没有认清楚问题的性质。不承认这是个形而上学问题,他选择了答案,还拼老命说明他的答案是科学的,唯一正确的。他试图把它变成一个事实问题,可以科学解答的问题。

LET SEE 他想怎样试图用科学的方式来回答形而上学问题呢?

它依赖于“一切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客观存在。实际上,一切精神形态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也可以是“ 客观存在”




辩证的驴,自知道抽象抽象,不停的踢,没有结果,只要在语言上用一些“基本的特征”“ 根本的属性”来打掩护。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 19世纪以来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对世界的本原和统一的基础做出了科学系统的论证,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是哲学物质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哲学物质观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

---真理不相对了?矛盾没有了,对立统一规律消失乐?


早在 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哲学的物质观作了唯物辩证的说明。他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列宁又在新的条件下,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新成就,特别是原子中有原子核和电子等更小的粒子,电子的质量随其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某些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等一系列新的发现,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在批判“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的错误观点时,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述,给物质下了科学的经典性的定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深,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多元论划清了界限。列宁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全新立场出发,坚持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能为人的感觉所反映。既指出了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和独立性,又指出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全面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有力地回击了唯心主义的进攻,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列宁指出,物质这一客观实在并非不可认识之物,而是可以认识之物。尽管某些事物人类的感官无法直接感知,但人类却可以通过自己创造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去感知。在科学和实践面前,只存在人类尚未认识的事物,根本不存在人类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就有力地驳斥和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为人类探索世界的奥秘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科学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同具体物质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列宁的物质定义既概括了物质的本性,也概括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和具体物质形态、具体物质结构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和具体物质结构的认识会不断变化,但物质作为客观实在这一本质却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在个别中把握一般,可变中把握不变,相对中把握绝对,暂时中把握永恒。这一定义完整而严密,既是高度的抽象,又是丰富的具体,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总之,列宁的物质定义立足于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吸取了哲学史的积极成果,是我们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以及克服旧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锐利思想武器,其正确性和伟大意义,正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日益显示出来。



把客观存在作为唯物主义的基础是靠不住的。客观存在是救不了命的稻草。

A 把客观,加到存在之前,对辩证唯物主义,是关键的。它要驱除“主观”的因素。但是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把客观加到存在之前,对“存在”的概念,逻辑上没有意义。不知道,辩证唯物主义者把客观加到存在之前的时候,他们心理作和感想。真是不动脑筋的废物。
      必须把存在设想为"客观"的存在,就是说他们是一会事
      假如不是一回事,那么存在大概就包括----主观的存在和客观的存在,其中主观的存在不是客观地存在着,要不然,主观的存在能够客观地存在的话,那这种主观的存在就是客观的存在。HOW COULD IT BE? 
     让我们假设,主观的存在是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中的东西,或人脑的技能中的某中东西。而客观地存在,理解为非意识中的存在。因为青海湖污染,一头鸟,伏在光秃秃的树上,奄奄一息。无论是否有人见过它,这头病鸟可能是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还会称之为“客观存在”。我个人梦见一个鸟九头十八爪,这个生龙活虎的九头鸟,可能被辩证唯物主义者成为“主观存在”,它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就我而言,我之外的客观的外在世界里,没有这个鸟。对所谓的客观世界,它没有任何重要性,除非被FRUED当作例子,用到他的精神分析著作中。
      但是,狭义相对论,在它被发表之前,仅仅存在于爱因斯坦的脑子里,这个时候,相对论只是主观地存在吗?你可以瞧不起我设想的九头鸟,但不能轻视爱因斯坦心目中的相对论。它当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公布前后,对爱因斯坦都是一样确确实实“存在”在那里。即使它是错误的理论,它也是作为错误的思维,客观地“存在”在那里。从哲学上看,从“存在”的程度上比较,我的九头鸟和相对论是平等的。我的9头鸟没有客观地存在与外部世界中,但客观地存在于我的内在世界中,它客观的存在于客观存在的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中。所以,被认为是主观存在的东西,仍然“客观”地存在着。
    
当然,你可以试图区分主观上的的“客观存在”和客观上的“客观存在”。你可以我心爱的九头鸟,当作主观的客观实在。如果是我曾经到过青海湖,看见过被污染过的泥巴,我心目中对泥巴产生的印象,你也可以称为是主观的客观存在。同时,你申明哲学物质观关心的是不是我个人意识所反应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人类一般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的东西。用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术语,它们是客观的客观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让我们回到列宁的定义,它必须改为“为人类意识反应的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的客观实在。

看起来有点别扭,但,如果世界就是这么别扭的,我们的理论也只好这样别扭着。

问题是,这种把戏,到此并没有结束。 我们把青海湖受污染的泥巴,当成客观的客观存在时,我们还可以继续从逻辑上分析,把它分析成两状态。一是被人类意识”反应”后,人类大脑对它的认识,另一部分是不论人类大脑是否“反应“它,它本身所处的状态。我们的科学的物质观中的物质,按辩证唯物主义追求客观真理的一惯作风,当然不能是第一部分。

这样的客观的客观存在恐怕还是可以继续划分为,人类主观上的客观的客观存在和未经任何人类意识的客观上的客观的客观存在。为保留更客观的物质观,你不得不继续申明:哲学物质观关心的客观上的客观的客观存在。

这过程可以无穷下去。借助C++或其他编程语言,这过程也很容易。

避免这愚蠢过程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别自作聪明地在“存在”之前加上可笑的“客观”。 起作用的关键的词是存在或实在。”客观”是个微不足道的形容词。



B   KANT指出:存在不是属性。辩证唯物主义者,这里的错误是,没有用科学的辩证的态度对待“客观存在”这一重要的哲学范畴。孤立的绝对的存在是没有的,就象没有绝对的空间,没有静止的时间一样,没有纯粹的“客观存在”这样的一种“孤立”性质。我们必须根据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物质的共性,是对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和概括,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此之外,不能再附加任何东西。

ABOUT:一切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是客观存在,让我们暂且同意这神奇的说法,但这不足于表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仍然有两个进一步问题:

1.除了物质之外,世界上是不是还有其他东西业客观存在。比如,精神,假如物质客观存在是对的,但精神也样客观存在,若他们不作用的化,笛卡尔还是可能正确的

2.在物质之内的,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不是莱布尼兹的单子。逻辑上,莱布尼兹的设想的单子一没有违反客观存在。当然我不能证明,客观存在的物质由莱布尼兹单子构成,但这没关系,因为,我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只要我不是莱布尼兹主义者,我就OK。作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处境完全不同,他必须能够排除这种可能性。
到象是KANT的物自体。

3.不能排除物质是HEGEL的绝对精神的表现。不能排除物质是SPINOZA的神的机能。也不能排除,是当前思维主体的机能,即唯我论。









是基本属性?或什么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什么是它的根本特性呢?
什么是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什么是物质的根本的存在方式呢?
什么是物质的基本性能呢?根本性能?什么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根本特征,还有,物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根本特点是什么?

使用中文,我们可以没完没了地问下去,何况我们还可以借用别的国家语言,更不用提我们还有C,C++ , VB,JAVA。

有了唯一特性,就别提别的特性,特征,性质,之类的化。我们在玩哲学,不是在艺术,更不是小流氓谈恋爱,明明对女孩A说过你是我唯一心肝,又去对女孩B说,你是我根本的甜心。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贯彻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科学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同具体物质形态以及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其区别是: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最高概括。物质范畴的客观实在性是无限多样物质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所共同具有的,无论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物质属性、物质层次的认识深化到何种程度,也不会推翻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这一基本事实。因此,哲学物质范畴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不变的、绝对的。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对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层次的认识,它随实践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所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可变的、相对的



第一感觉是:大家在分蛋糕,你去一块我去一块。列宁同志果断地上前去了被称为”唯物主义“的那一块。没有什么道理,没什么哪块更好的问题,重要的是和别人的不一样。



梦境是不是客观存在?幻觉是不是客观存在?

物质定义的焦点在于“存在”,被吹嘘为伟大的科学的定义,实际上是迈向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伟大的倒退。西方哲学史当然没提到这点,因为,派别林立山头遍布的西方哲学界,无论是主流还是支流,还是涓涓溪流,无论观点差异多大,方法多么迥异,也无论怎样的宽阔地使用哲学的定义,都没有把在中国和朝鲜的辩证唯物主义当成一种哲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