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读这篇,楼下的是早已为人所知的蝌蚪,而且是夸大伪造,那不叫战略轰炸

(2007-06-18 08:01:08) 下一个
1938年底,武汉、广州失陷相继以后,重庆、成都等后方城市就暴露于日军面前。1938年12月2日,日本天皇下令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1―10月,日机共出动865架次,分34次空袭重庆,造成重大人民生命财产损失。11月5日,9架日机飞至绵阳,图袭成都。11月8日,敌机18架首次袭击成都,在外北机场及外南机场投弹百余枚,在南门炸死卫兵一人,炸伤3人。15日又在外北机场投弹数十枚,炸死一人。面对日机的直接威胁和日益严重的轰炸,省市两级防空指挥部立即做出了果敢的决定---疏散成都市区人口。
  1938年11月8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下令加紧疏散人口,由财政厅拨垫20万元作为防空建设经费。11月10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发布了《成都市人口疏散办法》规定:(1)以成都市为中心,距城30华里为半径之圆周内之各乡镇划为避难区域。(2)疏散区市民由省会警察局办理登记并按旬呈报省防空司令部备查.市民移住疏散区由当地保甲办理相应登记手续。
  1939年1月,省会防空司令部颁布了《在省各机关、团体、学校疏散办法》规定:机关、学校、工厂限三月底以前疏散,不必要留住城内之市民,限四月十五日前自动疏散出城。同年3月18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发布了《成都市疏散实施方案》计划将省会警察局东、南、西、北、外东五区之350110人民疏散于成都城区以外成都、双流、温江、华阳、金堂、简阳、郫县、新繁、新都九县的郊区。同年4月24日又发布了《四川省重要城市人口强迫疏散办法》严格界定不必疏散者、暂时居留者、通过城市者和强迫疏散者的证件区别,强化疏散手段;疏散居民一经定居疏散区,按保甲章程管理。5月,四川省会防空司令部又发布了《成都市强迫疏散人口实施纲要》规定:所有机关除职责必须留驻并经呈请核准外一律于5月底以前疏散; 5月15日之前所有公私立学校自行择地疏散,并强迫停课,勒令学生离校:平民疏散由省会警察局挨户调查,填具平民疏散表册,发给疏散证,限5月底以前一律迁入疏散区,违则强迫疏散。
  5月3日、4日,敌机共72架次猛烈轰炸重庆,两日共炸毁2000余幢房屋,炸死市民2648人,炸伤3668人。鉴于重庆的惨重伤亡, 5月7日,蒋介石手谕成都行辕,加紧疏散市民,并令绥署、省府制定实施办法,由中央补助50万元作为疏散费。5月9日,市府拆除各道城门,规定沿城墙房屋限期拆除。5月10日市民开始昼夜疏散,一周间达15万人。5月18日绥署、省府令市区各商店限期一律疏散出城,在乡村自行建筑市场营业。截止1939年6月11日,成都全城已有20万人已经疏散出城区,虽然未达到35万人的疏散计划,却也是成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人口大疏散。由于政府对疏散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使成都在“6・11大空袭”中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1939年6月11日(星期日)下午7点30分,敌机27架从东北方向成品字形向成都袭来,成都空军与敌机展开了在成都上空的第一次大空战,击落敌机3架,击伤数架。由于空战发生在黄昏我空军捕捉目标不易,使得敌机窜入成都上空,并在市中区盐市口一带投下近百枚炸弹和燃烧弹,引起大火。炸死226人,炸伤600余人,毁房6075间。
  空袭以后全市老百姓紧急疏散,除寿衣铺、棺材铺生意兴隆以外,成都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在几天内搬空。“6・11”轰炸以后,日机又在1939年10月1日和11月4日两次在城郊骚扰,但没有造成大的伤亡.
  

1940年5月―1941年8月市民习以为常


  1940年5月13日,日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和日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达成轰炸中国大后方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即代号“101号作战”.预定从5月中旬起3个月时间实施对重庆和成都的空中打击。妄图通过对我大后方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恐怖性轰炸,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从1940年5月18日起至9月4日止的110天中,日军对重庆出动飞机2023架次,投弹10021枚,计1405吨。1940年,也是日机对成都轰炸最多的一年,全年共9次。从5月18日至11月26日共出动飞机300余架次,投弹500余枚,炸死平民300余人,伤约400人。
  1941年1月16日,日寇大本营制定了《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企图尽快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抽兵南进,以配合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所发动的强大攻势。从5月开始,日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中原会战和长沙会战。为配合地面行动,日寇再次加强了对我大后方的轰炸活动。1941年5月,敌机出动300余架次,分6批袭击重庆,炸毁房屋700余幢,炸死、炸伤数百人。6月5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重庆防空隧道大惨案”,1000余人在防空洞中窒息而死。7月中旬,日寇制定了“102作战计划”,企图“用空中力量”迫使蒋政权投降,更加紧了对成都和重庆的轰炸。
  在成都方面,1939年“6・11空袭”以后,省市防空指挥部为了巩固疏散成果,更有效地规范疏散工作的实施,在原制定防空、疏散规章、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四川省疏散重要城市人口临时委员会考核实施办法》、《四川省重要城市限制人口迁入办法》、《成都疏散人口办法》、《成都疏散人口准则》、《四川省会疏散区各县疏散指导原则》、《四川省会疏散区清查户口实施连环保结办法》等。政府试图通过这些措施加大人口的疏散力度,但收效甚微。试参看以下四川省会警察局给四川省会防空司令部上报的1941年成都城区人口疏散情况旬报

疏散人口      疏散人口       疏散人口
一月上旬 472  五月上旬 374     七月上旬 430
中旬   466    中旬 660      中旬 602
下旬   451   下旬 611     下旬 967
二月上旬 368   六月上旬 536   八月上旬 576
中旬   450  中旬 455      中旬
下旬   561   下旬 6580     下旬

  根据档案史料统计,从1941年1月到8月上旬,成都疏散人口17559人,迁入人口25576人。即使在惨烈的“7・27大轰炸”以后的8月上旬,成都疏散人口仅为576人。由此可见,市民对疏散已经懈怠。当时的档案统计数据显示,1941年上旬,成都市连环保结人口366374人,1941年7月中旬连环保结人口达374391人,疏散结果城区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17人。
  从1940年5月到1941年5月,敌机十三次轰炸成都市区及市郊,市民们从极度的紧张、恐惧到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加上“7・27大轰炸前有一个多月没有遭到敌机轰炸,市民戒备开始放松,思想也开始懈怠,终于酿成了“7・27大轰炸”的悲剧.
  7月27日(星期日),日机对成都的轰炸到达抗战以来的最高峰。当日,敌机分别从山西运城机场和汉口机场起飞,分4批,每批27架,对成都进行连续轰炸。被炸区域主要为祠堂街、少城公园、盐市口、春熙路一带.中弹街道82条,共投弹358枚,炸死575人,炸伤632人,毁房3585间。这是抗日以来成都遭受的最严重一次轰炸。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无力顾及四川,我防空力量也有所增强。1942-1943年仅有数次日军侦察机侵扰川东北地区,成都没有受到空袭和轰炸。1944年7月、10月和12月,日机也曾侵入成都市区骚扰和投弹,但没有造成大的损失。1945年,日空军没有侵入成都领空。即使如此,省市两级防空指挥部的疏散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并实行过多次强迫疏散,但成都人口不见减少,反而迅速增加。根据四川省会警察局的统计,1944年2月27日成都市区人口达到52万余人,到1945年4月更达到66万余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