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开示:以佛法来治疗忧郁沮丧_梭巴仁波切 & why 无聊、寂寞、懒散_耶喜喇嘛 & 工作态度_梭巴仁波切

(2009-02-03 02:36:20) 下一个
http://www.folou.com/thread-16811-1-1.html

如何治疗忧郁沮丧?

梭巴仁波切 开示
洪玉轩 翻译


  净除忧郁恶业最好的方法是修持金刚萨埵净业法门。只要这个恶业没有被净除,你就会一而再的于未来世持续性的承受忧郁的痛苦。  

  当你一早醒来,没有任何原因就觉得非常沮丧,如果你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或许你可以试着去睡一觉、或者是去某个地方休息、或是开车去某处。否则的话,你会很心烦,并且影响到你周围的人。当你生气的时候,很多种坏念头、无法克制的思想都会出现在你的心中。 

  如果你的因为某种事情的发生而忧郁,那你可以运用和特定状况相关的某种禅修技巧来改善,如果是没有任何原因而觉得忧伤,最好的方法是修持菩提心。 

  你可以念诵上师荟供中的道次第文“加持认清惜我之陈痾 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 然后于之归咎而怀恨 摧毁我执此巨大邪魔”,由于忧郁的困扰,责备这个自我爱惜的魔。然后再念下面的偈颂“加持认清惜他予乐心 即是生起无边功德门”   

  上师荟供中另一个偈颂是“纵使此诸众生成为敌仍珍惜之胜过惜己命”如果你觉得忧郁的时候,每天能念这些偈颂,是很好的。然后你可以运用你的忧郁来修持这两个偈颂。“我”是所有一切痛苦问题的来源,因此这个“我”是你应该舍弃的对象。而所有个人和他人的安乐、所有的证悟、一切完美的安乐等,都来自于珍爱他人。 

  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珍爱他人的态度,来自于他人,因此众生是应该永远被珍爱的。所以你应该要报答这些众生对你的恩惠,尽你所能去帮忙他们。但如何作到这些呢? 在无数的轮回中,他们都曾经是亿万富翁,也都曾作过国王,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们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报答他们最好的方法是修持道次第,将愚痴、执着、及自我爱惜转为慷慨、纯净的思想。由于证得了成佛之道,你就可以轻易的解脱众生。因此报答众生恩惠最好的方法是思维菩提心。 

  因为所有一切美好的事务都来自于珍爱他人的态度。这些都依赖于他人。因此所有的众生都应该永远的被珍爱。你应该报答这些珍贵众生的恩惠,尽你所能的帮助他们。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他们曾经无数次当过亿万富翁,他们也曾经都当过娑婆的国王,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们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报答他们最好的方法是修习道次第。将愚痴、执着、自我爱惜转化为慷慨;纯净的思维。由于证悟整个道次第,你将可以轻易的解脱其他众生。因此报答他们恩惠最好的方法是在你的心中思维及增长菩提心。

  取
  所有的众生都是你过去、未来及现在的安乐源。透过以下思维生起悲心:我要将所有一切众生痛苦及痛苦因取到我的心中来,包括热地狱、冰寒地狱、以及一切令人不悦意、恶心、不安乐的、病态的、染污的环境。如此的思维将可以去除你的自我爱惜的态度。当你的自我爱惜的态度被摧毁时,将你的心安住在空性中作短暂的思维。

  施
  自我爱惜的心被摧毁以后,生起将你所拥有的安乐、功德、及美好事物、包括你的财富、身体、及健康布施给众生的爱心。  

  圆满他们所有的愿望、如同拥有一个如意宝珠一般。由于布施一切给众生,你累积了无量的福德。当他们获得所拥有的一切时,你可以持诵咒语。实际上他们不觉得他们真的获得他们要的。他们所需要的是遇到佛法。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佛法的利益,他们要佛法以外的东西。  

  他们获得这些好事物后,观想帮助他们成就道次第的证悟,清净二障,他们获得佛的色身,成就佛果。思维:如果我能为他们作到这些的话,那该有多好!在过去世,我已经无数次为了个人的安乐而死去,但是都一无所成。我仍然在轮回当中。我从未因为为利益他人而死,如果是因为帮助众生成就佛果、断除烦恼、停止造恶业、停止掉到地狱,那将是非常值得。  思维:“所有众生无量的恩惠,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现在、未来安乐的来源。”要成就个人的佛法僧来自于清净自己的恶业后,才能成就佛果。而所有这些都需依靠众生。因此每个众生都是我生命当中最珍贵的。除了服务众生以外,其他都是无意义的。这包括替他们经验沮丧的痛苦。除了服务众生以外,没有其他。其他是完全无意义的。思维:“这些不是我的沮丧,是无量众生的沮丧、是他们的沮丧,他们的痛苦,我在正替他们体验沮丧苦。”给他们每一种安乐、包括自轮回中解脱的安乐,以及获得成佛的无上安乐。那有多好啊。  生起欢喜心。这是他们的沮丧,替他们体验沮丧的痛苦。然后生起随喜心,随喜你能够有此机会为众生受这些苦。“多么好,我在替众生经历沮丧的痛苦。” 这样的修习方法,藏文叫做Tonglen也就是施与取。  

  一而再的如此思维,多么美好,我每天祈请为众生受苦,现在这些祈请终于实现,我每天在为众生经历这些痛苦。多么好,这使得我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思维你的生命的意义,透过这种心理方法,将对由你自己内心观念所夸大产生的痛苦有很大的差别。要完全减低或去除内心的痛苦是可能的。“我生命的目的不是在获得财富、名声、健康、以及拥有众多朋友围绕”就算我拥有这些东西,这也不是我生命的实质意义。就算我活了一千年,身体健康没有病痛,如果我的内心没有半点的悲心与爱心,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生命的意义在利益一切有情。 

  所以发生什么都没有关系,健不健康、沮不沮丧、有没有癌症、富不富裕,都没关系。生命当中最有意义是让死亡很有意义。就算我得了癌症,我应该利用他来为众生体验痛苦,利用他修习慈悲心、证悟道次第如此则癌症也可成为安乐因。沮丧忧郁可用在此世及来世利益众生成就佛果。尤其是那些承受忧郁症的人如此去修,就如同取毒蛇之毒液来制成解毒药般。  

  你在用你的忧郁症来成就佛果。如此做,由替众生经验忧郁痛苦而成就安乐因。思维:“生命的目的在利益众生,将他们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此世及来世带来安乐,就算我有癌症、爱滋病、及忧郁症,或其他的病,我的生命的目的是在带给众生安乐,为他们承受痛苦。”如此思维则忧郁症也成为成佛的快速之道,为他人受苦成为快速的成佛之道,因为为他人受苦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净业方法。这是很殊胜的。 

  以前有位出家人,他在行脚途中经过一条河,河岸边有一位妇人,那位妇人患有麻疯病,全身都是伤口,由于害怕涉水时的疼痛,她央求这位比丘背她过河。由于比丘不得碰触女众,这位出家人拒绝了。稍后,这位比丘的徒弟,来到河边,他一看到这位麻疯病的妇人时,对他生起悲心,于是二话不说地就将这位遍满伤口的妇人背在背上,涉水过河,结果在河岸途中,这位麻疯病人变成金刚瑜伽母,并且将这位徒弟带到空行净土去,不只是他的意识,包括他的色身。这代表,这位比丘在那边成就佛果,因为只要到空行母净土的人都会在那里成就佛果。在这个故事中,金刚瑜伽母透过凡夫的形象,麻疯病妇女来激发这位徒弟心中的悲心。悲心迅速地净化他无法见到瑜伽母的恶业。 

  同样,密勒日巴透过对马尔巴上师的承事,净化了他看不到瑜伽母的恶业。同样,如果在悲心的基础上,你为其他众生经历忧郁的痛苦,则这种施予取的修持方法,成为迅速的成佛之道,如同那未比丘一般。这是最迅速的成佛之道,因为替众生体验癌症、忧郁症、以及其他痛苦的是不可思议的净业法门。 

  忧郁的痛苦是很好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其他众生的痛苦。当你经验忧郁沮丧的痛苦时,你可以轻易的感受到其他众生所受的不可思议的痛苦。有非常多的人在经验忧郁症的痛苦,也有很多人正在造来世忧郁的因。为其他有情众生体验忧郁症的痛苦,可能比修习密乘道更能迅速成佛,因为如果没有依于三主要道修习密乘的话,则不是迅速成佛之道。

  当你忧郁沮丧的时候,你要思维:“我正在消除造成无始以来所累积造成忧郁症的恶业”随喜,你应生起欢喜心,思维你的恶业结束了,而不是认为是一件坏事。  

  在上师荟供中提到“器情世间充斥众罪果 不欲之苦滂沱如大雨 加持认此尽恶业果因 然后转诸逆缘为道用”故请加持“认此忧郁症为过去恶业之果报,并加持我能迅速转此逆缘为道用”。当你作此禅修时,可以持颂咒语。 

  例如,当你在清洗衣服时,看到衣服的污水流出,你不会认为不好,你知道是代表衣服正在清洗干净,同样当你在修持佛法时,恶业成熟让你生病时,是因为透过修行正在净化你过去所累积的大量的恶业。所以当你忧郁时你应该很欢喜。  忧郁沮丧一开始发生在由于过去受“自我”的控制、自我爱惜之心、执着、嗔心、破戒、破誓言、及扰乱上师及圣者的心等等。这个忧郁事由自我所作祟的,自我爱惜的态度、及“我”的存在。反其接受忧郁症,不如将他丢回自我爱惜的态度。  

  运用忧郁为摧毁错误观念“我”的炸弹。然后思维自性存在的“我”是空。有一些方法将忧郁症转为快速成佛之道。透过这些方法可以增长悲心及菩提心,将累积如虚空般的功德并净化难思量的功德。他可被运用来摧毁产称忧郁症主因的永恒存在的我的炸弹。是这个恶魔阻碍你成就佛果、阻碍你从轮回中解脱、一切证悟,它是你一切问题的来源。 

  也可以透过一些前行,如金刚萨埵,来净除忧郁沮丧的恶业。

我们为什么无聊、寂寞、懒散?

耶喜喇嘛/开示

  因为我们不愿意为他人完全敞开心胸。如果你愿意敞开心胸面对别人,你的懒惰,自私,寂寞就会消除。事实上,使你感到寂寞的原因是因为你什么也不做。如果你很忙,就没有时间觉得寂寞。寂寞只会落入怠惰的心。如果你的心很贫乏,身体很懈怠的时候,就会觉得寂寞。基本上,这些都来自于自私的态度,你只关心自己。自私的态度是导致你寂寞、懒散及封闭自心的主要原因。

  除非你改变态度,从执持自我转而放开心胸去关怀他人,不然我们不可能获得恒久的满足。如果你能这样做,保证你会感到满足,而且永远不再懒散。

  自私的心很不可思议,它比一把插在你心上的刀更糟糕。自私会杀害你,毁灭你的生活。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纷争都是来自于自私的态度。不论你自私的对境是你的名声、国家、资源或金钱,自私的态度是主要的麻烦制造者。我们因为自我爱惜的想法而自相残杀,我们只在意保住自己的幸福快乐,却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一切人与人之间不和协的关系,例如丈夫与妻子,上师与弟子,全都来自于自私的态度。当你认真思维这一点,就会清楚地发现,地球上所有麻烦,全都是因为只关心自己而忽略他人所造成的。

  自私是痛苦的,真的很痛苦。如果你想要解脱心中的痛苦,就敞开心胸,尽可能地透过发展对他人普遍关怀的胸襟,把一切众生放在你心中。这就是自私的解药,自私的态度造成你心中的痛楚。我真的相信这是得到解脱的唯一方法。

  我们总担心自己不能解脱。我们不希望自己不快乐或心情沮丧,我们想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担心自己的福祉。我们总是不断地谈这些事。但让你从痛苦及情绪中解脱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这会自动地消除我爱执和自私的痛苦。如果你无法为他人奉献自己,只要等视自己与他人,亦将止息你心中的痛苦。思维:“我想要快乐啊;我不要一丝一毫不快乐的感觉。其他人也一样。不论种族、肤色等等,我们希望快乐的心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不应该做分别,因而使自己不自在。”

  试着发展这样的态度其实比培养“金刚喻定”来得简单。它不仅有力量,而且容易理解,而且这种为别人奉献的态度,你心中原本就已经发展到某种程度了。你只需让它增长。

  还有,修行人可能会变得敏感而易怒。他们在修行时丝毫不想分心,变得非常自私。有人制造了小小的噪音,他们就会非常的生气:“你毁了我的禅修!”一种可以由哲理上、心理上和科学上理解的法门,对你来说会容易多了。“他人最珍贵;我愿为他们的福祉而奉献。”你为他人而奉献自己的当下,心中就有空间──即使他人辱骂你,你也毫不动气的空间。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有一副好心肠,也有些人为他人奉献自己,但他们大多不是修行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为他人而奉献的态度是如此简单,如此合乎逻辑。它会带给你一种完全不同的满足感,和你平时体验到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会消除所有负面的思绪。如果你能奉行这一点,你可以说,这种奉献的态度其实就是你的修行,你的生活;正念的修行就是在消除自私的态度和为他人奉献。如果有人能这么说,我觉得这非常令人欢喜。如果你能为了利他而生活,这非常实际。你或许不会出名,但只要依自己的方式这么去做,就够了。


只要以真诚的态度、以珍爱他人的慈爱心来工作,你每天的行为自然就会趋于良善

梭巴仁波切/开示  

  要让你的生活最有意义、有利益,就是以菩提心──最究竟的善心──过生活。在一天之中,努力用菩提心──最究竟的善心──来做每件事。即使你无法修持菩提心,也就是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而成就佛果的利他心愿时,也要尽量怀着一颗善良、慷慨的心去过生活。究竟的善心是为了服务一切众生而希求佛果的心。  

  即使你对究竟的善心并没有去深入的修持,至少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有一份工作,不要只是想:“我做这份工作只不过是为了活口。我得吃东西,所以必需为了食物而赚钱。”如果你用这种生活态度过日子,除了自己以外什么也不考虑,这显示出你毫不关心他人。在一切有情当中,除了一位有情,你谁也不关心──而那位有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以这种只求温饱的态度工作,你的心无法快乐或放松。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态度,只会造成痛苦和悲哀。凡事只考虑自己,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只以自己的安乐为出发点,这就是忧郁症的主因。忧郁症和侵略行为等问题,全都来自于自私的态度,他们迫使你必须在生活上仰赖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学家、使你的生活越来越昂贵。自私的态度也让你更加忙碌,因为这样一来你就得去赚钱付给精神科医师等等。  

  即使你只为了一家三口而工作,甚至只为了一个人,只要以真诚的态度、以珍爱他人的慈爱心来工作,即使你不知道如何将你的行为转化为善行,你每天的行为自然就会趋于良善。即便一个人从未听闻过菩提道次第,只要他每天都依这种真诚的态度而行,那就是清净如法的行为。因为他们不受自我爱惜的想法染污,这些行为是最难实践,却是最为清净的圣法。  
 
  佛法就是保护一个人免于苦,免于轮回。如果有人正遭逢坠落悬崖的危险,你会用绳索来救他。佛法就是使我们免于堕入三恶道受苦的绳索。我们本身的善行,佛法,在真正的苦,及真正的苦因中保护我们。  一个人即使对佛法或菩提道次第毫无所知,但如果他以珍爱他人的想法过日子,那就成为清净的圣法。这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此世及来世安乐的最佳肇因。否则,如果我们的一切作为都以不善的动机而行,完全是以自私和世间法为出发点,只考虑自己与今生的安乐,既然不善的行为是此世及未来世烦恼和痛苦的因,一天当中的所有行为全都变成了苦因。  

  有时事情看起来似乎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全都被用来造恶业,而不是积聚乐因。一个人取得学位之后,也许是进入一家公司工作,直到退休。无论这个人工作了多少年──甚至四十年!──如果他的心态是出于此世安乐,这些年来的工作,全都变成在造恶业。  

  自私的态度产生了贪恋今生及一己安乐的俗虑。如果没有自私的心态,心中将不会有任何空间可以容纳俗虑,也不会有空间容纳许多纷扰的思绪,例如嗔恨心。

  如果能以慈悲心与菩提心这种爱惜他人的想法来取代自私的心态,这些迷惑心就不会生起。这样一来,个人的生活中就会有更多宁静与安乐。他的家庭和周遭的人也会感受到更多安乐与和谐。因为生活中有好心肠,结果就是这个人心中将经历到更多宁静与快乐,不仅是此生,来生也会一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