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如何持诵佛经 / 逸尘《禅定指要》& 宋智明《禅观入门》

(2009-01-16 04:56:19) 下一个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71374.html

一:逸尘先生《禅定指要》

持经是显教常用的修持方法。经文有加持作用,这是许多人不明白的。如用天眼观察,经的文字和诵经发出的声音,都有能量信息。诵念或默念经文时,只要方法得当,能量均进入体内,灌注全身。为什么寺院里把诵经规定为必修功课,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诵经要用“法本”,所谓“法本”是指经过修为高的师父请过加持的经书,以手写本为最好,因为写时又可灌注信息。如无此条件,普通本也可。笔者所介绍的修持法门,是以《金刚经》为主修经典。除《金刚经》外,还可读诵《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心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持经的方法,一是依法修行,按照经所讲的般若妙理去提高悟性,修养心身,破除执着,清洗尘垢,明理印心,使自己开悟。二是持诵,可默诵,可诵出声音来。诵经的妙诀是念而无念,念时不想经的内容(对经文的理解放到别的时间去专门思索,不与诵经混在一起)。一心诵读,至心诵读,不起心动念。若有一念,即是诵经。诵经之外,更无他念。诵经至最佳境界时,是万缘俱灭,清净明彻,甚或会自觉心地光明,劳累顿消,尘垢俱除。念的什么,并不清楚。这就是得到经文的加持力了。持之以恒,得益就更多,身体周围自然形成很好的信息场。

初诵经时,杂念会不断流来,可不用管它,它自会不断流走。功夫深了,杂念自可不来。因此,也可以说,诵经本身,也是一种修定的方法。



二:宋智明先生《禅观入门》


金刚禅修持法要


每一部佛典都是一套严密的修持之道,其中均含有教、理、行、果的佛教四大纲 要,尽管其法有五乘修学的不同旨趣,但无一不是令五乘根性的人依教、理、行、果而起信、解、行、证的修学之路。因此学修佛典,一要注重实际的行持,以求即 生实证而得真实受用,不能光停留在理论上;二是应专精深入,对於一佛典、一法门,要尽毕生的精力,不断地使自心体悟其中的微言大义,然後返照自心,证人三 昧道果,而不可贪多为快,滥学许多经典。不讲究体悟与深人,则等於入了宝山,不去专一挖掘,必致茫然空手而返。


《金刚经》是一部与我们这世界很有缘的佛典,家喻户晓,人人喜爱,因此持诵的、研读的极为普遍。这与《金刚经》文字简洁、义理深玄及持诵的福德灵感有关。


早在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就向弟子们提倡说:「但诵《金刚经》,便得见性。只要你一心持诵《金刚经》,就可以悟入大道,明见本性了。这是何等高妙直截 之法!但是现在持诵《金刚经》的人虽很多,而大部分却不明经中义理,不求证道妙,只是求一些人天福报与眼前的利益,也有些是依经求知解,仅在意识上卜度, 而真正发心欲开发自性光明的并不多见。没有正见的持诵,定然与经义不相符合,也就得不到经中所示的真实果证了。


佛法本来是随机施教的,兹谨根据目前持诵《金刚经》者的一些弊端,试依《金刚经》本义以及历代祖师与恩师的开示,编写,《金刚禅修持法要》,供持诵者参考。


金刚禅法是禅净合一之法,即在持诵与修持时,明心见性,证体起用,然後消除宿业,打磨习气:并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时时念佛,期以临终往生。


—、金刚禅宗旨


任何一个修持法门,都有一个明确的宗旨,不明宗旨的修持,必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金刚禅是由凡人圣,由染污转清净的般若大法,因此它是超越凡情世见的直觉智慧的觉照,不同於有为执著的修持。


直觉的智照,在具体上就是「无住」。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无住」的法义就是《金刚经》的经眼,也是本禅法的宗旨。这即是般若在修证上的灵妙活泼的智照。


 那么,怎样才是「无住」之修呢?所谓无住,并非不要念经修持,而是指在依法修持的过程中,不著在「住」上,即不执著於法及各种反映。我们无住用功有三个 层次:第一要不住著在外境的幻相上;第二要不住著在妄见上,即经中所谓「三心不可得」,也就是不住於心;第三要不住著在法上,因为还有一个不住的法的概念 在心中作用,仍然是法执,所以要连不住也不住,一切无著,清净空明,才能真正返归到无住的真如实相上。


以上所说的住相、住心、住法,都属於 「我」:粗的是「我相」,细的是「我见」,均是动烦恼、造业而致生死轮回的根本,障碍我们成道的也是这个「我」,所以修行先要空「我」。但是修行到了一定 程度,连空「我」的「空」也要空掉,而空掉的「空」又成了法缚,所以只有到了不著一切,取舍自在的时候,才叫做真正「无住」。体悟了这个「无住」的 「住」,才算证人了三昧正定,圆悟了「金刚道」妙体。


修学金刚禅的人,无论在持诵、禅坐、起用等方面,都须一一符合「无住」的宗旨去观照,方能与法迅速相应。


二、持诵禅修法要


持诵修持法一般分为天台宗的三观诵法与禅宗的直观诵法的两种。而以直观诵法尤为初学入门的捷径。持诵《金刚经》为此禅法的最基本的部分,初修者从此而入门,而悟後仍须持诵不辍,以进一步深入智海,因此持诵法须终身修持的。


(一)、持诵前的准备


 安排净室,上供释迦如来像,焚清香一炷,列诸供果。距像前二公尺内摆经桌坐椅,桌与椅的高度须适宜。经本应以四十五度斜度安放在经架上,光线应以佛像为中心而四周略暗,能照见经文即可。诵前先礼佛,然後绕佛三匝後上座,调和身、息、心使之宽松安适,自然恬静。


(二)、持诵的直观法


 持诵时,先依仪规至诚合掌观想而诵,使心观合一,持诵正文时,左手结方便印,右手翻经本,口微动出声缓缓而诵,使两耳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即可,不要太响, 因太响则心气上浮,不能使心寂止安住,但也不可以无声,无声易落昏沈与乱想,总以心合於声•,声人於心为佳。眼睛似看非看地循经文渐渐而移,不可太快,也 不可太慢,同时不可脱离文字光靠记忆背诵,更不可停在某处进行思索,应以无住之心将眼识、眼根及经文色处打成一片,摄持不失。这样,在持诵时,心意随眼之 所到,自然带动舌根出声念诵,其声经耳根而入後,反馈入心,於是使自性在这微妙的直觉观照中,融人平等无为的清净境地,不动不出,无我无法,久之在不知不 觉中豁开本性之光,彻悟自心之佛了!


持诵应注意以下七点:


1、不可以知解心思惟经义,对忽然出现的经义联想,也不要去分别。

2、正在持诵时,如忽然出现妄想,不能自制时,不要理睬它,应一心依经文持诵,开始时勉强,久之,自能妄想顿尽,清净朗现。

3、持诵中途,忽受外界的声音、事缘等干扰时,不应起应付心,应不顾一切地一直持诵完毕。

4、在持诵一定程度後,如出现佛相、光明、赞叹及说法之音等,都不应生欢喜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时应放开一切境界,不去住著,一心持诵经文。

5、如在持诵时,由於身心宁静归一,忽然身心都忘,不见内外,又无沈重暗蔽,只是一片净空虚明朗稳。此时不必再起心分别境界,以及再生起持诵之心,应一切放下,安住不动。此境界过後,可以即调和下座。但不可生奇特想,也不要对人宣说。心中仍是平平常常,不去计较。

6、持诵时,应注意字句分明,谛了无谬,不可含糊过去,又不可分别太甚,使心不安宁,因为一心直观之时,不生偏倚,就是般若的正观妙门.

7、时间较充裕而精力又佳者,可以连持经文数卷,但不可与其他经文夹杂而诵,否则便失去效果。


以上七点注意事项,应对照而修,防止走入偏差以致失去殊胜的利益。


(三)、诵毕後的直观禅法

经文持诵结束後,不要起诵毕之想,也不要急於回向、下座。应该照原来的坐姿结印安坐,放下一切身、口、意的作为,不起一切用功之见,无为无住。要使心念如同溪涧流水一样,随其惯性流去,不作任何人为阻挡与控制。这样由於持诵时的直观之力的相续,使此时心境仍是直观,因为已离开经文,不再出声与循文,故比以前更趋向自性的返照,故此时往往直入寂静的境地。当到了不想继续坐下去时,应持诵(金刚经心咒)数十遍乃至数百遍,咒文如下:


南无盒嗄滑的,真嗄钵拉米大约,

嗡 乃恩的达 爱力血 爱力血

米力血 米力血 瓶乃盈 瓶乃盈

南无盆嗄滑的,者登啼勺的 受力的


爱力的 米力的米力的 虚力的虚力的

乌虚热 乌虚热 步又也 步又也 娑哈!



附逸尘先生著《禅定指要》中能断《金刚经》陀罗尼,以资对照:


拿谟巴各瓦德,般若杂巴惹密答雅,嗡,纳当底答,依里稀,依里稀,米里稀,米里稀,比纳烟,比纳烟,拿谟巴各瓦德,不惹答邓雅,不惹地,依日地,依日地,米日地,米日地,许日地,许日地,乌许日,乌许日,布又也,布又也,梭哈.

此咒乃是《金刚经》之心体,每次持诵後诵之,便能证得性空,获得无量的功德,故密藏中有谓将此(心咒)持诵一遍,其功德等於读诵九亿万遍,因为合照於自性光明,所以有如此不可思议之力用。但在持诵时,也应无心而持,不可有功德相的执著。


(金刚心咒)持诵毕,即合掌迥向,调和下座,礼佛十二拜,而结束此一座的修法。下座之後,仍须保养心境的安静清明,不可起诸烦恼,打失心境。


以上持诵法,事忙者每日至少一座,事闲者可修二座至四座,无论定在早晚或日间均可。半年後,每日只须一座,不必多持。每座修法应以一小时至二小时为佳,不可匆匆了事,应缓缓认真行持,时时注意禅心的直观安详之态。


全国各地义工信息、QQ群 续 
全国各地义工信息、QQ群 (网址已经验证)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无法修改过去,但我们可以谱写将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