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斷交光光會怎樣?(这种话讲和不讲又有什么区别?)

(2007-02-03 20:45:54) 下一个
斷交光光會怎樣?
中時電子報主筆夏瑞紅/特稿


最近我國外交又受挫。因為中共「刻意打壓」、友邦「見利忘義」,所以非洲查德決定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復交。

對這種新聞,老實說台灣人民早已沒感覺,每隔一陣就來一攤,故事、劇情、結局和台詞都一模一樣,看得人無奈打哈欠,唯有官場袞袞諸公好像還頗入戲,台上的慷慨悲憤,台下的冷嘲熱諷,彼此鼓譟一場後又不了了之。


看到這種新聞總讓小老百姓我心酸不已。跟大部分台灣人一樣,我不大清楚我們每個邦交國位在地球哪一點,不懂彼此間到底有什麼「深厚情誼」,關於該友邦對台灣的重要性也沒啥概念。所以,我心酸並不因為可惜那邦交,而是,我討厭看政府不斷自編自演這種外交悲情歌仔戲。或者說,我看不出來政府到底在打算什麼?

繼續和中共拚財勢搶表面朋友只是死路一條?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有二十四個邦交國,分在東亞太平洋群島六個、中南美十二個、非洲五個、歐洲一個梵諦岡教廷。即使台灣使出渾身解數湊到一百個邦交國,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尊嚴地位就能拉抬一呎嗎?(北韓的邦交國數目有一五八個)

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距離就能縮短一吋嗎?(安全事務理事會是聯合國最高決策機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中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最大的權利是「否決權」,任何提交安理會討論的議題,只要常任理事國中任何一票否決,就算其他國家都同意也不算數。這五個國家都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

而就算發生奇蹟、擠進聯合國,台灣就能因此富強繁榮嗎?(聯合國會員國一九一個,半數是窮光蛋國家。)台灣就能得到國際社會庇護、安全有保障嗎?(別忘了,被美國打得慘歪歪的伊拉克是聯合國一員。)

有人又說了,沒加入聯合國在國際上「知名度」就很遜、且沒有身分地位。但請想想,梵諦岡的知名度夠高了吧?她不是聯合國會員(只是「觀察員」);素有「歐洲天堂」之譽、邦交國達一百九十一個的瑞士早就夠有身分地位了吧?她到二○○二年才加入聯合國。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斷搜刮民膏民脂去「鞏固」邦交?邦交國與我斷交後積欠未還的貸款總額達已高達一億七千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五十六億元!更令人髮指的是,我們常交一些問題朋友,我們拿錢去孝敬其貪污殘暴的腐敗政府,加劇或延長當地百姓痛苦,也放任他們玩弄台北、北京三角關係,食髓知味、得寸進尺。

以查德來說,雖然她在台灣所有邦交國中面積最大(超過德、法)又有豐富油藏,但其人權紀錄極差,總統德比眾叛親離,只靠美國勉強撐腰,政府因發不出軍餉,默許軍人跨界搶劫,造成喀麥隆北部三省動亂不休,德比本人近年也屢屢介入中非共和國的政爭,與鄰國關係日益惡化。

不管再怎麼悲憤,目前台灣的財力勢力就是不敵崛起的新中國,這是逃避不了的現實,我們最好早早認了:繼續這樣和中共拚財勢搶表面朋友只是──死路一條!

台灣的外交問題只是兩岸問題的倒影

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每年增長百分之廿以上,其中百分之八十集中在亞洲地區;中國去年的亞洲地區進口商品總額達四千四百億美元,預計未來將超過二兆美元。中共舉行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廣邀諸國參加盛會,我們在太平洋上的邦交國基於「國家利益」難道不會考慮見風轉舵?其中諾魯這國家就一度和我們斷交又復合,把兩岸都當「提款機」。此外,梵諦岡最近說她其實並未與中國斷交,大使至今仍叫「駐中國大使」,只不過使館遷出中國,如果一些條件前提談妥,也許可能重返中國。來日若梵諦岡「跳槽」,我們在中南美那些篤信天主教的「朋友」,又將聽到什麼樣的「召喚」?

台灣的外交本來就是十分複雜艱難的工作,需要極高的洞察智慧與處理藝術,斷交只能說「形勢比人強」,怪誰都是多餘。但台灣這些年千辛萬苦、含冤忍辱的「收買小國」式外交,實在看不出意義與前途;至於每次只能拿放大鏡檢查歡迎儀式以確認邦誼,還靠接機、過境禮遇來評估外交成就,這就更冤更辱了!若說務實外交,好好與幾個在世界舉足輕重的國家有實質來往(例如經貿、文化、技術上的交流),或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公益事業,從中建立我們的尊嚴、開創我們的利益,這才管用。說穿了,台灣所有外交精力其實都花在與中國暗中較勁、間接纏鬥,換句話,台灣的外交問題只是兩岸問題的倒影,真要徹底解決問題,得面對問題本身還是倒影?答案已經很明顯。

我們不妨想一想,如果哪天斷交光光,台灣會就此消失嗎?會陷入什麼特別的困境嗎?其實並不會。即使沒人承認台灣「國家的名份」,也沒人能否認台灣完整擁有「領土、主權、人民、政府」等「國家的實質」。台灣護照幾乎通行世界,所有外國人來台也都必須有台灣的簽證。當務之急畢竟是,台灣人自己得有在地球村立足的真本事,也得值得人家來和我們交朋友。就算國家名份從天而降,我們若無獨立的實力,最後也會淪為看人臉色、受人擺佈的附庸國,又有什麼意義呢?關於這一點,黃信介先生生前說得再透徹不過了:「有些事說得做不得,有些事做得說不得。」

政黨輪替後的外交工作只換了手腳並未換腦袋

政黨輪替後,我們切盼台灣可以比較容易拋棄某些包袱,好好來做我們「做得的事」,但很遺憾,我們的外交工作只換了手腳,其實並未換腦袋;更叫人倒胃口的是,政府一天到晚砸大錢辦環球出巡,給人民「拚外交有成績」的虛華假象,陳總統還曾拍胸脯說只要他巡過的國家,邦交都很穩,結果呢?吹破牛皮事小(陳總統就出訪過查德),自欺欺人、灌輸錯誤的時勢概念、陷溺膚湹耐饨皇址ā⑻翎叿磳φ?h,才是「代誌大條」。每次外交一走火,「藍綠內戰」就起,彷彿只要忙於攻防,便可埋頭混過彼此皆然的尷尬無力,而在下次斷交殺出前,台灣已沒任何外交問題可供努力。

每次看到藍綠雙方為騙選票各自胡說八道,就不禁感慨歷史的弔詭。和共產黨打過仗、敗退小島的國民黨,如今親赴對岸哈腰握手;而原本與共產黨沒直接瓜葛的民進黨卻接收了老國民黨「漢俨粌闪ⅰ沟慕虠l,甚至妄圖「去中國化」;民進黨、國民黨一天到晚吵誰真正愛台灣、會愛台灣,不惜唱衰賭濫、坐視國家空轉,好像只以打敗政敵為最高目標,賠上全台灣也無所謂,這下子變成共產黨卻是「最愛台灣」了,為了反台獨、確保台灣是他的一部份,他說他可以不計後果祭出台海血戰。太荒謬!

達賴喇嘛說,其實我們居住的星球並沒有劃分國界;大江健三郎也質疑,強烈的國家主義並不健康。隨著科技生活的進展,人類既有的社會架構與思維模式都受到劇烈衝擊,台灣也該試著揚棄舊的定位壓力,靈活調整、發揮屬於自己獨特的角色。目前世界上像我們台灣這樣聯合國所不承認的「國家」或及民族組織至少有八十八個,他們也有一個自己的「小聯合國」(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一九九一年成立,總部在荷蘭海牙),台灣、西藏、新疆都是會員。哈哈,說不定哪天小聯合國成了主流,大聯合國反而「退流行」了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