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乎*海马乎

一餐一夕,一锄一禾,有光亮在天边。
正文

由端午节的“粽子”涉及的语言混乱想到的

(2008-06-09 02:20:20) 下一个

 

由端午节的“粽子”涉及的语言混乱想到的

 

        粽子的英文,汉英词典是译作:glutinous rice dumpling

oh,my god!又一个所谓的dumpling!看看我们日常中国食品的

dumpling有多少:水饺,包子,汤圆,东北的韭菜盒子,水

煎包,锅贴儿。。。究竟有多少?今端午节又加个粽子。唉!

 还真愁的荒,尤其是你要是有个老外在身边,讨论今天吃啥

时,一准儿得解释到你头疼。

       记得有一老外朋友,老和我提“佛,佛”的很好吃,开

始还真不知他指的是那路的“佛“。后来终于搞清,确原

“此佛非彼佛”人家谈的是“fen粉”,还是“越南粉”,我

就告诉他,正确的发音该是"fen粉”,你用的发音是越南人

模仿中国人的发音还走了形,不准确,还不如直接学中国的原

汁原味来的正确。以后你直接叫“粉”就好了,干嘛还费二

遍事,原来做泱泱大国的感觉就是爽!

         同理,“豆腐”一词也一样,是日本直接用中国汉字

的发音有些偏差就成了现在的全世界公认的“tofu". 开来

美时,凡对老外也随照人“桃符”,桃符的,有时还“托

福”,弄得也竟有人给我纠正此发音。使原来做泱泱大国的

感觉也很憋气,为何出自中国的东东,让人家给强了个先,

以误传误,到后来还让人家给纠正发音——郁闷。

       相似的现象还有中国的国画水墨画,在西方也成了日本

的了。说到底是文化的传播,我们做得很不够。中国大陆由

于历史等复杂原因和西方的交流的断层,须要我们现在的加

倍努力,让我们的文化为世界上更多人的认知。让更多的人

认知“简体字和拚音”,涉及到一些儿没有对应英文的词,

“直译”也不失一较好的选择。较典型的像“气功qi gong”

和“风水feng shui”,还有“功夫”的例子就很不错,即独

特又自身带有深深中国文化的烙印,更不用担心有一天韩国

人抢注“端午节”的事件再次发生。

        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用大多数人用的:“拼音”直译。

少制造些嘛烦和混乱给我们自己和那些学中文的老外。如果

交流的顺畅,这个世界会减少多少嘛烦和追毛求词甚至于

战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