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

良辰静夜心无尘,对花倾情恨有身。已知飞红无悔意,手把枝头数青春。听风已见羽展翅,荆柯摇曳相握云。明朝踏马随君去,来生相逢笑颜芬。
个人资料
wumiao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当代人走火入魔的红楼研究

(2007-09-14 08:54:03) 下一个

《当代人走火入魔的红楼研究》

现在的红楼研究已经细微到了极致,已经到了草木皆兵,已经到了侦探小说中一根头发半片指纹都可解密的阶段。

且不说刘心武的那个被红学家们讥刺为不是“红学”是“秦学”的研究-----其实他的原理基本上就是:红楼人物“原型论”。他在寻找曹雪芹塑造的人物都是影射的当时社会中什么人,那时他们干了些什么事。于是秦可卿成了康熙朝皇太子生的一位公主,因太子犯事被偷运出宫,藏匿到贾家做了一个重孙媳妇。所以贾府上下的人都喜欢她,她成了贾府孙妇第一得意之人。只不过就是族长贾珍胆子太大,也不太尊重她,扒了扒这个“公主媳妇”的灰而已。

又刚看了一篇文章,论证黛玉和妙玉本来就是一个人,言之凿凿,论据颇多。紧接着又看到另一篇文章探秘说其实妙玉和黛玉是亲姐妹两个,有她们同出一个原籍等话语为证;还有人论证说贾元春不是宝玉的姐姐,实际上她是宝玉的亲妈等等等等,把俺看的老眼昏花,云山雾罩。类似的文章都把红楼中的许多话语搬来运去,借来接去,让人看的又累又为他们觉得辛苦。

都是爱红楼的一片痴心啊,那种痴迷真的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那天看到文化走廊著名散文家江上一郎先生文雅地拍案问道:现在红楼研究,林黛玉病死不科学,要跳河才科学?言语之中有那调侃讥刺的意味,很是有趣。

是啊,你说她不管是病死,还是跳河死,或是玉带林中挂了死,或是被人害死,反正最后都是一个死。一个在那个年代没有了活路的人,你管她是怎么用什么“光荣”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壮烈”了的结局。立碑之时,碑文之上写道:“此女子绝对是用此种方法结束了生命,望大家用此法(或抹药,或弄湿自己,或献哈达玉带等)以沉痛追悼之”,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贾赦不是贾母亲生的儿子,从贾母对他的恶劣态度上就知道他是小老婆生的理论----贾母真是个大后妈,一点
修养也没有,不知道书中众人为什么还对她定义为慈爱善良之人。
开头冷子兴讲解贾府关系时已经说了:自荣公死后,
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
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这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贾母和贾赦是母子关系,所以才会有书中亲母子性格不
和有矛盾时说的那些直来直去的话。但还是有人要不断地掰扯,就不看原书是怎么写的。

有人看到贾琏和凤姐儿俩口子理家犯愁发感慨说了句:“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就联想到这个“再”
字的用意:一定是当初贾琏送黛玉回乡葬父时窃取了林家的百万巨资。因为林父曾经做过巡盐御使,所以他一定是个大贪
官,一定有大笔的贪银隐藏---这些想法最后的结局就是贾家贪了林家的贪的钱,还把人家的闺女给葬送了。

不知道为什么曹雪芹在自己所著的书中不断强调黛玉的孤苦伶仃,黛玉一饭一衣都来自贾家的用意。黛玉为什么会有
被抛弃的命运?主要就是因为她没有经济来源,没有权势撑腰。如果她父亲有百万之巨的贪资,还活着并像薛姨妈那样常
来京都,你看贾家会怎样对待宝黛关系。不说林父贪了那么多一点风声也没有,当时的朝廷不去拿他,就算贾家窃取了赃
银,至少在良心上,也应该让我们的宝黛成全了婚姻。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

曹雪芹就是让我们看清楚那个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国家和家族政治,决定个人命运。这个道理永远颠
扑不破。可怜曹老塑造的清静无为的林如海这个人物,生了那位世外仙姝的女儿林妹妹,敢情是贪官和贪女的形象。如果
黛玉是个贪官之后,我对她的死一点也不可惜,她是父债子还,孽世因果。如果她是贪官之后,尽管她没有得到银子,尽
管她最后被贾家拒绝,伤病而死,世人都不会对她毫无保留地洒一掬无比同情可怜的泪水。

大家都喜爱红楼梦这本书,无非因为它带给我们国人一种文化上的精神享受:从书中看到那个时代贵族家庭的生活场景,体会那个社会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命运,回味细节上精致脱俗的美好,觉察到字里行间封建伦理的“吃人”法则,理解这些就可以了。你可以去分析书中那些人每句话的文化含义,每件事的来龙去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的走向,你甚至可以用当代人对过去社会的理解去演绎它原有的反封建思想的脉络。读的时候去感受旧时代对常人生命的摧残,对世事的无奈,珍惜现代人自由的现在,看到红楼梦那个世界和当今社会也存在的共同点,然后哭随它,笑也随它,就行了。

为什么非要穷追它的原型,深挖它的基石,臆想它的关系,扭曲它的本意,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我是比较少看那些红楼研究的,先前在我刚开始连载我那篇小文时,有一位叫“小人书”的朋友曾经问我是根据贺远《红楼梦真的结局》的想法写的吗?我说不知道贺远是谁,也没看过他的大作,后来才知道小人书也是位走廊大腕。我看了那篇文章觉得挺好,受些启发,起码觉得人家有些根据。我喜欢《红楼梦》,可是那些红学家的著作我一部也没有看完过,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更让我看的昏昏沉沉。我想还不如自己在那部书中寻找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享受些美好的感觉。只在最近看了些刘心武的探秘红楼,才发现他已经把红楼梦“探”了好几部书了。粗粗看完后发觉他臆想的厉害,基本脱离了红楼的稿子。

当代的红楼研究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应该要有人出来说一声:打住吧,再探秘下去,就把曹家祖宗万代都挖出来了,那些东西,已经和那位伟大作者所著的伟大作品没有关系,不添光彩了。

有时,越理越乱,越想越坏,反而开始抹了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