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毛泽东:人穷好些...中国富起来也容易出修正主义,不能吃得太好.

(2007-05-01 22:07:24) 下一个
毛泽东:人穷好些...中国富起来也容易出修正主义,不能吃得太好.





  种粮的怎么没有粮吃?这需要解释几句。

  毛泽东在一九五五年五月九日对李先念、邓子恢两位副总理谈话时说:「农民对社会主义是有矛盾的。农民是要自由的,我们要社会主义。」(注2:《党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四期。)

  可见,在毛泽东看来,如果将自由给予农民,那么社会主义就没有了。

  所以,从合作化时期开始,中共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民每年可以留多少
粮自食由政府决定。那数字虽然随收成浮动,但标准定得很低。

  毛一九六○年定过一个原则:不(饿)死人,维持人民健康,(注3:《党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六期,转引自《晚年毛泽东》第一五九页。)

  因为他认为「人穷好些....中国富起来也容易出修正主义,不能吃得太好。」(注4:《党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第六期,转引自《晚年毛泽东》第二二一页。)

  这一套办法虽然扼杀了农民的积极性,但的确可以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得到一些「返销粮」,虽然只能凑个半饱,却不致饿死。

  但是大跃进就乱套了。譬如说某地往年生产八万斤粮,自留七万斤,上交一万斤,一九五八年风调雨顺增产一万斤这就算不错了(毛泽东老家湖南湘潭韶山人民公社「大吃偏饭」,即国家特别支援,粮食也只增产百分之十四,见李锐《怀念廿篇》)。

  可是干部向上级吹牛说增产百分之五十,打了十二万斤粮,那就得卖给国家五万斤「馀粮」,农民自留粮便由七万斤降到了四万斤。

  如果真是个灾年,从一开始就精打细算,瓜菜和米煮粥,细水长流,以中国农民耐苦的本领度荒,或许可以凭那四万斤粮食挨到第二年夏收。但是恰恰这一年搞起了人民公社,办起了吃饭不要钱的食堂。

  毛泽东九月初在安徽看到一公社食堂吃饭不要钱,便指示:「既然一个社能办到,其他有条件的社也能办到。既然吃饭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就可以不要钱了。」(注5:一九五八年十月四日《人民日报》。)

  他在十一月间的郑州会议上还引述历史典故,说:「三国时、候,汉中有个张鲁,曹操把他灭了。他也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里头吃饭、吃肉都不要钱,尽肚子吃....他搞了三十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那是有种社会主义作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注6:《党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可见他将公共食堂当作社会主义一大特徵是明白无疑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全国农村人民公社都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制度。「鼓足干劲生产,撑开肚皮吃饭」,公共食堂以几千年来老百姓从未见过的场面糟蹋粮食,三、四个月就耗尽了那本已不足的口粮,实在不足为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