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鱼儿游啊游

小河流水哗啦啦,小小鱼儿游啊游
正文

(ZT)有效助学:钓鱼与洗脑

(2007-07-15 23:10:53) 下一个
有效助学:钓鱼与洗脑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每每看到媒体上对贫困山区的介绍,或者在旅行途中亲眼见到山区赤贫的状况,人们那颗天性的从善之心就会被打动。很多人就参加了扶贫救助的活动。自己动手,或者委托他人捐款捐物,甚至亲自跑到山区去搞捐助,做志愿者。

   可是,在参加扶贫救助的活动中,有时候,最终结果却令人沮丧。捐出去的钱没影了,最后落入私人腰包了;捐建学校工程款流失了;捐送的大米被卖掉换酒喝了;给学生的资助款被学校的某些人截流了;捐赠的药品被卖掉了;捐助修路的钱,从15万,被追加到30万,60万,没完没了地要。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很多捐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一片好心最后却落了这般结果?

   举几个发生在扶贫助学中的例子:
     1、某几个热心的朋友,看到川滇边区有穷苦的学生,就打算帮那里修建学校。结果大家集资投入了10万元,到了当地就被挪用了,一分也没追回。学校没修成。大家认为是意外,就再另选地址修建,到了另一个省,按约定10万元可修好,就又网上募捐投了10万,刚修建了一半,当地说钱不够,需要再追加10万资金,这时候,善良的捐助人慢慢醒悟,不敢再投钱进去了,结果学校盖了一半而停工。
     2、有热心城市朋友,旅途中看到贫困山区的学生无钱读书,回来后就呼吁网友一对一资助,把钱汇给了校长,而最后校长把钱自己用掉了。
     3、发生在山区众所周知的baima雪山事件,校长侵吞了来自各地的捐款,把一些游客捐助的校车也私用了,后来支教者愤然离去。
     4、春节前,我们在走访学校过程中,在不通路的山里,发现一个破烂的小学,居然挂着两个牌子“上海**小学”、“**基金小学”,当地人说,前几年,有人捐款修建学校,资助款给了,但不知道哪里去了,后来,又一个基金会捐助修建,可钱又不知道哪去了?牌子都刻了,可学校依旧没修建。

   产生这样的结果,最主要是没有操作好,捐款人自己操作或委托操作,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项工作都有讲究,都有学问。做爱心公益事业,不是仅有颗善良的心、热情的心就能做成善事,做任何事情徒有慈悲而缺乏智慧和有效的执行,结果就像沙漏,竹篮打水一场空。既然做助学,就要做有效助学。

   在贫困山区做公益事业,当地一些官员有很深的“钓鱼”思想。就是把外来的公益资助当成是摇钱树,当成是大肥鱼。比如修建路或者修建学校,刚开始预算15万,等谈好了,上钩了,投入15万了,工程还没修到1/3,没钱了。以种种理由要追加捐助,不捐吧,前期的钱白投了,那就接着捐,再捐,再停工……最后修建好了,可造价却翻了几倍。

   “钓鱼”思想有其原因,他们认为,你们是大城市来搞捐助的,你们肯定有钱,没钱,怎么会捐助呢?还有人会想,你们的钱是多的花不完了。既然搞工程,说多了怕吓跑你们,那就少说点,等你们投了钱后,再慢慢涨上去。

   针对当地山区的“钓鱼”错误思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洗脑”。告诉他们资助款来之不易,告诉他们资助款和他们伸手问国家要的工程款不一样。资助款是城市里人的血汗钱,也是省吃俭用汇集起来的钱。

   在一次回访学校的座谈会上,有当地官员有老师还有学生。我讲了一笔3万元资助款的来历,那是一个城市女孩捐助的,她出了车祸,腿断了,单位的同事们纷纷给她捐款治病。但最后这个女孩却把这笔治病的3万元捐款拿了出来,捐给了山区的学生们。听完后,当地的官员和几个学生都掉泪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贫困地区做公益资助,在做之前,先要“洗脑”,把他们惯有的伸手要钱的思想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掉,让他们认同了我们的观念,然后再搞捐助。

   周忠民老师,一个退休的热心人,一直帮着各助学组织做公益事情。这次作为我们建校的志愿者,前往贫困山区负责前期调查工作。计划在四川美姑县修建学校,出发前,我们在北京连续谈了几次。在一个地区刚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去了之后,先不要工作,先去“洗脑”,要用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扭转当地人的“钓鱼”观念,思想通了,转过来了,建校工作才好开展。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要使当地认识到民间助学的性质,我们是社会朋友们的捐款,我们做的助学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 我们的捐助活动,主要在目前政府顾及不到的地区,去做,我们无法替代政府职能做事情,请不要把所有的受助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3、 明确我们要修建的学校是极其偏远的、不通路的山村小学,政府的力量主要是修建中学和完小,而村小是由村里管理和投入,村里又没有这部分资金来源,我们来补充。

   4、 明确我们建校的目的:主要是更多的适龄儿童有学校上,使那些娃娃享有读书的权利。(注:当地原来就有学校,只是很破旧属于危房,原来有师资力量,我们只是修建学校改善硬件而已)。至于他们的一日三餐及他们家里的住房改善,以及修路扶贫等,对不起,我们无法做到。

   5、 坚持“自助”原则,我们来帮当地人,他们首先要懂得“自助”。我们不帮那些躺在地上伸手索要的懒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发动群众,平整地基,近距离搬运等,我们不来包办修建这个学校。修建学校是他们当地教育部门的事情,我们是来帮他们修建的,而不是包办-----我们干着,他们看着,那肯定不行。教育系统、村委会和村民们也要动手,积极参与。

   6、 关于预算和施工方案:要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说盖什么结构都什么结构,要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考察,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施工方案。比如,通公路的地方可以修成是转混结构的学校,不通路的地方只能是土木结构了。

   7、 我们修建学校不能超前,不能造成捐助资源的浪费。比如当地提出学校要修建远程教育教室等,我们不做,听上去很美,而不符合实际的要求,我们不去做。我们也会给捐助者讲,修建这些不必要的没有用,因为我们修建的是村小,是超级村小,那里的孩子连汉语都不会说,他们仅仅是先脱盲。(在云南我们修建的小学,有资助人提出要修建图书馆,修建好了,最后堆放干柴了)

   8、 教育局必须承诺以后在管理上、师资上一视同仁,不能低于现在学校的标准。

   9、 由教育局出面,组织乡完小老师,每修建一所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监督质量,责任到人。

   10、 村委会组织施工的土木小学,花费要有详细记录,经我们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金额结算。

   11、 最后再次明确,我们不是大肥鱼,也不是唐僧肉。建校款是高压线,不能碰。

   捐助活动,绝非简单的捐钱,要使捐助款用在实处,需要可靠的派发渠道,这个渠道要能延伸到山里,每个环节都要可靠、牢固。在一个地区做公益捐助,刚开始时会很困难,经过和当地人的不断磨合、交流,把正确的受助观念反复给他们讲述,当地委托人先理解,变成我们的观点,然后再由委托人给当地人讲,思想工作要经常做,反复做,以后开展工作就顺利了。

   下面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在山区修建学校遇到的一件事。

   广东的俞先生公司打算捐助修建一所小学,他们表示想修建一所村小。我介绍了云南丽江宁蒗县的曲依小学,没有路,需徒步前往。

   曲依小学有四个班级,在大山深处。

   上周俞先生和朋友一起前往考察。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达到了学校,孩子们衣衫褴褛,教室破旧。俞先生深受感动,他说,他们可以多捐助些钱,把村小扩大一点,再加一两个班,修建成完小,可以让更多的儿童读书。当场,负责修建工作的乡完小老师和村委会没有表态,说考虑考虑再说。

   后来俞先生回到广东,又问起这件事。而我们当地委托人崔老师及当地负责人具体商量后,告诉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还是维持原来四个班的规模就可以了,多修建两间教室可能造成浪费,现在学生多,但将来学生数会逐渐减少,因为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计划生育以后适龄儿童也会逐渐减少,另外多修建后师资也很难配备上。希望俞先生他们的钱,捐到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地方。

   此次走访,我很感动,尤其感动的是当地负责人的谨慎态度,他们实事求是,尽管当地很落后贫穷,很渴望得到外来资助,也希望能把学校修建得大一些,漂亮一些。但,他们也知道捐助款来之不易,雪中送炭的捐助,他们接受了,对于扩大修建,他们最终婉言谢绝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他们珍惜捐助人的每一分钱。捐助款,用,就要用到刀刃上(这与“钓鱼”式的受助人有着多大的反差啊)。

   注:曲依小学所在的翠玉乡,自2001年起,7年来,我们陆续修建了5所砖混结构的小学,另9所土木结构的小学也在修建中。我们在该乡改造修建的小学将有14所。感谢当地完小和村委会以及村民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信天谨游
                                 2007年7月1日

原贴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40608928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