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like you are dying.

浪迹西洋 漂泊北美 差旅劳顿东南亚 九天揽月 五洋作鳖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莲子 - 怜子

(2006-10-18 12:50:44) 下一个

ZT江南可采莲

前几天偶然翻至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已是多年前于课本上学过的文章了,如今读来,仍像当年一样给我轻盈静谧的感觉。月晕,荷塘,光影潋滟,遥遥的忆起了高中听过的德彪西的《月光曲》,以及 “ 清辉玉臂寒 ” 这样的句子,恍然看见月光滴落下来,蓦地,胳膊上竟真的有了点微微的凉意。许是因为时值金秋了。

北京的秋天总是骤然来临,须臾即逝,没有十分明显的征候,印象一直很模糊。让我比较怀念的,还是孩提时代家乡的秋天,尤其喜欢莲蓬鼓鼓、荷香满路的初秋。

那时家后面是条蜿蜒的小河,在河的彼岸,是一片绵延数里的荷塘。八月份的时候,河水回落半米许,小木桥显得格外突兀。河里仍长满了荇菜类的水草,绿油油的,零零星星的缀着黄色的小花;雏鸡模样的水鸟迈着纤瘦的小脚,在浮叶上悠闲的走来走去。最惦记的莫过于河中野生的菱角了。小心翼翼的避开坚利的刺,剥开绿色的表皮,露出晶莹雪亮的一小颗果实,清清甜甜的,极为可口。待到莲子成熟,这点乐趣就抛置脑后了。

征得荷塘主人的同意,和他家的孩子一起采莲。我大概只有 4 岁,坐在一个大大的木盆中,双手轻轻划开水面,木盆便飘至荷叶丛中。高低错落的荷叶尚未有残败的迹象,直直的挺着腰杆,我得以顺利的在荷叶间穿行,岸上的人只见荷叶朝着一个方向簌簌的抖动,见不到我的身影。躲在宽大的荷叶下,塘水是透明的,间或能看见底下的小鱼,或腐败的叶脉,将周围映成了淡淡的琥珀色。莲杆并不光滑,上面有些许的毛刺,又可能是其间有水草的缘故,不加注意是会伤手的;莲杆颇有些韧劲,难以折断,我就拿了把小剪子,每每找到一个颗粒饱满的莲蓬,都满怀欣悦的剪了下来。清香渐渐变得浓郁,顺着剪断的茎口溢了出来,粘在手指上,衣服上;还会有几许荷花粉落在发际。大人们担心我们溺水,时时在岸上叫着我们的名字。

吃莲子的乐趣较之采莲淡了许多,就如吃鱼的乐趣远不及钓鱼一般。上学后读了汉乐府《江南可采莲》,倍感亲切,眼前浮现出童年采莲的情景,竟无二致: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 鱼戏莲叶北。

不记得是哪年,那些荷塘都消失了。初一暑假,与妹妹一道去姑姑家玩,在她家附近闻到了荷花香,非常欢喜,于是顺着香味去寻找荷塘。遥遥的看见女孩子们站在岸上,明眸粉颈,笑靥如花, “ 指挥 ” 几个男孩为她们采摘靠岸的花朵或莲蓬。男孩子们非常活跃,笑笑闹闹的,有的拿着树枝勾着附近的莲蓬,有的索性挽起裤脚下到水中,间或有白颊的身体硕大的水鸟扑棱棱的从藕花深处惊掠。其中有个男孩是姑姑家的邻居小祝,齐整的平头,浓眉大眼,憨实可爱,很有人缘,孩子们都喜欢黏着他,女孩子也乐于与他交朋友。

回屋片刻,即听见有人敲得窗户乒乒响,正是小祝他们。姑父笑着走过去大声说:你们几个小鬼,看见我家来了两个小姑娘,不老实了吧?小祝的脸立即红红的,他腼腆的笑着摸了摸后脑勺,拉着伙伴们一溜烟跑了。窗台上放着几株新摘的莲蓬和一朵滚着露珠的粉荷。

之后读过很多关于莲的诗句,赞其品性高洁的,如周敦颐的《爱莲说》;赞其芳华美艳的,如萧纲的《咏芙蓉》,温庭筠的《莲》。寄情于莲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仍偏爱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 诗歌讲一个少女穿着杏子红的单衫,梳起鸦雏色的发髻,于初秋下到西洲采莲,以排遣对恋人的分外思念。她微蹙蛾眉,紧锁绛唇,目含幽怨,一边低头拨弄莲子,一边回忆以往相会的情景,愁肠百结,缱绻难消。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都觉得像展开了一幅画卷,情景和人物格外美丽。也知道了 “ 莲 ” 音 “ 怜 ” ,子即你, “ 莲子 ” 是 “ 爱你 ” 的意思。现在的人们都喜欢以玫瑰示爱,赠莲子的人应是寥寥。我倒是觉得赠玫瑰过于浓烈和张扬,赠莲子倒是不错,朴素含蓄, “ 遥问荷花开也未;知否莲心、知否莲心味? ”— 让你疼惜 “ 莲子心中苦 ” ,还清凉败火呢。

尤记得情窦初开的时候,常常悄悄的关注那个穿着白色背心浅蓝衬衣的一脸粲然的男孩。虽然他坐在我的附近,却不敢迎着他的目光。有一天他站在我的课桌旁,一脸诡异的笑着,伸出一只紧握的手,鼓鼓的,不知握着什么东西: “ 子衿,来,摊开一只手接着。 ”“ 是不是虫子噢? ” 我怕他戏弄我,坚决不依。 “ 当然不是啦!你怎么这么胆小 —” 他装出鄙视我的样子。

我犹犹豫豫的摊开一只手。他缓缓地松开手,一颗红枣滑落下来,然后是一颗滚圆的栗子,最后跌落在我掌心的,竟然是两颗圆润可人的莲子。它们羞涩的趴着,带着他的掌温,散发着柔和的晕光。

他并不知道莲子的含义。我仍觉得甜丝丝的,无比幸福,那种感觉瞬间充满心田,温暖明净,足以铭记一生。今天想来,还忍不住低头微笑。

再后来到了北京,关于莲子的记忆慢慢褪色了。前年去京郊的鹫峰游玩,路边有小贩拿着一把把新鲜的莲蓬叫卖。同伴们面露喜色,纷纷下车买上几株。他们的神情竟与我十分相似。看来许多人都有一段与莲子有关的童真岁月。

只在某个暇余,摇摇晃晃的小木桥,稚嫩的水鸟,青青的菱角,累累的莲蓬,馨香的荷风,飞扬的裙裾,少年的笑颜 …… 一瞬间宛若清晨的水雾,扑面而来,忽的沾湿了衣襟。


--
喜欢安静温馨的成长
喜欢生命里单纯的盼望
喜欢返璞归真的岁月色彩
喜欢想象未知的人生驿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挥帆远航 回复 悄悄话 挺美的述说,以前也喜欢吃帘子,不知道还有爱的意义。
40hutu 回复 悄悄话 关于童年的记忆,大多是选择性的。其精确性也就用童年的心智衡量好了。
雨打梧桐 回复 悄悄话 征得荷塘主人的同意,和他家的孩子一起采莲。我大概只有 4 岁,坐在一个大大的木盆中,双手轻轻划开水面,木盆便飘至荷叶丛中。高低错落的荷叶尚未有残败的迹象,直直的挺着腰杆,我得以顺利的在荷叶间穿行,岸上的人只见荷叶朝着一个方向簌簌的抖动,见不到我的身影。躲在宽大的荷叶下,塘水是透明的,间或能看见底下的小鱼,或腐败的叶脉,将周围映成了淡淡的琥珀色。莲杆并不光滑,上面有些许的毛刺,又可能是其间有水草的缘故,不加注意是会伤手的;莲杆颇有些韧劲,难以折断,我就拿了把小剪子,每每找到一个颗粒饱满的莲蓬,都满怀欣悦的剪了下来。清香渐渐变得浓郁,顺着剪断的茎口溢了出来,粘在手指上,衣服上;还会有几许荷花粉落在发际。大人们担心我们溺水,时时在岸上叫着我们的名字。

四岁就有了这样的记忆,可见是个神童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