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祝福的习惯

(2007-12-09 16:43:22) 下一个

今天在教会,遇到一个新来的妈妈,谈到如何教育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该不该骂他。这场妈妈之间的谈话,让我想到以前牧师讲过类似的问题。

 记得有一个牧师讲过,中国人说话不自觉中就有诅咒的言辞,口头禅里什么烦死我了,气死人啦,你死哪里去了,再不听话,狼要来了,等等。 牧师说千万记住,要祝福不要诅咒,无论何时何事。

 牧师引了圣经的经文,对于祝福你的人,你要祝福他,对于诅咒你的人,你还是要还以祝福, 祝福他早日明白真理,获得平安。 如果对方没有悦纳,这祝福就会返还到你的身上。 具体经节好像出自和罗马书, 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给人慷慨祝福的人从来不会吃亏, 看看你周围的人们,就知道这个道理对不对。

 人每天都会遇到是要诅咒还是要祝福的选择。当孩子不懂事惹你生气时,仍然要心平气和地说祝福的话,这要有持久忍耐的心性, 要靠人身上的神性起作用,在自己受到冒犯时,抑制生气的冲动。 母亲只要爱孩子,真心地为他好,就能约束自己做到永远不让诅咒的话出口,要说就只有祝福。

 除了对孩子,对任何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有些绝对规矩,要牢牢记住,不必问为什么,永远不要让诅咒的话说出口就是其中之一。 想想看, 对一个诅咒我们的人,有谁敢信任依赖他,对于一个祝福我们的人,又有谁能不想他的好。 

 我非常崇敬的人是甘地,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受到当局各种手段的排挤,镇压,殴打,监禁。 这样的困境中,甘地和当局的对抗从来都是说理,没有一句打倒,没有一句谩骂诅咒之辞。到头来,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之下。他的反对殖民压迫运动的成功没用一枪一炮。 

 比较而言,所谓“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无情”,这样的思想境界是幼稚和狭隘的, 根本无法解决纷争。 即使是敌人,不考虑其合理利益也反映了我们的不义。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这个要求对我们也许太高,可是不这样做,带给自己的将会是痛苦。 当我们不小心诅咒了别人,伤害了别人,即使是孩子,道歉,请求原谅,修复伤害是最完美的办法。

 如果孩子伤了母亲的心,说不出来祝福,那就祈求神的帮助,让自己暂时冷静沉默,也给孩子想一想和表达后悔的机会。或者,另找时间和孩子诚心诚意地谈谈。告诉他,那些言辞行动给母亲感情上带来的难过感受。告诉他你的心愿。能够这样地交流,需要有一颗诚挚的心,相当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母亲才是伟大的,母亲们对儿女的爱心,耐心是无穷无尽的。

 父亲也一样是伟大的。父爱也可以一样地宽厚细腻。 

 姥爷是我一生中见过的从未对任何人口出恶言的人。爸爸妈妈来这里时,有一次饭桌上爸爸谈起姥爷来,全家人七嘴八舌,谈了一顿饭的功夫。姥爷至今仍是我们全家人最敬仰的人物, 因为他的行为,也因为他的言语只有爱,没有恨。

 我们都在生活中学习,愿我们养成祝福的好习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