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河

信马游缰,潇洒走四方
正文

2007-房产价格的归位

(2006-12-14 20:40:24) 下一个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是加州的一位先生抱怨房地产市场不好,他的房子已经挂牌很久,多次降价,还是卖不出去。据他说,那栋
1800平尺的独立屋,现在报价500000美金,已经降了80000

在他看来,好像他的房子是用金子盖的,应该卖到一百万美金才对。像这位老先生的想法的主儿非常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这几年拼了命的买房产,指望的就是房价以每年两位百分点的速度一路的涨下去,然后好发大财。 

想起了十年前上工商管理硕士(MBA)时大家说的一个笑话:本来想和小姑娘谈谈恋爱浪漫浪漫,没想到变成了老公;原打算投资股市想赚点钱,却不成想变成了股东; 本来指望投资房地产转手倒卖发个横财,不小心最后变成了房东。这些投资市场上十来年一次的轮回,虽然说亘古未变,但是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再重复着同样的笑话。 

有许多认为当今几年的房地产价格飞涨,是由于诸如贷款利率低,是由于就业状况好,是由于经济条件健康,是由于未来人口的增长会需要更多的房产。 

好像除了未来人口的增长这一理由比较站得住脚外,其他的几个理由都比较得牵强。因为,人口如果不断的增加,当然需要买住房,要是房子的供应跟不上的话,价格自然会上涨,毋容置疑。至于贷款利率低,大家可以贷款购物,旅游,或是下馆子暴吃,也可以去购买股票,并不见得非得去买房子;就业状况好,和经济条件景气,结果也是一样,大家完全可以把因此增加的收入花到购买汽车,电视,计算机,或是投资证券市场,也并不一定非要投向房地产;所以呢,根本不是什么理由。 

既然那些理由都站不住脚,那么那些给予这些原因的所谓的深入分析,就有些很牵强的了,就像分析什么贷款利率低是由于中国,日本等债权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使大量美金流入美国,造成贷款利率低;还有人竟然把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也归结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点儿不太靠谱。 
 

那么剩下的最有可信度的一个原因,便是未来的人口增长;日前向一位在加拿大房屋和按揭公司工作的专业人士请教,好像,未来人口的增长并不比十年前的增长率更高,不过,那个时候,房地产价格却没有像这几年那样上涨。

这个理由也没了,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投机。和八年前证券市场股市泡沫的原因一样;那个时候,大家觉着股市赚钱,所以一窝蜂地去买股票,贷款也要卖,和今天买房子一样,觉着买房子可以赚钱,所以一窝蜂去买房子,借贷款也要去买房子,几乎所有的人都把买房当成投资。所以,能买得起房子的人在这些年都买了。 

向这位专家朋友请教,是不是这样?回答是,因为房屋按揭贷款利率低,因为可以零首付,因为能只支付利息,因为房价飞涨,所以统计的结果证实了确实是能买的都买了。 

那谁会是下一个买主呢? 

 

不仅又想起了那个老公,股东和房东的笑话。
 

很为那个加州的老先生叹息,其实那么小的一个房子,说破天,也就值150,000US$,  不就是一堆木头,加一些石头,堆起来的住处嘛,连钢金混凝土都谈不上,还以为是金窝银窝哪? 

赶紧减价卖吧,不然可真得割肉了,像当年的高科技股票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涑水河 回复 悄悄话 不幸言中,不久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房破产,房价惨跌。
涑水河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房价怎么样了?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温哥华的房地产的价格已经3个月停升了。不过每年这时候都有点静。二春就开始旺些。

中国得大都市、香港、加州那两年飘得太狂,有点离谱。
应当下调20%。也不会太离谱。

温哥华一般来讲还比较理性。只是前半年有点不正常。
总体还好,应当会静下来半年。下调5%为合理。不会超过10%
(从总体上讲)

全球的地产指标占GDP的比例太大。不过人类的人口在增加,
比例会大些。
涑水河 回复 悄悄话 Not4kids付上加州房价指数1976-2006 :

Annual Percent Change in OFHEO State-Level House Price Indexes through 2006 Q3

Year Qtr California
1976 1 14.7
1976 2 17.2
1976 3 20.6
1976 4 20.64
1977 1 21.13
1977 2 24.92
1977 3 26.64
1977 4 26.6
1978 1 26.19
1978 2 20.36
1978 3 15.71
1978 4 15.87
1979 1 15.37
1979 2 16.54
1979 3 18.17
1979 4 17.68
1980 1 17.95
1980 2 16.12
1980 3 14.31
1980 4 12.5
1981 1 10.47
1981 2 9.52
1981 3 9.05
1981 4 8.48
1982 1 4.27
1982 2 2.82
1982 3 0.44
1982 4 -0.81
1983 1 2.02
1983 2 1.37
1983 3 0.78
1983 4 0.99
1984 1 1.85
1984 2 2.38
1984 3 3.74
1984 4 4.32
1985 1 4.12
1985 2 5.09
1985 3 6.14
1985 4 6.53
1986 1 6.32
1986 2 6.84
1986 3 6.73
1986 4 8
1987 1 9.43
1987 2 9.96
1987 3 10.92
1987 4 11.4
1988 1 12.58
1988 2 14.42
1988 3 16.21
1988 4 19.26
1989 1 20.31
1989 2 21.34
1989 3 22.59
1989 4 19.69
1990 1 15.8
1990 2 10.75
1990 3 5.57
1990 4 1.83
1991 1 0.52
1991 2 -0.54
1991 3 -1.34
1991 4 0.01
1992 1 -0.47
1992 2 -0.83
1992 3 -1.02
1992 4 -2.67
1993 1 -3.64
1993 2 -3.45
1993 3 -4.09
1993 4 -3.74
1994 1 -3.22
1994 2 -4.76
1994 3 -5.39
1994 4 -6.27
1995 1 -5.96
1995 2 -2.71
1995 3 -0.07
1995 4 1.32
1996 1 2.03
1996 2 -0.29
1996 3 -1.71
1996 4 -1.04
1997 1 -0.51
1997 2 1.75
1997 3 4.09
1997 4 5.36
1998 1 7.06
1998 2 8.32
1998 3 8.93
1998 4 9.05
1999 1 8.37
1999 2 7.87
1999 3 7.38
1999 4 7.62
2000 1 10.61
2000 2 11.68
2000 3 13.04
2000 4 14.13
2001 1 13.65
2001 2 14.11
2001 3 12.7
2001 4 10.88
2002 1 9.56
2002 2 9.85
2002 3 11.63
2002 4 13.24
2003 1 12.85
2003 2 11.25
2003 3 10.8
2003 4 14.42
2004 1 15.38
2004 2 20.37
2004 3 27.81
2004 4 24.86
2005 1 26.51
2005 2 25.97
2005 3 20.36
2005 4 21.67
2006 1 19.67
2006 2 14.76
2006 3 10.16

来源:ofheo.gov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