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陈湃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个人资料
陈湃专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国语”与“普通话”

(2007-12-20 23:20:31) 下一个

“国语”与“普通话”

看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廿七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陈玉书《国语·华语·普通话》的文章后,使我长久地闷在心里的话不得不说出来。这话就是:为什么一种标准的中国话,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台湾和世界华人居住地区称为“国语”,中国大陆本来也称为“国语”的,但是解放后却把它改为“普通话”。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国语”改为“普通话”。最近问了一些学者级的人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自己主观推测:其一,可能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要与台湾划清界线,把“国语”改为“普通话”;其二,可能想解除人们对学习“国语”的思想包袱,认为“普通话”是一种很普遍很通俗的语言,不难学会。如果我猜想得正确,则是个悲剧。

大陆推行普通话的成绩最差,除了虎头蛇尾,推行不力外,可能使人有一种松懈的思想,以为它是一种很普通的语言,可学可不学。起码我本人就是这样理解。记得我在南洋时,第一次接触到“国语”这个词,就感觉到很新鲜很严肃。认为它是我国统一的国家语言,心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学会“国语”,将是可耻和可悲的,因此就刻苦学习。我的“国语”就是从那时打好基础的。后来回到大陆升学,看到人们不讲国语,而讲当地方言,例如广州和上海的中学教师都用当地话教学,而且将“国语”称为“普通话”,思想上就产生可学可不学的想法。在国内南方的时间越久,我的普通话反而讲得越差。

“国语”的产生,是鉴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大国,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语言,是很难达到民族和谐与国家完全统一的。既然有了一种国家统一的标准语言,那就把它称为“国语”,是最恰当不过的。我认为把它叫作“普通话”,是不够严肃的。

基于上述原因,我建议中国当局把“普通话”改为“国语”是极其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使全世界有个统一的称呼,又能使每个中国人牢记学习“国语”和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懂国语是说不通的。                                   原载《欧洲时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