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罢免马英九”惊动华盛顿惊醒了马英九(ZT)

(2006-08-22 18:01:54) 下一个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下午6月7日通过推动“罢免陈水扁案”,马英九呼吁全民展开连署活动。马英九表示,国民党决定提出“罢免陈水扁案” 不是基于党派考量,或是私人因素,而是为了全民共同利益。罢免陈水扁与“倒阁”两大战术将“相互运用、分进合击”,以达到“阿扁下台、清廉保台”的战略目标;若“立法院”临时会未通过“罢免案”,9月开议就正式提出“倒阁”。马英九还临时取消了本周末到纽约领市政奖的行程,坐镇台北随机应变。 人们没有忘了就在6月3日下午由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发起的“万人呛扁”运动,就在5万多人参加的“呛扁”大游行接近结束的时候,马英九冒着“罢免马英九”怒喊声、被焚汽车的浓烟、乱砸的鸡蛋的“炮火”走到了游行队伍中,一句道歉“来晚了”然后振臂一挥英雄般地宣示自己支持“倒扁”运动。 在当今台湾岛内,谈政论治的最精明者非马英九莫属。一场由宋楚瑜筹措多日、奋勇发起的轰轰烈烈的“万人呛扁”运动,最后却被姗姗来迟的马英九在十来分钟内抢尽了风光。如此神来之笔,唯马英九工夫精堪。 马英九为什么转保守为进攻呢?应该是基于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他听到了一丝这把火将烧及陈水扁身上的“准确内幕”。据负责调查赵建铭涉入“台开弊案”的检调人员近日陆续放出消息,就在陈水扁还在公开为女婿的弊案向台湾民众道歉的5月20日当天,赵建铭却还在借人头帐户洗钱。检调透露当中包括了许多让陈水扁难堪的内幕和可能涉案的迹象,这点燃了马英九“倒扁”的信心。 二是迫于国民党内部以及泛蓝选民的压力。马英九“谋定而后动”让人想起“台独也是一个选项”,立场不够坚定、处事不够果断、魄力不够恢宏,难怪日前在与连战“沟通”时被连爷猛臭一顿。国民党新生代和泛蓝支持者自主发起“倒扁”案以表示对马英九畏缩不前的不满,而目前的马英九在国民党内还没到“一言千鼎”的神化境界,况且,国民党的风头总不能让宋楚瑜给抢去了。马英九如再有迟疑,恐怕将危及自己在党内的威信和泛蓝阵营的团结。 三是察看到了主子美国已经有所动作。一个立志为2300万台湾民众服务同时也在为“台湾他爹”美国人效劳的“国际主义战士”,此时此刻怎么能够忘了自己是喝着美国人的奶读着哈佛的书仅仅生长于台湾的“回乡青年”呢?所以当“台湾他爹”近日终于为自己的“民主典范”滴下辛酸的血的时刻,马英九又有“祖国在我心中”的无穷力量。 马英九心里也十分清楚,罢免案、倒阁案、组阁案要通过“立法院”的门槛并非易事,即使通过了对国民党也没多大好处,毕竟 “台湾总统”还是民进党的“壳子”,但最起码借此给执政的民进党和司法单位施加压力,把弊案之火烧及陈水扁最终迫其下台,同时为树立自己“反腐倡廉”的形象、提高自己党内外的地位、拉拢中间选民甚至淡绿人士、稳固2008年的选举基础,都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6月3日“罢免马英九”的怒喊声惊动了华盛顿也惊醒了马英九。 马英九祭出罢免案之初,遭受党内、泛蓝民众责骂“软弱无能”“硬不起来”,难道他不担心丢失“2008总统”之“囊中物”吗?其实,马英九之所以敢顶着“泛蓝之风”而“磨磨蹭蹭”,就是在等候美国主子“远方的呼唤”,还有美国驻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的“光临指导”。 这不是吗?台湾《中国时报》6月6日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说,针对“美国盼陈水扁能够顺利完成剩下任期”的说法,美国务院发言人认为这则报道很“离谱”,一看就是编造(make up)出来的。美国明确表示,没有任何“保扁”之词,要不要继续接受陈水扁领导,是台湾人民的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华盛顿的否认“保扁”与马英九坚决启动国民党罢免案在时间上如此地“巧合”。毫无疑问,台湾的“土方”对于哈佛出身的马英九几乎功效甚微,唯有来自华盛顿的“原版伟哥”才能让这位未来的“台湾总统”真正“强硬起来”。 但这恰恰是极力鼓吹“争先扩展台湾国际空间而后由国际社会无可争辩地承认台湾独立”“马英九式独立主义”的软肋,人们不得不怀疑由马英九这样没有主心骨的“领军人物”去引导罢免案,是否能够敌得过比泥鳅还要滑的“活着的僵尸”陈水扁。 罢免案能否玩得漂亮和潇洒,将是美国对马英九的一次真正的“实战考验”,否则最后被罢免的恐怕就不是陈水扁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