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莲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正文

痛苦和心

(2006-04-25 12:36:06) 下一个

    痛带给我们的不都是快乐,多数的时候,痛是很苦的。

    《说文》里解释:痛,病也。因病而生的痛,实在是非常的难受。以前有个同事,得了肺癌,查出来的时候已近是晚期。做化疗后,头发脱光了,脸上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她说疼,疼得整夜的睡不着,那是怎样的苦啊!人健康的时候谁又体会得到呢?本想给她讲讲佛教的生死观,最后还是没说出口,只说了些鼓励的话。病了的人对生命的执著我没有把握,也许比健康的时候还执著吧,何况他还有父母、丈夫、儿女呢。但这生、老、病、死的痛苦,谁又逃得过呢?只要人活着,就不得不承受。

    痛本来是个生理现象,但它和心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素问· 阴阳印象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 火生苦,苦生心。”《素问· 至真要大论》也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苦与心相关,,而在五志中,喜乐也属心。这生理和心理还真是分不开啊,我们常常体会到的痛苦是身苦,心更苦。要想离苦得乐有什么方法呢?

    人类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人们一直不断努力探索和追寻的目标不就是离苦得乐吗?科学也好、文学、艺术、宗教等等,无不是想解决苦乐的问题。过去、现在、将来,这将还是人类努力的目标。物质的手段可以让人脱离饥寒交迫的痛苦,但是,人吃饱穿暖之后就没有痛苦了吗?显然不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王侯将相,巨贾富豪就不会有痛苦的啊。因为,人生的苦乐的根源,不仅来源于物质,还和我们的心灵有关,所以,只从物质上着手,永远也没有解脱的那一天。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释、道、佛都强调修心,只有“修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苦乐的问题。俗话说:“知足常乐”,它告诉人们同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要求人们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乐天知命,与世无争,悠然自得,没有更高的要求,感到满足。《老子》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是告诉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佛教劝人修“清静心”,心不染着,清静了,则生大智慧,更可以离苦与乐了。

   如果把“知足常乐”理解成什么都不干,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生活中,我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不要太在意结果。成功了,应该高兴,即使失败了,我们已从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都很好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