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01 phymath01 真理不是相对的,概念、思想应该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语义指称关系应该是大脑神经元与事物之间的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11-12-17 17:48: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27 bytes)

从这个自然主义的基本信念出发我们得出,概念、思想应该是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语义指称关系应该是大脑神经元与事物之间的物质性的联系,“真”应该也是神经元与环境中的事物之间的物质性的联系。由此我们进一步得出,对于大脑中的数学概念与思想,自然主义者需要做的是描述它们(作为神经元结构)在大脑的数学认知活动中的功能,而询问这些数学概念或思想是否表示所谓抽象对象或抽象对象的事态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们的唯名论结论。那么蒯因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他的起点似乎与我们相同,即认知主体就是大脑,认知过程是大脑的活动,但他是如何得到相反的结论的?

本节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1]。我们将首先指出,虽然蒯因从神经元刺激开始描述大脑的认知活动,但他很快就引入了一些非自然主义的、非物理主义的概念,尤其是他的“本体论承诺”、“本体论设置”概念,以及他的“真”概念,因此他实际上偏离了自己的自然主义信念。



[1] 本节内容与Ye (forthcoming-c)有所重叠。

 

、真理不是相对的

相对主义者说,真理是相对于各个理论(或文化等)的,每个理论都可以说自己是真的,没有更高的标准。蒯因拒绝这种相对主义[1]。我们的科学理论中只有一个“真”谓词,我们没有“对理论x真”这样的谓词。当我们断言一个语句为真的时候,我们是直截了当地断言它为真,而不是断言它相对于我们的(或某个其它的)理论为真。我们也承认,有些句子是真的但不是可证明的,或有证据支持的。这些都表明,在我们的理论中“真”谓词不是所谓相对的。我们会修改我们的理论,但我们不说一些句子原来是真而现在不真了。相反,我们说现在我们相信那些句子是假的,以前我们错了。当然,这里拒绝真理的相对性,依旧不是基于假设语言与语言之外的实体之间的某种独立于任何理论的对应关系。我们是在我们目前最好的科学理论中接受了排中律以及关于“真”谓词的一般性原则(1),由此得出“真”谓词的一些特征。

六、蒯因式的实在论



[1] Quine(1960)p.24。参见Hylton(20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