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01 等效原理。这个原理使得人们发现了一些引力场不同与其他场论的地方,造成巨大的困难。比如一个人朝太阳掉下去,按照等效原理,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11-11-12 07:59: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394 bytes)

等效原理(相对论科普)

时间:2011-05-05 17:4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8 次
勒维耶发现了海王星,在这之后没有人再怀疑牛顿的万有引力。但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水星轨道的异常,后来这为万有引力定律掘墓。这似乎说明,椭圆不能精密描述我们的行星运动。在另外的一个侧面,抛物线出场了。

第三章 等效原理
(1)
勒维耶发现了海王星,在这之后没有人再怀疑牛顿的万有引力。但20世纪初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水星轨道的异常,后来这为万有引力定律掘墓。这似乎说明,椭圆不能精密描述我们的行星运动。在另外的一个侧面,抛物线出场了。在这里谈及的曲线还全是空间里的曲线,不是时空中的世界线,dirac方程在粒子的世界线上引入了超对称,这样的看法还为时尚早。
伽利略,是那个黑暗时代的先知。他聪颖过人,这一点可以从他的2个思想实验里看出来。这些思想使得牛顿认为自己是站在巨人伽利略的肩膀之上。
第一个思想实验是用来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虽然据说他后来也在比萨斜塔亲自做了这个实验。但他的思想实验,却似乎更加可信,甚至不能辩驳。他说:“不考虑空气阻力,轻的东西将和重的东西同时下落,它们将同时落地。因为假如亚里士多德是对的,重的先落地,而轻的后落地,那么,倘使我在它们两个之间连一个无质量的刚性细绳,可以想见,总质量大于它们两个的单独质量,于是,按照亚里士多德,这个整体将落的更快,但事实上,轻的东西一定会拖重的那个的后腿。于是这就自相矛盾。可见,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轻的东西和重的一样,必然需要时刻有相同的速度,它们同时落地。”
这个思想实验,使得人们认识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思想精髓。自由落体成为相对论研究的一个专门武器,爱因斯坦据此思考了等效原理。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牛顿诞生,而其思想一直到20世纪初,依然为爱因斯坦所沿用,并且在1907年灵光一现,发现了等效原理。这有一点九方皋相马的意味,普通人往往跟伯乐的儿子一样,只知道按图索骥。
(2)
抛物线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它的非线性性质在混沌动力学中被经常利用到,然后平地起惊雷,说,周期三导致混沌,出现了周期三,其他什么周期都将出现。可见,从抛物线出发,往往能够深入浅出。在教室里斜抛一个粉笔头,它总是画出优雅的舞线。假如没有空气阻碍,其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运动可以被简单分解,在竖直方向上,它是带初速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最简单的计算可以表明,以相同的初条件斜抛出不同质量的物体,其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这些抛物线全部是可以重合起来的,因为它们一模一样。不同的质量,相同的轨道,这说明,运动轨道与质量没有关系,它好象是一个内禀的几何效应。
简单的抛物线,用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告诉爱因斯坦,引力,是一种几何效应。
1907年,有人请爱因斯坦写一个介绍狭义相对论的综述文章,写这样的文章,使得爱因斯坦重新全面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理论和周围的世界.狭义相对论是在1905年建立的.当时的爱因斯坦依然在伯尔尼专利局,他突然遇见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思想--等效原理, "我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的桌旁,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 '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将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 ' "
换一句话说,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爱因斯坦把这个称为等效原理。
物理学家曾经发现了一些等效原理一样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比如电学理论中,最让人瞠目结石的一个关于电路的定律,不是基尔霍夫的。它叫“戴维南定律”,用来处理一个等效电动势。其背后的数学,不是瞬间能想清楚的。但无疑的是,等效的方法,极大简化了模型的复杂性质。在某个程度上,爱因斯坦从等效原理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当然,比如synge等人就认为,等效原理虽然让爱因斯坦一生最快乐,在相对论建立过程中体现出一个接生婆的伟大智能,但现在,接生过程已经完成,相对论应该体面地埋葬掉这个接生婆。
synge是一位极早期就用几何语言来表述广义相对论的人,内心有一种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他的话虽然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但动机也是很不错的。因为,凡是懂得等效原理的人,十之八九会以为,一个自由下落的观察者,他所看到的时空总是平坦的。
但几何学家一定不同意。
同时代的人群之中,爱因斯坦是第一个想到等效原理。这个原理使得人们发现了一些引力场不同与其他场论的地方,造成巨大的困难。比如一个人朝太阳掉下去,按照等效原理,在他看来,他没有感受到任何引力,相当于他没有测量到引力场的能量。这明显不同于电磁场的情况。比如电荷,是一个局部的电荷密度的,引力能量有没有局部的密度?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谁都要扪心自问,但寻找它的答案,相对论学者们一度衣带渐宽,但好象是在looking for the right answer to the wrong question。黑暗由此产生,人郁闷了。
引力能量不能在单独一个点上被谈及,因为时空中的一个点不考虑它的邻域无法谈它是否弯曲。准局域(quasilocal)的定义应运而生。德国的Nester是最初的倡导者和专家,这个人现在台湾的国立中央大学。
(3)
爱因斯坦在1907年还没有写出他著名的爱因斯坦方程。等效原理一直是他思想上最闪光的部分。其思想方法类似于拿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来*近圆的周长。但一个人要真正看清楚背后的东西,需要不止一天的时间,正如很少有人能清楚说明圆周率和自然常数之间的关系。为了数学地理解等效原理,爱因斯坦在这段时间内自觉地转向Riemann几何,那里有一些名词,比如联络,克氏符,曲率张量。等他建立起相对论,微分几何学得到了物理学的推动,开始大步发展,广为人知。Gauss时代的几何,总是把曲线曲面嵌入到外部的高维空间进行研究。但宇宙没有外面,于是,相对论天然的要求一个研究内禀几何性质的Riemann几何学,这样的几何对象,不需要外部空间的存在。
可能后来赶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潮流的数学家会认为,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就是说,在一个弯曲流形上的每一点,总可以存在一个平坦的切空间。(在爱因斯坦当时那个时代,manifold这样的概念还不存在。)数学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理解等效原理,让文人墨客失魂落魄。歌德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他讲:数学家犹如法国人,无论你跟他们讲什么,他们把它翻译成自己的语言,于是成了全然不同的东西。
在物理上,爱因斯坦的自由下落的电梯是一个理想的惯性系,但它是局部的,在电梯里,引力消失了。几百年前,伽利略的另外一个思想实验,那里有一个从光滑斜面上滚下来的小球,这个小球被伽利略证明能够滚到无穷远处。他的这个思想实验,可以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正确性质,但留给后代的人一个问题,什么叫惯性,什么叫惯性系?这样的问题难有一针见血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欣然接受,充分理解。
本文来自小小时空,转载请标明出处:www.xxiaosk.com

所有跟帖: 

gr01 引力能量不能在单独一个点上被谈及,因为时空中的一个点不考虑它的邻域无法谈它是否弯曲。准局域(quasilocal)的定 -marketreflections- 给 marketreflections 发送悄悄话 marketreflections 的博客首页 (124 bytes) () 11/12/2011 postreply 14:50:1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