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麦克斯韦开始研究电磁力性质。进展:可见光是电磁辐射;电荷可以任意频率ν振荡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10-01-12 17:20: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420 byte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56ba601000b6j.html


读取中... 个人中心好友消息 点播单(0)退出帮助 博文 博客[发博文] 相册[发图片] 音乐 播客[上传] [录制]个人资料修改

登录密码修改

点击此处返回自己的博客、相册、音乐、播客、个人中心。有新消息!通知纸条好友邀请博客评论相册评论播客评论评论回复留言垃圾箱邮件提醒综合 博文 博主 图片 音乐 视频 播主 论坛 新浪吧 圈子
虚空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yanxukong[订阅][手机订阅]虚空博客 相册 音乐 播客 个人中心 首页博文收藏博客圈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机械自然观批判(九)(2007-06-06 01:16:40)

第四章 电磁学

在电磁学中,电荷、电子、磁单极子、光子等概念都是形而上学的虚构,我们把物体所带的电量看作是基本电荷的堆积,把电流看作是电荷的机械运动,把电场和磁场和光看作是独立存在于空间中的某类具体物质,这些结论都是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在电磁学中的反映。没有把电现象和磁现象放在一个整体的物质背景中去考虑,还是按照机械论的自然观从所谓的内部组成微粒和微粒的机械运动来解释电磁现象,绝对空间的观念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例如,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没有指明电荷运动的参照系,其实就是把电荷的运动放在了绝对空间中。
一、电与磁
1.电荷与电场
热力学以分子等微粒作为热现象的最终载体,在电磁学中,电荷是一切电磁现象的物质基础,电荷及电荷的运动产生了电场和磁场。原子论的自然观反映在电磁学理论中就是量子化的电荷概念的确立,电荷是电磁学领域中的原子。我们认为电荷分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一个物体带了电是因为物体内含有电荷,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会产生电是因为有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除了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外,在电磁学中还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自然界的电荷是守恒的。
汤姆孙宣布阴极射线是由电子这种粒子所组成,电子作为普遍存在的粒子而被确立了,电子被认为是原子的组成微粒。这样原本抽象的电荷概念具有了物质基础。我们认为电子带负电,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验证所有的电子都带有相同的电荷,电子是电荷的最小单位,一个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只能是电子电荷的整数倍,这就是电荷的量子化。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电量与电子相等。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被确立以后,场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被确立了,科学家们认为各种形式的场和实物粒子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激发出电场,电荷对其他事物的作用是通过其在空间中激发的电场而实现的。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是通过两个电荷的电场的直接作用而产生的。在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中,以太是电磁场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电磁场是以太的某种振动状态,电磁场与以太的关系就像波浪与水的关系一样。以太被人们否定后,电磁场就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而存在于空间中。
电荷的概念带来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电场的发散问题。电荷既然是点状的粒子,它与外界物只有一个确定的界限,电荷在其周围产生出电场,根据库仑定律,离电荷距离越小的区域,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那么在电荷的边界处的电场强度就会趋向于无限大,假如我们用手去触摸一个电荷,无穷大的电场就会让我们丧命,这显然是荒谬的。电荷既然是独立存在的,与外界物质界限分明且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电荷外面的空间物质不属于电荷本身,电荷怎么会在周围激发出连续分布且独立存在的电场呢?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决不能产生出另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对于电荷产生出电场的内在机理,电磁理论无法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按照电磁理论,运动的电荷只产生电场,运动的电荷除了产生电场外,还在周围产生出磁场。既然认为运动只具有相对性,或者认为电荷的运动完全是自身的性质而与外界物质无关,那么电荷运动和静止就体现不出真正的区别来,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没有绝对的意义,可是为什么静止的电荷只产生电场,而运动的电荷产生出磁场呢?并且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的磁场的强度也越大。因为一个物体的运动是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众多物质的关系,所以也应该从电荷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电场和磁场的产生。
我们认为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独立存在于空间中的物质,其实这就把电场看作是存在于抽象的空间中,这是完全错误的。按照内在关系论,带电体相对于其他物质而存在,它发生的变化也体现在它与其他物质的联系中,所谓带电体在周围空间激发出电场,其实是带电体与周围介质建立了某种联系,所以,电场决不是带电体独立产生出的,而是带电体与周围介质共同发生的行为。假如没有其他物质的参与,例如把一个带电体放到虚空中,它是不可能产生出电场的。电场不是独立存在的物质,电场不是存在于空间中,电场本质是带电的物体与周围其他物质之的一种联系,所以电场的存在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空间。磁场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场的本质也是联系。独立存在的事物才需要一个外在的空间,因为事物既然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物质就有一个分明的界限,它与其他物质之间存在着没有物质的空间,空间把它与其他物质区别开;此外,我们所面对的是众多独立存在的事物,要研究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就需要一个共同的空间背景,空间使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建立了外在的关系。这种把物质与空间割裂开的机械论自然观窒息了物理学内在的生命力,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因为只有把一个事物放在其他物质的背景中,只有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去理解事物的变化,变化才具有连续性,变化才蕴含着内在的因果必然性联系,而我们把带电体和电场都看作是存在于一个外在的空间中,又认为电场是带电体产生的,可是带电体是怎么产生电场的呢?独立存在的带电体与独立存在的电场没有一个内在的必然性联系,那么带电体产生电场就只是我们主观的假设了。
电场的发散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我们把电荷(电子)看作是点状的粒子,割裂了电荷与外界物质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电荷就是独立存在于抽象的空间中,而不是存在于和其他物质的联系之中。电荷与外界物质有一个边界,边界外面就是与电荷无关的其他物质,边界里面就是电荷本身,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造成了电荷内与外的截然对立,破坏了变化的连续性。电荷在边界里面是绝对的存在,在边界外面是绝对的不存在,那么它与外界一个检验电荷就存在着一个绝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可以趋向于零,两个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就会为无穷大。按照整体论的自然观,电荷相对其他物质而存在,它与外界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外界物质能转化为它,它也能转化为其他物质。该电荷与另外一个检验电荷之间的距离是相对其他众多物质表现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同样是其他众多物质参与的结果,所以,两个电荷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内化到其他物质的整体背景中,保证了整个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不可能为无穷大,那么电场的发散问题就不存在了。
在库仑定律中我们虽然也考虑到介质的影响,但认为介质只是减弱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起着根本性的建设作用,没有认识到介质是电场赖以存在的前提。两个电荷之间的库仑力不只是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而是在其他物质的参与下实现的,因为力只存在于整体中,两个独立存在的电荷是不可能产生作用力的。我们把电场看作是存在于绝对空间中的独立物质,电场把在空间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电荷联系起来,是传递库仑力的媒介,这样,两个电荷仍然是相互外在的关系,电荷之间也不可能产生相互作用。而按照内在关系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不是存在于一个外在的空间中,而是通过其他物质而联系成一个整体,根本就不存在力的传递问题。电磁场的本质就是一种内在联系,而不是存在于空间中的传递电磁作用的媒介,电磁场就是电磁作用本身。在库仑定律中,两个孤立的电荷既不是脱离介质发生超距作用,也不是通过所谓独立存在的电场而发生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介质发生联系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其他所有物质的背景中,事物之间的作用和发生的变化也都依附于整体的背景。同种电荷相斥,但可以想象,在虚空中没有其他物质的参与两个正电荷不会产生斥力。
按照整体观理论,任何实体性的物质的本质也是联系,是和其他所有事物的联系之和。所以,物质实体只具有相对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根本的,世界的客观性在于关系的实在性。在一个命题中,谓词好像只是描述一个瞬间的变化,不具有现实性,主词是贯穿变化过程的不变主体。例如波浪是水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认为水是不变的主体,波浪是水运动的外在形式,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时就把物质与运动割裂开了。其实,水的振动不是外在于水的形式,波浪把水包涵在自身之内作为自身的一个环节,所以水的振动比水本身更具有现实性。正如黑格尔所说,“运动其实是自我,是作为主体的主语,并且恰恰是消逝过程中的持久东西”。(自然哲学59 )运动变化是返回自身的,变化过程中保持了同一性,而进一步的变化又基于这种同一性而展开,所以,同一性才是变化的永恒真理,变化就是变化的发出者。而我们通常把变化附属到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上,认为是某个事物在发生变化,然而这样的变化就是外在的、抽象的,因为变化的主体既然是独立自存的,就不可能真正发生任何变化。所谓变化的主体只是我们对变化中保持的同一性的抽象。如果认为电荷和介质发生作用而产生了电场,电荷和介质作为变化的主体,它们的存在就是在先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基于空间的外在联系,那么电场就是存在于空间中了。此外,假如电场是从电荷和介质中派生出来的,那么电荷与介质发生联系时产生了电场,当它们之间不发生联系时电场就不存在,而电荷与介质从不发生联系到发生联系这个过程就是不连续的,两个状态之间不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必然性,我们不仅要问:什么情况下它们发生联系,什么情况下它们又不发生联系?其实电场好像是从电荷和介质中产生的,好像为电场的产生找到了根据,其实电场是从“无”中产生的,是无中生有,因为电荷和介质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不可能产生出另外一种物质。所以,要把电场看作是电荷与介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电荷与介质本来就存在着联系,它们正是依赖于联系而存在的,这个联系的进一步丰富而产生了电场,电场把电荷与介质包含在自身之内,比电荷和介质更具体,更具有实在性。
各种介质如空气等除了发生电的效应外,还会与其他物质产生出其他一些效应,例如我们每天生活在空气中,空气维持了我们的生命,所以,空气等各种介质是真实存在的。而电荷只是我们虚构的一个概念,因为机械论的观念决定了我们要为电磁现象设定一个不变的主体,为各种电磁性质设定寻找一个承载体,电荷正是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物。例如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场是从电荷中产生出的,磁场是电荷的运动产生的,电流是电荷的运动。汤姆孙宣称发现了电子,电荷好像可以脱离带电体而独立存在了。其实,带电体并不是因为带上了电荷而产生了电场以至对其他物质产生了电的效应,而是因为带电体本身与其他物质具有了电的层次的联系,我们才说物体带有了电荷。所以,电荷只是一个方便的词汇。为了论述问题的方便,下文还要用到电荷的概念,但电荷本身是不存在的。
例如一个带正电的铁球,我们认为电荷只是分布在铁球的表面,铁球内部没有电荷存在,电场强度也为零。可以想象,假如铁球内部也存在着电场,那么铁球就不是一个均匀的整体了。铁球是自身同一的整体,所以其内部不存在电场。铁球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在介质存在着差别和对立,它们发生联系就产生了电场,所以电场只存在于铁球的外面。只是我们认为电场是电荷独立产生的,所以才认为铁球的外表面存在着电荷。一块金属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的附近而发生了静电感应,金属中靠近带电体的部分带负电,远离带电体的部分带正电,这并不是金属中的负电荷即电子受到物体正电荷的作用而移动的结果,而是金属在带电体的作用下产生的整体性的变化。按照库仑定律,带电体对外界不同距离处的物质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即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着一个连续的梯度。这个梯度反映在金属上就是金属内部出现了差别,这就是静电感应的本质。我们认为静电平衡是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和金属内部由于电荷移动所产生的附加电场相互抵消而达到的平衡,其实,即使金属内部由于电荷的移动而产生了一个附加的电场,这个电场与外电场也是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它们是不能简单叠加的。带电体确实引起金属发生了变化,但变化是整体性的,变化的过程中贯穿着同一性,变化是从一个平衡向另一个平衡的跃迁,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的过渡。变化的连续性是对变化中保持的同一性的反映,变化的间断性表现为变化层次的跃迁(质的变化)。假如金属发生的静电感应是内部电荷的移动,那么在整个静电感应的过程中都不存在着平衡,而只是在最后才处于一种平衡态,此外金属发生的变化就只是电荷量的积累,而不存在层次间的质的变化。其实,不是金属放到带电体附近的某个位置时才开始发生静电感应,而是在金属接近带电体的过程中感应就发生了。带电体对金属产生的作用不断被金属内化,内化到金属与周围介质的联系上,这就是金属受激发而产生的电场,它与带电体产生的原电场处于不同的层次,所以金属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
电荷产生的电场不是独立于电荷之外的物质,电荷与它产生的电场不是并列的关系,所以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不会再对电荷产生作用,这正像一个事物不会对自身产生作用以及整体不会直接与其部分发生联系一样。有的学者认为静止的电荷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电荷不会受到自身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但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向远处发射电磁辐射,电荷本身受到它所产生的电磁场的阻力。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合逻辑的。一个整体会通过与整体外界的物质发生联系而返回自身,但变化是返回到整体中,而不会对整体中的部分发生直接的作用,只是整体发生变化后相应表现出部分的变化。电磁场是电荷与介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电磁场是整体,电荷与介质是整体的部分,电磁场的变化是返回到电磁场本身,而不会对电荷产生直接的力的作用。或者说,电荷与电荷所产生的电磁场不能同时存在,电荷A受到另一个电荷B的库仑力作用与电荷A受到电荷B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是等价的,而不能认为A受到电荷B的库仑力的同时还受到B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力。
2.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机理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不仅电荷,其他物质之间的作用也体现了类似的规律,那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每一个事物总是排斥与它相同的事物,而吸引与它就有一定差别的事物。正像赫拉克里特所言:“自然追求对立的东西,它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产生和谐。”但是,自然界中又存在着这样的规律:物以类聚,具有共同性的事物容易产生一种亲和力。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爱与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交朋友。其实上面两种观点是不矛盾的,是辩证法的两个方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真正的和谐是建立在差别基础上的具体的同一性。
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相同的事物,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每一个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作为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样,也不存在完全没有共性的两个事物,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个体事物统一到整体中,所以任何两个事物都具有共性。两个事物之间既存在差别,又存在着共性,差别和共性是辩证的统一,存在于事物的内在联系之中。两个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别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外部物质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在同一个县的两个人在他们县域内相遇时,相互之间并没有一种认同感,他们没有因为是同一个县的居民而感到亲切。当他们在他乡相遇时就会因为是一个县的老乡而倍感亲切。可见,他们之间的共性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省份的两个人在国内相遇时,他们之间的地域差别是占主导地位的,他们之间的共性——同是中国人,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当他们在外国见面时,他们之间的共性就表现出来了,都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而不同省份的差别就潜藏起来。
一个事物不是独立不变的,它相对其他事物而存在,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是随着外界物质背景的不同而变化,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别的变化。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别是不能用定量来描述的,如果说两个事物之间的共性占40%,差别占60%,那就把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别看作是固定的了。两个孤立的物体之间不会产生作用力,是因为两个物体之间不能建立联系,联系是内在的,两个物体通过其他所有的事物而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按照内在关系论,不是先存在两个事物,再有它们之间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就存在于联系之中。联系中包含着共性和差别,机械论者执著于差别而忽略了共性,从而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的事物堆积成的。自然界内在的差别使我们把自然界分割开来,把一个事物从其他事物的背景中区别出来,但差别不是固定不变的,自然界的整体性不断增强,万物在不断走向统一,差别在不断减小。
电荷分正负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差别体现在它们对外界物质的作用的不同上。在电磁学中,我们规定正电荷产生的电场由正电荷本身而指向外面无穷远处,负电荷产生的电场由无穷远处指向负电荷,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但两者的性质是相反的。空间中的两个正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在其他物质的背景中发生的。两个正电荷的电性相同,它们相对周围介质表现出内在的同一性,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与周围介质发生作用的,正电荷与外界介质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两个正电荷就要与外界介质不断发生作用而增强与外界介质的同一性。两个正电荷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作用的结果就是自身内产生分裂,好像相互之间产生了斥力,其实是两个电荷作为一个整体而扩大了整体的影响范围,两个正电荷距离增大可以更好地与外界更大范围的介质充分发生作用。负电荷之间产生的斥力和正电荷之间的作用机理相同。
正负电荷之间的引力作用也是在外界物质的参与下产生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性质相反,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在与外界共同的介质的作用中体现出来的。正负电荷作用时,主要矛盾是正负电荷之间的对立,作用的结果就是要消除这种对立而走向同一,正负电荷的吸引而距离靠近就是不断走向同一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引力是追求整体自身同一性的表现。正负电荷相遇而成为一个整体后成电中性,电荷并没有消失,而是潜藏了起来。例如让一个物体带一定量的正电荷,再以同样电量的负电荷中和它,这时物体虽然呈中性了,但与它没带电前是完全不同的。
总之,同种电荷之间的斥力是建立在电荷之间的共性的基础上加强与外界介质的同一性的结果,电荷之间的共性内化为电荷与外界介质的共性。异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是建立在共同的外界整体物质背景下增强它们自身同一性的结果,两种电荷通过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而不断消除内在的差别。
3.磁场
我们认为静止的电荷产生电场,运动的电荷产生电流进而产生磁场,例如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磁场是分子中的环形电流产生的(按照物质结构理论,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般物体中的分子产生的磁场方向不一致,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示磁性,磁铁中的分子电流是有序的,分子电流产生同方向的磁场,所以对外显示出了磁场。如果把磁铁看作是众多分子堆积成的,磁铁的总磁场是所有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之和。既然磁铁中的每个分子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磁铁作为一个整体就是完全均匀的,磁铁的中间部位与两极的磁感应强度应该是一致的,就像一根绳子中各部分的弹力完全相等一样。而实际上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而中间部分的磁性最弱,磁场的强度以中间部位为轴呈现出轴对称的性质。此外,磁铁的南北两极磁性相反,即磁铁好像是由性质相反的两个部分所构成的,既然磁铁是由相同的分子堆积成的,那么磁铁就不会分成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这些用机械的电磁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如果磁铁是并列的分子组成的话,每个分子产生的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确定的,并且分布在一定的空间中,那么所有的分子产生的磁场是不能叠加的,整个磁铁的磁场并不是所有分子产生的磁场之和。因为所有分子平铺在空间中,只是同样强度的磁场分布范围的扩大,磁场的强度是不会增加的。例如一根绳子只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增加绳子的长度并不能使绳子承受更大的压力。
一块磁铁分为南北两极,从中间把磁铁切开,每个部分仍旧分成南北两极。如果磁铁中的所有分子是相互独立存在的,每个分子在空间中产生独立的磁场,那么把磁铁从中间分割成两个部分,或者再把两部分合成一个整体,这些都只是机械的加减,不会使磁铁产生质的变化。可事实上,磁铁被分成两部分后,磁铁的中间部位呈现出两极的分化。当再把这两部分磁铁合在一起时,一部分磁铁的北极与另一部分磁铁的南极相互吸引而消除了各自的极性。圆环型的磁铁与条形磁铁不同,它并不会出现半个圆环是南极,另一半圆环是北极的现象,而圆环型磁铁的上下两面会出现两极的对立。像这些问题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都是无法解释的。
磁铁不是分子堆积成的,磁铁的磁场不是每个分子所产生的磁场的叠加,而是磁铁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物质的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我们不能把磁铁的两极绝对化,不能把磁铁的南北极看作磁铁的固定组成部分。一个事物以及事物的性质都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于一个整体背景而存在,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我们认为一节电池分正负两极,正极带正电,负极带负电,但是一节电池的正极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接触后电荷并不会发生中和。电池的两极并不是电池固有不变的性质,只有把一节电池连接到一个电路中,在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中,电池的正负两极才得到了真正的区分。同样,磁铁分为南北两极,两极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磁铁的北极是相对该磁铁的另一极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相对于该磁铁以外的其他物质,它就不再是北极了。磁铁产生的磁性是一种整体的性质,它呈现出的两极极性的差别以及两极与中间部位的磁感应强度的差别是磁铁与周围介质的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磁铁与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使自身产生分化,从而表现出南北两极来。把一块磁铁放到虚空中,磁铁就完全是自身同一的,而不会呈现出两极的差别。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磁铁的南北极相连而形成一个整体,合并后整个磁铁只呈现出两极而不是四极,因为每个部分不再单独与外界介质发生作用了,每个部分原来所表现出的两极就消失了。把一块磁铁切割开后,在切割处并不立即产生出南北两极,只是在用外力把两部分拉开的过程中才产生出两极的对立,在磁铁两部分分离的过程中,磁铁内在的同一性转化到它们与外界介质的联系上,每个部分单独与外界发生作用而分裂成两极。同样,分属于两个磁铁的南北两极是在相互吸引的过程中才消除它们之间的对立而走向同一的。
通常认为磁场与电场之间的区别是,磁场是闭合的,而电场是单向的,有起点和终点之分。其实,一个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决不是只存在着单向的电场,电场是带电体与介质的内在联系,是整体性的,所以,电场与磁场一样也是闭合的(有旋电场)。电场与磁场本质都是带电体与介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的,如果电场与磁场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那么为什么变化的电场(磁场)就能产生磁场(电场)呢?这显然是无法解释的。电场是外在的变化,磁场是返回自身的平衡。电场是对立和差别,磁场是返回自身的同一性。带电体与外物的联系产生了分裂和排斥,就形成了电场,变化返回到自身的过程,对立面走向了统一,这就产生了磁场。电荷有正负之分,但正电荷与负电荷不是独立存在的,正负电荷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正负电荷依赖于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存在。一个物体带了电,物体所带的电荷存在于它和外界物质的联系中,离开了其他物质物体所带的电荷就不存在了。所以,电与磁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对称。而我们把正负电荷都看作是独立存在的,正负电荷之间可以分离,而南极与北极不可分割,南极与北极都不能单独存在,电与磁之间表现出了不对称性。所以从电与磁之间的对称性出发,科学家们认为自然界可能存在着磁单极子,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探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其实,磁单极子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知性形而上学的虚构,把磁体的两极绝对化了。至今还有许多科学家们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磁单极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4.阴极射线
阴极射线被发现以后,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确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具有深厚经验论传统的英国,科学家们认为阴极射线是由粒子组成的。而在欧洲大陆,科学家们信仰以太说,以赫兹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阴极射线是以太的振动形式。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电子的运动,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阴极射线能使物体带负电,物体带电是因为具有了电荷,而电荷是分立的;第二,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通过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而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第三,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气体做试验,电子的荷质比不变,说明电子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其实,汤姆孙提供的这几个证据并不能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流。首先,分立的电荷是不存在的,物体带电不是因为其内部具有电荷,而是与外界介质建立了某种联系,所以阴极射线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带电的电子进入物体内部的结果,而是使物体与外界介质建立了相应层次的联系。其次,汤姆孙在计算电子的荷质比时认为射线的偏转是电子受电场力或磁场力的作用所致,其实波在电磁场中也会发生偏转,例如偏振光在强磁场中偏振面会发生变化。分立的电荷根本不存在,所谓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和洛仑兹力也是虚构的,汤姆孙给阴极射线同时加上电场和磁场,使射线不发生偏转,根据QE=QVB而推导出了电子的运动速度,其实所谓电子的运动速度本质是射线的振动频率。射线的振动频率越大,越不易受电磁场的影响,光在电磁场中观察不到偏转,就是因为光的频率太高。第三,阴极射线不是从阴极物质中发射出来的某种物质,它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阴极射线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很自然的。阴极射线的产生是一种内在的变化过程,如果把阴极射线看作是电子流,那么阴极射线的产生过程就是电子从阴极物质运动到外界空间的过程,所谓的变化就只是基于绝对空间的机械运动了。
如果阴极射线是阴极辐射出来的粒子流,那么阴极射线的产生过程就是阴极的个体行为,而与其他物质无关。其实阴极管中的物质是产生阴极射线的必要条件。当阴极管中的气体密度较大时,阴极射线不会产生,因为阴极与气体不能发生深层次的联系,变化表现在外在的量上,没有发生内在的质的变化。当气体较稀薄时,阴极与气体之间在同样的电压下就能激发出深层次的变化,从而产生出阴极射线。通常认为阴极管中的气体密度大时观察不到阴极射线是因为气体阻碍了阴极射线的传播,然而阴极射线能传播铝箔,那么空气对阴极射线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当阴极管中的空气密度较大时,不是空气吸收了阴极射线,而是阴极射线根本就没产生。真空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不是存在于空间之中,物质是相互依存的,相反,空间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空间是对物质之间内在联系的抽象。所以,即使把阴极管中的空气全部抽完,管中仍然存在着物质,假如阴极管中是绝对无物质的真空,那么阴极射线就不可能产生了。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69)|评论(1)|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机械自然观批判(八)
后一篇:机械自然观批判(十)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我的梦想:
2008-01-07 22:49:55 彼此祝福

博主回复:

发评论 随时随地抢沙发! 心动开奖分秒有礼物
用户昵称:
插入表情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匿名评论 验证码: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博文 读取中...
推荐博文 澳洲16岁小妹妹出格出镜出名

金凯平
量少,但可以更好!

四季风老板娘
易经风水经典

佛鸽_常鹤鸣
马鼎盛:中国在大气层拦截导弹

starbase001
中国海军航母大型护卫舰已经呼

38junlaoz_x01z6
去潘多拉制造我的阿凡达

李舜
要明白我爱的或爱我的人

月亮在岭南
许宏涛取保候审也不能再搞足球

郝洪军
港媒感叹:大陆反导试验成功美

njhjdb_sm998
猜测:此次我国试验陆基中段反

金戈铁马入梦来

查看全部>>
谁看过这篇博文 暂无访客。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明星私家相册迈克尔-杰克逊生前精彩作品视频集纪念迈克尔杰克逊读取中...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