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后 六 踞于庙堂

来源: madox 2019-03-27 15:45: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888 bytes)

高颎为人坦荡磊落,从不嫉贤妒能,还能主动为杨坚引进人才,隋朝不少著名文臣武将如杨素,苏威,韩擒虎,贺若弼等均出自其推荐。平陈之后的几年,杨坚对高颎的信任达到了新的高峰,他被封爵齐国公,进位上柱国,恩宠无比。高颎算是杨坚的子侄辈,所以他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和杨家成了亲家。

高颎最大的优点就是正直,他做到了一个封建时代名臣的典范,真正把自己所服务的这个王朝和皇帝的利益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之前,为了前者,不惜牺牲自己,连命都可以不要。平尉迟迥时他确实做好了战事不顺就以命报答杨坚赏识的准备,平陈时他违反杨广之令,毅然斩了张丽华,事实上挽救了杨广的皇帝梦,也避免了张美人,张祸水可能给隋带来的危害。但他自己得到了什么?杨广对他的切齿痛恨。

可惜像高颎这样的,敢于为了王朝的根本利益而得罪皇帝的真正忠臣,大概只有遇到唐太宗才会有好的结果。若他能晚生二十年,谁说他不能与正直的魏征,萧瑀齐名?但杨坚没有李世民的胸怀坦荡和用人不疑,他已经算是开国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位了,在有些小事上也能表现出容人的气度,但对于真正关系到国本的大问题时仍然脱不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套。杨坚和高颎产生裂痕的第一件事,同时也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对易储的态度。

右相杨素与帝家同姓,也许出自同支,但无密切的亲戚或血缘关系。他祖父仕于西魏,父亲为北周大臣,与北齐作战阵亡。年轻时的杨素相貌不凡雄姿英发,文才也颇了得,平生不甘平庸,志向远大又很有自信,活脱就是一头不惧猛虎的初生牛犊。因为其父为国捐躯却未得封赠,他多次上表争辩,惹恼了周武帝差点被当场拿下问斩,最后周武帝度量宽大,追封了他父亲,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也使得周武帝注意到了他的活力和冲劲。在之后的对齐战争中,杨素请求率父亲的原部属上阵,周武帝慨然应允,杨素有了大展身手的第一个机会,凭着他的军事天赋,颇有战功,灭齐时已有县公之封。

杨坚得势后,聪明的杨素立刻看清了风向,积极主动向组织靠拢,没多久就入了党 - 我是说,加入了杨坚的圈子。不过最初时他还不是杨家帮的核心成员,杨坚外派他去做汴州刺史。还没走到任所,北周宗室宇文胄起兵反隋,挡住了他的去路。杨素在新朝的第一个机会来了,杨坚命其率军,结果他不负新主子的期望大破宇文胄,被封为清河郡公,柱国,升徐州总管。杨坚篡周后又升上柱国。

在开皇前期,杨素还不是最高层的成员,虽是重臣,地位还不能与高颎苏威等相比,杨坚好像是在要打仗时才想起他,只看重他的军事才能。后来因为他老婆郑氏是个悍妇,杨素愤而骂她说如果自己做皇帝,肯定不让她为后,郑氏更狠,干脆把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上报,杨素被免了官,回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待在家里的杨素可没浪费一天时间,他时刻都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随着隋的国力不断增强,杨坚对江南的兴趣越来越大,杨素不失时机写了好几篇关于江南地区各项工作的调研报告 - 对不起,我又说错了,是平陈之策上呈御览。要说杨素肚子里真的是有些货色的,这几篇东西水平很高,很有见地,杨坚也不能不承认杨素的才能,伐陈之日越来越近,把这样一个大将之才放在家里也确实是浪费,没多久他又被起用,被派去益州永安,监造战舰并准备伐陈。尽管是第一次和水军打交道,杨坚的造船厂厂长也干得很成功,顺利制造了大小战舰数千艘。杨坚从这次经历了解到了杨素还有当监工的天分,以后又让他至少监造了两项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那个让杨素先挨骂后受赏的仁寿宫。

开皇八年底,隋军开始对陈发动全面进攻,杨素领信州总管,加行军元帅,率领上游隋军顺江东下,杨素端坐隋军领头大舰船头,威风凛凛远望有如天神下凡,陈人见之无不惊叹丧胆;尽管这一带的陈军还抵抗了一下,但杨素指挥有方,全军将士奋勇当先,势不可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杨素已经将上游扫荡一空,直下汉口和坐镇中游的秦王杨俊会师,保障了下游隋军安全渡过长江,在第二年正月即攻克建康灭亡陈朝。因此役中的大功,杨素被封为越国公,财物地宅赏赐丰厚,两个儿子杨玄感和杨玄奖也各有封赏。不久江南局势不稳,先后有各地豪强于吴,越,闽地起兵反隋。杨坚命杨广为扬州总管,驻节江都。这是杨广在灭陈后又一次南下,而且是长期镇守,南方的青山绿水和江都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他选择了在这里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杨素则不辞辛劳,再次上了前线,带兵东征西讨,从江南打到福建,在南方削平叛贼无数,最终扑灭了所有反隋势力。还朝后,开皇十二年,原右相苏威因事免职,杨素进位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共掌朝政。这之后几年,是隋朝的黄金岁月。当时天下一统,杨坚虽年过五旬,但仍精力旺盛治国有方,高杨二相皆称人杰,满朝文武尽心辅佐,杨勇的太子地位还算稳固,一时间,谁也看不到有什么能阻止大隋国泰民安,千秋万岁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是有人不喜欢这个局面,为了自己的私心要打破这个平衡。第一是杨广,第二就是杨素。他虽已位及人臣,但远未满足。别的不说,光是高颎还在他上面这个事实就让他不舒服。可这时的局势相对平静,大家都在享受太平,他的情况有点像一个成熟公司进入了平稳发展期,要想再进一步,他需要一个利润增长点,一个新市场,一个突破口。杨勇和杨广弟兄俩即将给他这个机会!

从开皇十一年杨勇正妃元氏受尽冷落病死后,独孤氏大概已经下定决心要废自己长子的太子之位了。但这不是她一个人能作主的,最后的决定权还在杨坚手里。不过头脑简单的杨勇同时也用自己的奢侈生活和盛大排场,最严重的是他对父亲的暗示,训诫冥顽不灵,连装一下都不肯的态度疏远了杨坚。加上独孤氏整天在耳朵边吹风,杨坚自己也开始动易储的念头了,但这样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不能轻举妄动,所以他开始试探首相高颎的态度,寻求支持。大约是开皇十九年的某日,杨坚问了高一个很离奇的问题:“晋王萧妃听见有神和她说,晋王德行高超,当有天下。你认为如何?”原来即便杨坚是皇帝,他也知道这个想法违反礼法,太子并无大过,必然招致正直之士的反感和议论,所以他一开始的试探是很心虚,胆气不足的,竟然拿萧妃出来当幌子。

高颎当然明白杨坚的用意,他没有任何兴趣跟老大打哈哈,含糊其事,更无意违背自己的原则迎合帝意,而是毫不犹豫按照自己永远一贯的正直态度,下跪严肃地说:“长幼有序,怎可随意变更!”杨坚听后默然。

那一瞬间,高颎在杨坚心中的大忠臣,完人形象轰然倒塌。从二十年前加入杨坚阵营来,高颎行事一贯正直,光明磊落,不怕一时忤逆帝意,英明的杨坚也从没有让他失望受委屈;但他没有想到,开皇十九年时的杨坚已经不是当年的杨坚了,随着年龄和权势的增长,他暴戾猜忌的天性已经压倒了冷静和理智,在这种重大问题上变得只信任自己,独孤氏和顺从他意见的人。而且高颎和杨勇是儿女亲家,在皇帝抛出这样一个棘手吓人,答不对就要招致灭门之祸的问题后,如果高更机灵一点,那为了撇清自己,也应该立即作出顺应上意的回答。但正直的他没有想到这一点,也许想到了但认为不该为此顾虑自身而说假话,他作出了标准高颎式的答复,也决定了自己的悲剧。

高颎的态度当然瞒不过杨广,而且杨广从一开始可能就没对他抱多少希望,他的主要目标是杨素,不过这时他还不清楚杨素的态度,不敢贸然行事,就先和自己的心腹,多年的东宫僚属张衡(和东汉发明地动仪的那位同名),已依附杨广的大将,许国公宇文述等商量。宇文述出了个好主意,先从杨素贪财的弟弟杨约下手曲线进攻,并自告奋勇负责此事。于是宇文述从南方任所返回京城,找杨约喝酒赌钱,故意输给他很多很多。最后杨约自己都赢得不好意思了,宇文述才告诉他这些钱其实是晋王赏给他的,殿下想请他帮个忙!

杨约和杨广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和,杨约回家把宇文述劝他的话又对杨素说了一遍:现在老哥你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但那只是因为有皇上罩着! 我们兄弟多年拼到这个地位,不知得罪过多少人,等我们一旦失势就对我家下手呢。比如太子对我们就不太感冒,一旦今上去了,我们怎么办?现在皇上皇后都不太喜欢太子,老哥你为什么不帮助杨广夺嫡,建不世之奇功,保障老皇帝之后我家的富贵?而且现在皇帝事事都听皇后的,为什么不先从她那里下手呢?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打在野心家杨素心坎里,他看到了自己突破瓶颈,在仕途上再迈一大步的绝好机会,而且杨勇和杨素的关系确实也不怎么样,于是他立刻决定加入杨广阵营,干掉杨勇! 

过了几天,杨素进宫侍宴,当着独孤氏的面小心试探夸奖了杨广几句,说他仁孝。(在更换太子问题上)爱憎分明又头脑简单的独孤氏立即上了钩,哭泣说杨勇不肖,杨广夫妇仁孝可怜,还说担心杨广被杨勇害死! 杨素那时肯定在心里对皇后娘娘的愚蠢和固执冷笑了数声,知道自己略施小计就摸清了这个可恨又可怜的女人的底牌,放心大胆开始实施扳倒杨勇的阴谋,成为杨广的另一大帮凶。

高颎上次吃了一记闷棍后,他的职务和地位暂时未受影响,毕竟有以前的大功在。可他没学乖,对杨坚的暗示充耳不闻,对已经开始改变的风向视而不见。不久杨坚想征伐辽东,以汉王杨谅(杨坚第五子,杨家五兄弟之末)为主帅。高颎认为不可,上书谏阻,但杨坚非但不听,还照灭陈时的惯例任命他为杨谅的元帅长史随军出征。结果师出无功,独孤氏又抓住了机会对杨坚说,我早就知道高颎不想去,怎么样,你硬让他去他就出工不出力吧! 而高颎因为上次当杨广助手时就习惯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没太把杨谅放在眼里,杨谅回来后对父母哭诉说高颎几乎要杀了他! 独孤氏当然大怒,杨坚也没有当年灭陈时的判断力了,反应完全和他的老婆相同。随后不久,高颎出塞进击突厥,越境深入还遣人回朝搬兵,立刻就有人诬陷他要反,还好他马上得胜归来,谣言不攻自破。接着朝中又发生老臣王世积案,供词牵连到高。以他这样地位的重臣,任何时候都会有人诬陷中伤,用自己的脑袋为赌注一搏富贵,当年平陈时就连续有人诬陷他谋反,那时杨坚对高颎无比信任,那些小人都赌输丢了脑袋,但现在的杨坚对这些诬陷全盘接收,他再也忍不住了,免高官职,勒令其归第,敢于为他辩护的人一概治罪。

即使杨坚想就此对高罢手,已经尝到了甜头的小人们可不想停。没多久,高颎身边的属吏告发高的儿子对父亲说当年司马懿卧病在家而得天下,现在您老也这样,岂知非福?这种东西向来查无实据,而且即使是实,也是高颎儿子胡说八道,和老子没关系,但杨坚听了之后深信不疑,其反应好像被蛇咬了一口,立刻将高颎拘于内史省讯问。查案的官员承秉上意,又上报有僧尼对高说杨坚已活不长了。这招一下,杨坚杀心已起,最后顾及自己的名声,将高削职为民,留下他的老命算是皇恩浩荡。高颎自己还在庆幸能保住这颗脑袋,安稳过完这辈子了,殊不知比杨坚更狠的还在后头,他的脑袋只是暂时让他多保管几年而已!

高颎失宠后,朝廷里唯一能为杨勇说话的有份量的人物消失了。杨坚亲手把那根绳子套在了杨勇的脖子上,杨素和独孤氏正拼命把它拉紧。独孤氏几年前已开始让人打探太子府里的各种消息,想着法子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杨坚面前说杨勇的坏话,现在杨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不用像自己老婆一样采取地下路线,杨素被公开地,光明正大地派去了太子府,观察杨勇的动静。

杨勇的鼻子再不灵,到这时也知道形势对自己很不利了。可是他采取了什么自救措施?他让别人给他搞了些符咒之类的东西,乞灵于鬼神;又在自己后园里造了陋室小屋,他在里面过简陋的生活,以求命运的保佑。可是他就是想不到从活人着手来做些真正有用的事!

杨素受命到东宫来了。老奸巨猾的他玩了一个很简单,但对杨勇却很有效的花招:他故意迟到了很长时间,让杨勇等了很久。等到杨素终于出现时,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怒形于色。这下杨素很满意,他回报杨坚说杨勇怨恨颇深,恐有变故! 这下杨坚开始坐立不安了,因为杨素暗示杨勇有孤注一掷发动政变的可能,他立即命令在宫中布置眼线,以防那个杨勇做梦也没想到过的兵变,另一方面将东宫宿卫将领调开,卫士中有力勇猛者都调走!

这时风吹向何方,再傻的人也看清了。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开始纷纷上书,痛陈杨勇种种过失;杨广的势力已经打入了东宫内部,太子的近臣姬威也在杨广一方的威逼利诱下,忽然变成了打入敌营十八年的地下党,上书控告杨勇。以姬威的身份,这封诬告书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可能令杨坚最后下定了决心。

开皇二十年九月,杨坚前往仁寿宫 - 因为他认为长安有杨勇,不安全了 - 然后在那里对群臣最后摊牌,开了杨勇的缺席审判大会。他先命令逮捕东宫一批官员,然后让杨素公布杨勇那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罪行。最后杨坚做了总结,说出了那句动摇大隋国本,斩断大隋龙脉的话:“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群臣莫不如遭雷击,面无人色。杨素等人洋洋得意,大部分人知道杨勇之冤,可谁敢在这时出头,自取其祸?但大隋总算还有最后一个忠臣,五原公元旻进谏,要杨坚小心谗言。杨坚立刻拿出姬威,让他再以局内人的身份曝光杨勇的诸般“罪恶”。元旻几天之后,就被人诬告与杨勇私通消息,立刻下狱。杨勇和他的儿子们被囚禁了起来,成了杨素和杨广案板上的肉。杨坚和独孤氏屡次以那些其实是莫须有,但他们已深信不疑的罪名责问杨勇,只有一条直肠子的杨勇这时还不知道以退为进,先委屈求全保全自己的道理,一概不服!

开皇二十年十月,杨坚正式诏告天下,废杨勇及其子女为庶人,多名东宫官员和前日那位直言进谏的元旻并皆处斩。并赏赐杨素等人财物,奖赏他们及时揭露了杨勇的“阴谋”。十一月,杨广被立为皇太子,萧妃成为太子妃。在自己的皇帝路上,杨广已经打赢了最关键的一仗。

杨勇被废后,先被拘禁于内史省,后来不知是不是独孤氏的主意,把他送至东宫,交由“仁孝”的新太子管束! 大概是想要大好人杨广来感化他吧。杨勇一直想面见父亲申辩,可是好人杨广和杨素怕他累着了,怕他再被父亲骂,怎么也不给他这个机会。无计可施的杨勇爬到树上大喊大叫,杨广上奏说杨勇已经疯了,于是杨坚终于不理他。从开皇二十年十月杨勇被废后到独孤氏和杨坚死去为止,他和父母好像再也没见过面。

杨勇的被废遭囚,并不是开皇二十年杨家遭受的唯一不幸 - 老三杨俊也出事了。杨俊被封为秦王,长期镇守荆州,娶的正妃是那个率军奔袭西梁的崔弘度的妹妹。这位老兄和他的杨家弟兄有完全一样的僻好 - 我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 - 奢侈浪费,多娶姬妾。他没福气娶到像杨勇的元氏,杨广的萧妃那样贤惠的老婆,崔氏比独孤氏还要狠,在瓜中下毒,几乎要了杨俊半条命。尽管崔氏因此而被遣家赐死,杨俊的身体经此一击也不能再管事了,加上又因为不知节约被责,于开皇十七年免职回京,归就秦王府。之后的两三年里杨俊的身体一直不好,而又不为父母所喜(独孤氏内心里会不会为崔氏的行为叫好?),最后于二十年六月死去,比杨勇被废还早。

废掉杨勇,另立杨广后,独孤氏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全国除了杨广杨素外,大概数她最开心。而杨坚经此家庭大变,身心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公元601年,他诏告天下改元仁寿,这个年号应该能反映出杨坚的一些盼望吧。但自然规律不可违抗,他和独孤氏在人世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时的隋朝已经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独孤氏,杨广杨素大获全胜,高颎几乎被杨坚杀掉,全凭以前的大功被削职为民,仅仅暂时保住了脑袋。武将方面,连功勋卓著的老将史万岁也因为受杨素的谗言所害,加上他自己在朝堂上与杨坚争辩,结果被杨坚当廷杖杀。高,史二人尚落到这个下场,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而善于讨好的杨素则飞黄腾达,亲党遍布朝廷,在一定程度上,隋已成为杨素一党的天下。杨坚夫妇好像有个毛病,一旦信任谁就完全相信毫无保留,以前对高颎是这样,敢诬告的人都被他砍了头,现在对杨素也是这样。不过隋朝气数还未全尽,后来有些宁死也要直言上书的人多次劝告,杨坚自己的女婿柳述也多次谏阻,杨坚略有所悟,对杨素稍稍疏远,但他仍任尚书左仆射,为隋朝首辅。

仁寿二年八月,独孤氏去世,年五十九岁,谥曰献。她去时心里肯定是满怀隋江山寄托有人,杨家天下万年的希望,走得很开心,但她哪里知道正是她自己亲手斩断了隋的国脉,杨家的天下只有十六年了呢?营建陵墓的差使又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杨素头上,他也干得很好,数月建成,然后受了不少赏赐。

独孤氏去后,杨坚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杨广二十年的目标眼看就要实现了,但人一得意就会忘形,他的疏忽大意和好色本性险些让他的心血付之东流。仁寿四年初夏,杨坚最后一次离开长安,往仁寿宫避暑。他没多久就病倒了,杨素,杨广等皆至仁寿宫侍疾。这两位现在是利益共同体,有频繁的书信往来保持联络,有次杨素写给杨广的,商讨杨坚一旦去世该如何应变的信被人误送到了杨坚手中,杨坚看后大怒。接着又出了一件大事,原来独孤氏去世后,杨坚在悲痛之余也得到了解放,可以做一些他以前一直想而不敢做的事了,后宫里逐渐多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妃嫔,其中灭陈后入隋宫的陈宣帝的一个女儿号宣华夫人的最得宠。杨广早就对这个比自己还小的漂亮庶母垂涎欲滴,平时不敢干什么,现在老爸卧病在床,眼看来日无多,加上自己也在仁寿宫侍疾,和杨坚的后宫朝夕相处,他以为机会来了。某日他和宣华夫人不期而遇,淫心大发意图非礼,宣华夫人极力挣扎,一番拉扯之后逃走。到杨坚宫中时后者见她神情不对,问知原因后大怒,此时的他才恍然大悟,一边大骂“独孤误我”,一边命身边亲信大臣,当时朝中为数不多,还不是杨广杨素一党的柳述和元岩“传招我儿”。两人以为是杨广,杨坚告诉他们是杨勇,同时命柳述草诏,准备再行废立,杨广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这些举动,当然逃不过已遍布宫廷的杨广和杨素的耳目。关键时刻,杨素不愧是隋朝第一权奸,完全清楚当前的处境,当机立断命死党宇文述,郭衍带兵“宿卫”仁寿宫,同时矫诏收捕了柳元二人,事实上发动军事政变切断了杨坚和外界的联系,杨勇永远也接不到那道能让他起死回生的诏书了。下一步,杨广杨素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老而不死,恋栈不去的前任,他们把杨坚寝宫中其他人都赶走,只留下杨广心腹张衡在室内。不一会只听到里面传来惨叫,“血溅御屏”,杨坚以当年被他杀掉的众多宇文氏同样的死法,驾崩了。总计自开皇元年纂周称帝,共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六十四岁,谥为隋文帝,庙号高祖。

送老皇帝上路后,杨广也没忘了照顾一下大哥杨勇,知道大哥的日子过得很不开心,所以大发善心帮他解脱。他和杨素密不发丧,派杨素弟杨约回长安稳定局面,杨约先接管了长安,接着把一道假造的杨坚遗诏交给了杨勇,赐他自尽,杨勇还不识好歹不肯去极乐世界,派去的人干脆把他缢死。

一切搞妥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广继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可能因为自己心虚,杨广登上御座时腿脚发软,几次没成功,最后杨素帮了他一把才坐上去。

杨广继位后,先处分柳述元岩二人,将他们两人分别流放到南方边远之地。柳述尚杨坚第五女兰陵公主,兰陵公主为杨坚庶出,小名很简单贴切 - 阿五,容貌美丽性格婉顺,她不像自己的姐姐们以公主身份在夫家骄横跋扈,侍奉公婆谨慎尽心,和柳述的感情非常好,此时丈夫遭殃,她上表坚决要求自削封号,和柳述共赴流放地。杨坚当年曾有意将兰陵公主嫁给萧后弟萧,后因故未成,所以杨广一直对柳述夫妻心中怀恨,至于柳述差点在杨坚的最后时刻把杨勇放出牢笼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杨广见表大怒,坚决不许,想让她与柳述离婚再嫁,兰陵公主誓死不从气愤病亡,年仅三十二岁。她遗表要求葬于柳氏墓地,杨广更怒,偏偏把她薄葬于别处,而柳述在流放地过了几年不是囚徒的囚徒生活后,也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